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要闻

95家“专精特新”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树起专利屏障?

  今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纺织行业第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共计95家企业入围,涵盖了产业用纺织品、纺机、家纺等11个分行业以及行业数字化服务等领域,在地域分布上,涉及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些企业在细分行业和地区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首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四方面特点:一是专注核心业务,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生产或协作配套能力;二是产品精细化,装备水平优于同行业一般水平,具有较规范的生产管理体系;三是注重特色生产和经营,拥有特色化的产品、技术、工艺、配方等;四是注重持续创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信息化等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投入,并产生较好的创新示范效果,总体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是行业中小企业中的优秀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昌林曾在受访时强调,“‘专精特新’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一定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这种新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就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文以95家“专精特新”企业为样本,通过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解读,探讨纺织领域专利布局现状和可借鉴的专利布局模式,为中小型纺织企业创新突破提供发展思路。
  
  2010年后专利布局力度加大
  
  经检索发现,截止到2020年11月7日,首批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拥有量为4063件,其中包括4054件中国专利,9件PCT(专利合作申请)。
     
 近六成的企业专利拥有量在11~50件之间,代表了中小企业专利布局的主要规模。超过50件的企业有20家,占比21%,其中凯盛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601件,是唯一一家专利数量超过500件的企业。整体来看,超过90%的企业都进行了专利布局,还未进行专利储备的7家企业有3家为2015年之后成立的初创型企业。
     
  2000年之前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时间较长,技术积累较多,平均专利拥有量最高,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企业96.6%的专利都为2010年之后申请,并且各时间段成立的企业,2010年之后申请的专利占比都超过了80%。2011-2015年间成立的中小企业,平均年申请量6.6件,为前期成立的企业平均年申请量的近两倍,进一步表明2010年之后,纺织领域中小型企业专利布局意识增强,布局力度加大。
  
  专利无效诉讼成为市场博弈手段
  
  理想的专利布局会为专利权人建立良好的保护壁垒,有效阻碍竞争对手,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而竞争对手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就不得不先打破专利壁垒,专利无效诉讼是其中常用的方式之一。
    
  本文分析的中小企业中,宁波圣瑞思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和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有专利被提起无效。
  
  宁波圣瑞思的3件专利涉及服装吊挂生产装置和衣架产品,相关无效请求人除个人外,奉化市千虹服饰有限公司和南通明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分别是从事服装生产和服装吊挂生产线生产的企业,是圣瑞思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明兴科技,近年来与圣瑞思在智能物料配送系统等方向多次产生专利诉讼纠纷,专利已然成为两者围绕产品、市场博弈的重要竞争手段。
  
  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和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同为研发、生产纺织工业在线质量监测和控制仪器的企业,乌斯特是全球性企业,总部位于瑞士,其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陕西长岭的专利对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形成了阻碍,使其不得不以专利无效的形式打破壁垒,扩大竞争优势。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专利技术含量高,壁垒作用明显,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围绕相关专利的无效、诉讼等纠纷也势必会不断增加。
  
  专利“红利”效应逐步显露
  
  2003年开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利开始出现运营活动,初期以专利转让为主,2010年之后,在转让的专利数量提升的同时,还产生了专利许可和专利质押。目前,累计发生转让的专利已达467件,超过专利总数的10%,累计发生质押和许可的专利分别为38件和8件。  
  专利运营活动不仅能够推进创新技术的应用,扩大市场占有率,还能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中小企业专利质押活跃,山东广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浙江澳亚织造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质押的专利数量均已达7件,江苏鹰游纺机有限公司在2016年首次通过专利质押获得贷款1500万元,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效助力了技术研发创新。
  
  技术创新和保护有路可循
  
  在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对专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专利在企业竞争、融资等方面的助力作用也日益凸显,专利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要素。而使专利发挥预期作用离不开完善的专利布局,专利布局又基于技术创新,因此做好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的保护,是中小企业实现突破的关键。
  
  本文结合“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可借鉴的模式,为中小型纺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保护提供如下建议:
  
  抓重点,深入创新和专利布局。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有关部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中小企业选择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领域来进行专业化发展,走“以小补大,以小搞活,以专补精,以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一,也是通过聚焦重点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典型代表。
     
  铜陵松宝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专注于智能化、高性能纺机设备的研发、生产,近年来开始对环锭纺智能落纱机器人进行研发,围绕工作精确性、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延长寿命等问题,对机器人本体、车轮控制、跟随反馈、自调节定位、提高落纱留头率的缓冲件、行走控制、驱动盘装置、上下车方法、升降装置、减振结构等十余个技术方向进行了深入研发,并对核心技术进行了较为完善的专利布局,目前已公开专利12件(见表3)。
  
  松宝智能环锭纺智能落纱机器人上市销售以来,开辟了全新细分市场,并成为备受市场认可的智能落纱机之一,产品已累计销售约1800余台,改造1350多万锭,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松宝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以智能化产品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研发和完善的专利布局,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开拓了细分领域市场,建立行业竞争优势。松宝智能环锭纺智能落纱机器人的成功,也表明中小型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是弥补劣势,突破创新的可选之道。
  
  补缺点,拓展技术和专利来源。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资金和人才不足,相比于大型企业研发进展较慢,若完全依靠自主研发,难以快速形成完善的技术和专利布局结构,可能为竞争对手造成可乘之机,因此失去竞争优势。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弥补不足。
  
  与高校、研究所合作研发往往是加快研发速度的有效方式之一。首批入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就与北京化工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等达成了合作关系,并共同申请了专利12件,占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专利总数的11%。
  
  除技术创新外,专利也有多种来源,比如专利购买、获得专利许可、组建专利联盟、加入专利池等,都能使企业快速获得专利权,借他人之力补己之短,加快研发速度,提升产品保护力度和竞争力,最终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找特点,选择合理的专利保护方式。首批9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余件专利中,包括发明专利1086件,实用新型专利1788件和外观设计1187件(见图3),可以看出各类型专利分布较为均衡,此领域的技术保护并未拘泥于某一种保护形式。实际上,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保护形式各有优势,企业应从产品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专利布局方式。
  
  前文提到的专利拥有量最多的企业––凯盛家纺股份有限公司,由于其主要产品为被罩、床单等床上用品,产品的颜色搭配、图案设计等是直接影响产品竞争力、又极易仿造的点,所以凯盛家纺在进行专利布局时,选择了以外观设计保护为主,601件专利中552件为外观设计,占比高达92%。
  
  而松宝智能在对环锭纺智能落纱机器人技术进行专利布局时,则采用了发明和实用新型组合的方式,对跟随反馈、自调节定位等核心技术采取了权利较为稳定、保护周期较长的发明保护,而对减振、缓冲件等外围技术则采用了成本较低、授权较快的实用新型保护,强化了专利的保护效果。
  
  驱动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双引擎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力军,纺织行业中小企业的数量在行业中更是具有绝对的主体地位,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促进行业整体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在合作研发、专利保护、专利运营等方面应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纺织行业更好的整体升级。而对中小企业自身而言,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对于其弥补短板、突破重围缺一不可。广大中小企业应尽快明确发展重点,充分整合内外部优秀资源,深入技术创新,完善专利布局,尽早驱动技术创新与专利布局协同发展的双引擎,以互利互补的良性循环模型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