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品牌兴业
“日子越来越难过”,这是目前许多服装出口企业的共同感受。
近一段时间以来业界众说纷纭的“出口退税下调两个百分点的政策”,让依靠出口退税生存的服装企业面临生死考验;紧接着商务部传出消息,将出台《不正当低价出口行为调查和处罚规定(暂行)》规范企业低价出口,这更使得靠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小服装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同时,商务部又下发文件,严禁企业利用第三国或地区的产地证明和标签,向美国和欧盟市场进行“转口贸易”。
虽然近来商务部公布配额浪费处罚办法,对企业浪费配额进行集中整治,并对配额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配额价格也下降许多,但这给企业出口带来的好处非常有限。
在应对国内政策变换的同时,出口企业还要面对迅速崛起的以印度为首的亚洲国家的竞争。面对日益严峻的出口形势,众多服装出口企业开始寻求转型。但何时转型?如何转型?如何防范转型风险?一系列问题摆在企业面前,于是,转型的话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斯尔丽战略论坛为国内服装企业指出了出路,而出口企业转型的出路又在哪里?
近年来持续增长的国内品牌服装消费市场,让转型出口企业看到出路,于是开拓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成了他们的首选。“服装企业广告费可在其销售收入8%的比例内据实扣除”的政策更增强了他们创品牌的信心。
然而,从净出口到创自主品牌并进入国内市场,如何铺设销售渠道是个问题。
铺设销售渠道,展会是首选。但目前的中国服装展会面临这样一种困境:一方面是参展商和专业观众被大大小小的展会搞得晕头转向,难以开拓业务;另一方面是一些主题定位雷同、举办时间和地点相近的展会苦于客户资源分散,难以做大、做强。
作为展会主办方,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析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展会的需求、商业体系的变化、专业观众的走向,并作出及时的反应,展会很容易死掉。
而作为一个转战国内的出口企业需要关注的是,如何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展会?如何合理利用展会资源?对于目前还没有能力参展的企业,应考虑如何通过“看展”来提升自己?
青岛即发、上海丝绸、汉帛等企业成功转型的经验表明,作为国内服装品牌孵化器,CHIC毫无疑问担当了出口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寻找销售渠道的平台。
CHIC之所以成为众多品牌竞相参与的展会,是因为它所承担的已经不仅仅是一般展会所具有的那些基本功能,它几乎囊括了品牌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基本条件。
“中国服装品牌年度大奖”、“中国服装论坛”、“中国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中国服装经销零售商出席会议”、“亚洲服装业圆桌会议”、“CHIC秀”等一系列紧贴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活动,为中国服装产业推动名牌战略、转变增长方式、提升行业竞争力添砖加瓦,促进我国由“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转变。
品牌要发展,展会要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