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技术大咖云集,2023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干货满满

  2月24日,“金轮·2023中国棉纺织总工程师论坛”在江西九江召开。本届论坛为工业和信息化部2022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系列活动之一,以“持续创新 优化供给”为主题,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研讨同步直播,交流行业发展趋势与产品转型和技术革新之道。
     


  本次会议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棉纺织技术》期刊社主办,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冠名,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立达(中国)纺织仪器有限公司、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协办。
  
  辨形势 说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在致辞中谈到,进入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从国际看,全球贸易形势不容乐观,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粮食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消费需求不足,世界经济面临滞胀风险;从国内看,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他谈到,种种迹象显示,2023年纺织行业整体出口恢复压力依然较大,内需成为决定性影响因素,也成为今年市场的最大期待。面对不确定性,行业企业应依据以往经验和当前行业发展趋势,提前布局:一是提升企业自身能力,持续提升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和生产效率。二是遵循大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智能化和绿色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越早做越有优势。三是向创新要效益,从三年疫情期间企业的表现上看,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强。四是避免过度投资和过度金融化,保证资金链安全。五是有能力的企业可以尝试国际化布局,可以抱团出海,掌控全球优势资源,提升中国纺织行业全球话语权,同时有效降低国际贸易风险。
     
  “提振经济,扩大内需,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副处长纵瑞龙表示,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会在扩消费、促升级方面实施一系列举措。当前,我国纺织行业的优势产业地位亟须巩固加强,纺织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不够高,产业供应链抗冲击能力还需增强,对全球资源的整合和控制力还不足,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还不够,下一步,我国纺织行业要瞄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立足我国国情,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好产业现代化的攻坚战。
  
  对于如何推动纺织产业发展,纵瑞龙建议,一是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纺织行业要适应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二是棉纺行业要以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重点, 要提高棉花等天然纤维的产品开发,提升棉制品的加工水平、品质与附加值,推动棉花与其他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协同创新,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实现棉花、化纤两条链的有机联动、互为支撑,提升棉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发展水平。三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促进。纺织行业要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合作。
     
  对于棉纺织行业如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让科技创新在供给优化及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棉纺织科技中心主任、《棉纺织技术》期刊社社长王杨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行业应该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把实施系统创新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行业要以科技拓宽产业优势,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加大产业科技体系优化,以高水平技术带动高质量供给。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宏兵谈到,作为中国纺织器材领域唯一的上市企业,金轮针布始终秉承以客户为导向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加大梳理技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年已经陆续推出了多个品牌产品,持续为纺织机械行业注入创新力量。未来金轮针布将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强化产品技术,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为全球纺织用户提供全面的梳理方案,满足客户对差异化、功能化纱线的需求,从而助力全球纺织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谈行业 话供需
     
  “回顾2022年,棉纺织行业靠近产业链前端,市场竞争充分,受上游原料端和下游需求端双 重挤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整体看,终端消费市场受到明显挤压,同时原料价格在整个产业链传导受阻,企业开机率明显下降,利润降幅加深,亏损面扩大。”在主题报告环节,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董奎勇介绍了棉纺织行业现状,并对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据介绍,2022年1-12月,棉纺纱营收利润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棉织造下降0.2个百分点;棉纺纱和棉织造亏损面较大。2022年1-12月,协会跟踪260多家重点棉纺织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亏损面扩大。2022年1-12月,受订单和开工不足影响,纱产量下降6.6%,布产量下降6.6%。
  
  谈到今年纺织市场的发展趋势,董奎勇认为,内销有望保持弱复苏态势,但出口压力将明显增加。预计2023年行业内销规模或将实现中速增长,全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行业出口规模较难突破2022年水平,不排除出现负增长情况。关于棉纺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董奎勇提出了九大路径: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增强产品时尚表现;用好强大内销市场;建设强大人力资源;理性看待模式创新;刷新企业家思维。
     
  中国化纤协会副会长吕佳滨在题为“纺织新材料的发展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化纤工业现状、纤维新材料创新发展、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化纤工业是我国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是战略性新材料产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产业。现阶段,化纤产业规模持续增长,科技创新成效明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积极推进。吕佳滨指出,化纤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
  
  吕佳滨以美国、德国、日本、欧盟为例,介绍了不同纤维新材料创新发展路径和特点。我国纤维新材料围绕绿色、智能、高性能化、多功能化等方向创新研发了原液着色纤维、循环再利用纤维,以及具有智能变色、柔性智能传感、高效智能变形、能量转换与储存等功能的纤维新材料。未来,纤维新材料的发展趋势将高端化、高技术化、多元化、生态化。
  
  谈创新 聊技术
     
  金轮针布(江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忠从工艺管理过程策划与设计、工艺管理实施与改进、工艺管理评价标准与工艺管理过程结果四方面分享了企业的精细化工艺管理实践运用经验。他表示,工艺管理就是在工艺范围内高效、愉快地做正确的事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工艺管理过程策划与设计需要明确工艺过程相关方及需求,建立工艺管理体系,完成工艺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设计,然后进行激励与改进设计。工艺管理实施与改进需要从工艺管理过程策划、优化工艺管理制度与工艺文件、提升工艺执行率、建立工艺管理评价标准、评价个分厂工艺管理、工艺管理改进等方面着手。工艺管理评价标准包括工艺管理体系、工艺标准化、现场工艺管理、工艺装备、工艺技术支持、工艺创新能力、工艺队伍建设等7项内容。最终的工艺管理过程结果应该是一种无形的成果。“管理最终的目的是创造效益。通过精细化工艺管理,企业实现了效率提升15%,效益增加98万,质量损失减少20%。”陆忠说。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深圳市纤维纺织检验所所长张海煊分享了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她表示,感知和响应是智能服装的两个基本要素,装饰和性能增强是基本所用。当前,智能服装主要分为三大类型:调温型、发光性、监护型。其中,健康监护型智能服装近两年备受消费市场关注。“智能加持大众健康监护,健康时尚两不误。”张海煊表示,智能服装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微型、轻巧、隐形、节能、功能强大与多样化,与此同时,也存在很多待优化的方面,如可洗性、信息隐私、电池耐用性、成本以及美观舒适性。
     
  日照品特裕华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永龙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单锭监测系统的应用分析。“单锭监测时实时监测锭子的运转状态,锭子异常时,给予提示。”张永龙表示,企业通过对单锭监测应用进行数据管理与功能扩展,达到了如下效果:改变挡车工的值车方式,消除弱捻,减少千锭时断头数,提高车速,节省原料,降低能耗,专件器材消耗降低,消除绕花现象。
     
  原西北工业大学二级教授梁工谦围绕质量话题分享了质量管理方法与维修理念。“我们不缺技术和方法,缺的是质量意识。”梁工谦表示,当前质量的内涵以及扩展,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服务+组织体系="全面质量管理。面对高精尖的智能化设备,要突破传统维修的管理理念,与时俱进。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曹恒坤分享了纺纱牵伸胶辊的研发与应用经验。“纺纱形式的多样化及适纺品种多样化纺纱,给胶辊带来四方面新问题,即工作温度上升,摩擦量增加,抗高速、高压性能,耐油性、抗静电性。”曹恒坤表示,立足于应用痛点,企业研发了抗静电耐磨胶辊、抗油耐拉伤胶辊、耐高温抗磨胶辊,可满足现代纺纱技术生产的要求。
   
  汶上如意技术纺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鲁建波以“多品种纱线的生产实践经验与市场环境分析”为题进行分享。围绕新功能、新生态、新商务、新原料四个方向,鲁建波介绍了企业设计研发的多种新产品,对于当下的市场消费趋势,他总结了四点,一是后疫情时代,抗菌防护为重点研究领域。二是慢运动时代,防水透气为产品重要功能。三是以“00”后为消费主体的时代已经到来,年轻人对服装的消费占比会表现出上升趋势。四是居家时代下,舒适易打理的纺织品更易获得市场青睐。
     
  立达纺织仪器有限公司中国区产品副总裁朱建青介绍了面向中国市场的立达环锭纺系统。他表示,立达的环锭纺产品系列包含多种机器,以满足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半电子式牵伸系统“主推机型”G37现推出更具吸引力的1200锭新配置,搭载全电子牵伸系统的全能型环锭细纱机G38是一款能够灵活生产高质量纱线的理想解决方案。与立达开清系统和数字平台ESSENTIAL结合使用,可帮助企业构建起智能的立达环锭纺系统,实现高效纺纱生产,进而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传福介绍了企业研发的新一代筒纱智能包装物流装备。他指出,全流程配重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智能包装物流系统功能,实现了纺纱信息追溯、配重、包装物流的一体化融合,配重过程中监控各机台纺纱重量状态、指导纺纱设备实时调整工艺参数,全过程实现收、送、存、称重、记录、数据存储分析、自动称重、自动送出包装、纺纱异常监控,即时指导纺纱工艺参数调整、可视化管理等智能化纺纱、配重包装功能,进一步丰富了现代纺纱工厂数字化、网络化的生产管理功能。
  
  
  武汉纺织大学教授石建中分享了纺织工程粉尘防爆的必要性以及粉尘防爆共性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博士高明以“棉纺废弃纤维的绿色改性及高值化利用”为题进行分享。他介绍了美国、印度等国家对棉纺废料的有效利用措施,以及棉纺废料绿色改性方法原理,总结了我国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综合利用成本高,客户接受程度低,产品附加值较低。
     
  青岛东佳纺机有限公司董事长毕晨峰作了题为《特种纤维梳理技术》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分析了特种纤维在纺织服装和工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讲解了特种纤维开松和梳理的系统解决方案,介绍了新型特种纤维梳理机的技术创新点及市场应用效果。
     
  苏州大学教授陈宇岳分享了对天然纤维功能化改性的思考与实践。他表示,怎样在保护天然纤维制品原有的友好性基础上,实现新的功能,是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会上举行了《棉纺织技术》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仪式。端小平、纵瑞龙、董奎勇、吕佳滨、王杨俊共同为《棉纺织技术》创刊50周年纪念LOGO揭幕,点亮《棉纺织技术》创刊50周年纪念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