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优化,当前棉纺织市场上短单明显增多,销售进度加快,市场呈现短暂“暖冬”现象,大型纺企赶制订单,中小型企业则开启了去库存模式,努力回笼货款。新的一年,棉纺织企业心态如何?企业又将采取哪些举措,应对新的挑战?
行业信心亟待提振
市场近期回暖,中小棉纺织企业的库存压力有所缓解,但对于艰难熬过2022年一整年的棉纺织企业来说,仍然心存焦虑。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调查显示,2022年12月,受疫情影响,各地区棉纺织企业普遍面临着人员短缺情况,影响正常生产,近期随着员工的陆续返岗,生产经营逐渐恢复正常。春节假期临近,虽然纺织市场呈现短暂“暖冬”现象,但整体来看,国内纯棉纱市场成交率偏低。
“2022年全球的产业链供应受到冲击,纺织服装市场消费相对低迷。从棉纺织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行业面临的困难,最首要的是信心严重不足。”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晔珺坦言,行业信心不足,来源于市场基本需求饱和,订单不足,企业生存压力大。
2022年,订单不足是棉纺织行业面临的普遍现象,企业的开工率也受到影响。周晔珺介绍,很长一段时间里,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开工率大概维持在5-7成,广东、浙江等地区基本上都没有开足,只有5成水平,其中甚至还包括实力相对较强的企业。而在江苏地区,有的棉纺织企业选择只开夜班,不开早班。
除了开工率不足以外,市场的整体低迷还导致企业库存增加。“库存增加影响了企业的现金流,所以2022年纺纱企业普遍面对现金流比以往年更紧张的局面,这也是造成企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周晔珺说。
与此同时,市场越不景气,行业越内卷。2022年,棉纺织市场内卷严重,产品价格倒挂,即使是有单可接,企业心里也十分矛盾,有的产品出现多做多亏的现象,企业因此宁可压缩生产,也不贸然接单。
“2021年棉价一路高涨,已经无力向下游传递。2022年的棉价也是大起大落,长绒棉价格超跌50%,细绒棉价格跌幅也非常大。伴随着市场信心不足、需求不旺,客户普遍处于观望比价阶段。”周晔珺表示,年关时节,纺织企业的资金相对都会比较紧张,减产、停产、提前放假是常见现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已逐步放开,但纺织市场很难在短期内看到明显起色,预计消费端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复苏,企业信心恢复也需要时间。
企业务必“做好自己”
过去一年,面对低迷的市场环境,棉纺织行业承压前行,加紧结构调整和苦练内功。2023年,行业企业仍然要做这样的准备。
“2022年,无锡一棉根据自身情况,积极调整,一方面是在原料准备上,看准时机,在棉价较低时入手,降低原料成本;另一方面是调整产品结构,根据市场形势,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的产品。”周晔珺表示,2023年,棉纺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调整产品结构,提升响应速度,“比如说主动规避棉价波动带来的压力,在产品研发上,用其他非棉原材料进行替代”。
除此之外,周晔珺还建议棉纺织企业未来要紧跟市场,重视特色品种的开发,积极与品牌商供应链合作,共同研发产品。“防疫‘新十条’公布以后,各地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这对2023年的市场形势是利好的,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但2023年一季度对于棉纺织企业来说预计仍会比较艰难,但加强自身管理,做硬产品,做好企业经营各方面的工作,是我们应对外部困难的最好选择。”周晔珺说。
紧跟市场,做适销对路的好产品,已经成为棉纺织企业的共识。对此,安徽新雅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武表示:“市场瞬息万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好产品。”
安徽新雅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雅新材料”)的前身是巢湖雅戈尔色纺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和Burberry、Armani、Hugo Boss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新雅新材料凭借着独到的技术和工艺,其产品在抑菌方面表现出色,深受国内外品牌商的喜爱。
谈及2023年的发展计划,徐志武表示,企业将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升产品档次,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改造。
徐志武认为,企业的生命线是产品质量,要提升产品质量,一是要把控好原材料的品质,另一方面是把控好技术工艺。一直以来,新雅新材料重视创新,致力于开发优质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新雅新材料已拥有专利发明23项和多个“安徽省新产品”。
“企业的创新研发是一刻都不能停的,而支撑研发需要资金投入。只有把钱投到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上,能够为终端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企业才能在市场上实现自身价值。”徐志武谈到,要保持创新活力,还要有成熟的研发团队。“一方面,我们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我们每年都会新招一批高校毕业生,作为企业管培的后备力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竞争才是最根本的竞争。”徐志武表示,2023年,企业会积极探索新方法来留住人才,对于优秀的志同道合者,企业将通过发展合伙人的方式,让人才享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产业链安全须发合力
在当前形势下,行业人士认为,信心的恢复,仅靠企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2023年,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快市场流通,提升经济活动的开放度,促进国内市场的良性循环。下游需尽快释放潜力,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周晔珺表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要同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力,提升中国纺织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保障产业安全。
面对2023年的新变局、新挑战,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表示,棉纺织行业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全球合作价值链高端提升,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
一方面要不断增强行业创新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高端纺纱制造装备关键零部件,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展攻关与产业化推广应用,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不断提升生产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行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大绿色工艺及装备研发,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节能减排技术推广,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加快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构建行业绿色发展体系,努力为下游市场提供更多绿色低碳环保产品。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建议:“2023年棉纺织行业需要推动各类纤维原料协调创新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升棉制品的设计水平,提升棉制品的附加值,开拓大健康等新领域的应用,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推动研发化纤、棉花两条产业链良性有机联动,互为支撑。”
企业对于上游棉花产业,周晔珺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棉花供应链的管理,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和互动,加快做好棉花的加工公检等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风险防范,特别是要加强对流通领域资本介入的监管,形成有序的、良性的市场秩序。
“保障好整个棉花生态链建设正当时。”华孚时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小挺认为,今后地方发改委和执法检测机构要严防死守,从田间管理开始,进行田间喷水、翻土等行为要有专门的执法机构来限制。对于轧花厂不按规范收购的行为也要严肃处理,如吊销执照经营资质,通过多种手段来保障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健康有序。
转自:中国纺织报官微
2023
用韧性和耐心赢未来
参展报名进行中~
请登录官网在线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