展会直通车
ITMA ASIA+CITME (纺机展)
国产纺纱设备蝶变进行时
近日,记者在江苏昆山一家由印尼华人投资的15万锭现代化棉纺厂采访时惊喜地发现,这里整洁的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原以为只有进口设备才能实现无飞花的生产环境,但经介绍才知道,这里大部分的设备居然都是“中国制造”。这套由青岛纺机厂生产的清梳联成套设备,完全采用封闭式生产,使四处扑鼻的飞花得到有效控制,纺纱质量实现优级纱以上的标准,达到了2001年乌斯特公报5%~25%的水平。
在我国所生产的各类纺机设备中,纺纱设备是量大面广的传统产品,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也比较多。可以说,近年来,从清梳联、精梳机到并条机……特别是粗纱机和细纱机,我国的各类纺纱设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提高,并纷纷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上有突破性进步的新产品。在今年10月份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就指出,中国纺织工业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了纺机业的产业升级,特别是国产纺纱设备目前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并已走向海外市场。由此可见,从结构性调整中走出之后,国产纺纱设备正在经历一场破茧蝶变。
国产纺纱设备羽翼渐丰
就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满足棉纺企业高效高产的需要,国外企业率先开发出了清梳联成套设备,而我国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到了上世纪90年代,国产清梳联成套设备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研发而成,每套价格仅为280多万元,不仅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使进口清梳联的价格也从原来的每套500多万元人民币降到现在的400多万元左右。特别是作为清梳联“心脏”的自调匀整器,也完全实现了自主化产业化。近几年国内企业经过自主开发创新,已将设备从单一的纺棉流程模式,发展成可按用户不同原料、品种、产量要求进行几十种不同配置的流程模式,并形成年产量250套的生产能力。
高档的产品必须有高档的设备来支撑。随着市场对精梳纱需求的增加,精梳设备成为棉纺企业的新宠。为满足客户需求,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开发生产出中高档精梳成套设备,产品价格只为国外的1/3,其中山西鸿基公司、经纬纺机公司、上海纺机总厂等厂家生产的精梳机,速度可达到280钳次/分~420钳次/分,并可实现1条并卷机供5~7台成套配置,年销量达2000台以上,与其配套的自调匀整高速并条机也已批量生产。此外,自动络筒机通过引进技术合作生产后,经不断地再创新,如今设备已达到国外同类机型水平。近几年国产自动络筒机年生产销售量超过250台,2006年预计将达600台以上。目前,机电气仪一体的自动络筒机也正在研发之中。
近几年,我国悬锭粗纱机的年销售量超过2500台,其中机电一体多电机传动的悬锭粗纱机销售量上升到总销量的30%,国际上最先进的带集体落纱装置的悬锭粗纱机和粗细联设备也都相继面市。如天津纺机厂自主开发的悬锭粗纱机,率先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和自行开发纺纱过程的软件替代了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取消了铁炮装置,最高实开锭翼转速可达1400转/分~1500转/分,使得产品产量和质量同步提高。在细纱机研发方面,由经纬股份公司开发的带自动落纱的1080锭细纱长机技术业已成熟,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开始应用。而紧随国外步伐开发的国产集聚形式的细纱机技术也已有所突破,并有专供细纱机改造和集聚纺细纱整机两种形式,据专家估计2006年国内将有集聚纺纱100多万锭。
两个市场提供更多机遇
如果说早期的引进技术、合作生产模式为纺机业的技术开发开辟了一条新渠道,那么今天,企业的自主开发和再创新,则使国产设备替代进口初见成效。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外纺织设备产品在我国纺织机械市场上所占份额为37%,而在2000年这一份额为近50%,上世纪90年代国外设备甚至占到了设备总量的70%。由于我国纺机设备制造水平正不断向国际先进水平接近,且在性价比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未来国内纺织企业对新型可靠的国产纺纱设备将有更大的需求。
高勇在分析当前纺织工业发展情况时指出,今后一段时间里,纺织业产能扩大的速度将放慢,但仍将有适度增长;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控制终端市场的竞争将趋向白热化。在谈到市场变化对纺织机械和器材行业的影响时,高勇说,目前我国纺机和器材行业呈现出三种变化趋势,即企业由规模扩张型向更新改造型转变,行业规模由新增企业为主向企业兼并重组为主转变,行业特征由满足国内需求型向扩大出口型转变。根据《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纺织工业技术进步将以纺织工业28项关键技术和10项新型成套关键装备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为重点,这意味着未来国产设备替代进口的比例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一些国家将本国纺织工业确立为今后的战略发展重点,国内纺机企业将有机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走出去”,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或者合作生产纺织机械产品。受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拉动,今后国内纺机企业将迎来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