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南通“走出去”应对纺织品贸易限制调研报告
2005年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全球纺织品贸易更加自由和便利。南通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基地之一,纺织服装行业的产能得以释放,出口增速明显,2005年头5个月,纺织服装产品对欧盟、美国出口出现了54.69%和63.61%的大幅增长。为遏制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出口,保护其自身纺织品行业利益,欧盟和美国利用242条款,先后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特别保障措施。经过多轮艰难谈判,中国政府与欧盟、美国政府分别达成了《中国输欧部分纺织品备忘录》和《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规定,2008年前中国10类纺织品可按10-12.5%的年增长率输入欧盟,21类纺织品可按10-17%的年增长率输入美国。中欧、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达成,为我市纺织服装企业对欧美纺织品出口带来了暂时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各种贸易壁垒将会长期困扰我们,是我们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南通纺织品企业“走出去”的现状
南通纺织品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早。1985年,南通纺工局、江海发展公司和江苏国际公司合作投资125万美元在巴巴多斯创办了南通首家境外服装企业“金利宝有限公司”。进入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市第二棉纺织厂、制帽厂、友谊服装厂等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中型企业相继到东南亚、前苏联东欧等地区举办了“吕宋纺织有限公司”、“JNH帽业有限公司”、“柬埔寨冠达企业有限公司”和“三友集团(蒙古)有限公司”等20多家境外纺织品企业,中方协议投资额657万美元,形成我市企业“走出去”开办境外企业的高潮。但由于国有、集体企业自身体制上的缺陷,又缺乏产品、技术、资金和人才等优势,多数境外企业也未能按国际惯例开展跨国经营,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较差,因此,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能长期立足,大多企业在东南亚金融风波后已经名存实亡。
近年来,为了适应经济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我市纺织品企业“走出去”呈现良性发展态势。2004年,南通中新毛纺有限公司在埃塞俄比亚投资298万美元开办腈纶纱染色加工企业,今年又追加投资300万美元,10月份即将开工投产。2005年,南通华正纺织品公司投资50万美元到阿尔及利亚开展家纺产品加工贸易;今年初,南通中瑾投资发展公司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树立自己的独特品牌,投资100万美元到美国纽约设立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最近,南通衣依衬布有限公司投资50万美元到孟加拉进行纺织品加工贸易。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纺织品企业“走出去”的数量较少,规模偏小,与南通作为全国传统的纺织服装基地和纺织服装工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并不相称,与苏州、无锡和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南通纺织品对欧美出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06年1-5月,全市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11.09亿美元,同比增长22.83%,从总体上看,我市纺织服装出口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并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17%)4个百分点,欧美纺织品贸易限制对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出口影响相对较小。这主要得益于日本市场占我市纺织服装出口的近一半,1-5月,纺织服装对日本出口5.44亿美元,同比增长18.22%,占全市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49.05%;对欧美出口2.21亿美元,仅占19.93%。其中,对欧盟出口0.89亿美元,虽增幅达30.12%,但因原有基数较小而影响不大;而对美国出口1.32亿美元,同比仅增长0.58%,远低于纺织服装出口平均增幅,也低于全省对美纺织服装出口增幅。因此,欧美纺织品贸易限制对我市纺织品出口应该来说还是有所影响。
为了解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贸易设限以来对我市纺织服装企业的具体影响程度,指导企业“走出去”化解贸易壁垒,扩大出口,6月份,我们专门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出口美国、欧盟纺织品受限影响情况调查表》,对有设限产品出口实绩的60家企业发放了调查表,共回收调查表32份。经过对调查表所反映的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以及对部分企业的进一步跟踪了解,我们发现32家中有22家企业,即三分之二的企业受欧美纺织品贸易限制的影响较大,其余不到三分之一的企业影响较小。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1.出口许可数量难于满足企业出口需求。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签署后,为了完善纺织品出口管理工作,商务部出台了相应管理办法,包括《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和《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实施细则》,这些管理办法的实施,对受限纺织品出口管理起到了较好效果,企业对年度出口数量有一个确定的预期。但现行的“业绩分配+招标分配”机制比较有利于大型企业和外贸集团,而生产工厂和中小企业获取较多配额的可能性偏低。南通华伟运动服饰有限公司2006年输欧6类裤子需求量45万件,而根据出口业绩分配仅90973件;南通泰慕士服装有限公司输欧4类针织文化衫需求量20万打,而根据业绩分配仅92442打;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输美622类玻璃纤维织物需求量560万平米,而根据业绩分配仅127.95万平米。因此,多数企业只能放弃大量订单,放弃原有合作伙伴,江苏九鼎集团因有些长期合同无法履行而将面临合同纠纷。
2.出口许可数量招标增加企业出口成本。现有机制按照“全球业绩”而非主营市场业绩分配容易造成配额资源的浪费。很多企业以往主要对日本、韩国等无配额市场出口,现在也能按照出口业绩分到欧美市场的配额,这些配额很多被浪费了,或者被倒卖、转让,增加了其他需求企业的成本。另外,全国有资格投标企业数量众多,没有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很难参与竞争。南通东方星制衣有限公司2006年输美352类棉及化纤内衣需求量3万打,而根据出口业绩分配仅15803打;输欧4/5/6/7类针织服装、裤子等需求量8万件,而根据出口业绩分配仅55468件,其缺额如果通过有偿招标解决,每件需支付6-8元标金,目前通过出口许可证调剂平台受让每件也要支付3-4元调剂费用。南通德福制衣有限公司2006年输欧5类针织服装通过业绩分配2817.5打;而根据有偿招标获得666.6打,每打支付标金达12.8元。因此,受限纺织品出口通过有偿招标或调剂平台转让,大大地增加了纺织品企业的出口成本,多数企业难于承受而只能减少受限纺织品出口,或调整产品结构、着力开发非设限产品。
3.受限纺织品出口向非设限市场转移明显。为了规避欧美纺织品贸易限制,多数企业除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外,大力开发非设限市场,扩大对拉美、东盟和其它地区的出口。据海关统计,1-5月我市对拉美地区出口0.65亿美元,同比增长81.32%;对东盟出口0.41亿美元,同比增长66.15%;对韩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加拿大、墨西哥等一些国家的出口增幅均超过了70%,其中,对韩国出口增幅高达133.51%。因此,今年以来,我国对此类地区或国家出口大幅增长的同时,也引起了当地纺织品行业的警惕,土耳其、阿根廷和墨西哥等国也纷纷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引发了新的贸易摩擦。
三、南通纺织品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
尽管中欧、中美分别于2005年6月、11月达成协议,但是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外部环境并非畅通无阻。从法律层面看,2008年以后还有针对中国的“过渡期特定产品保障措施”(即16条),可以继续实施到2013年;从制度层面看,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将使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措施时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从现实情况看,只要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没有回归理性,没有彻底改变简单粗放的增长模式,中国纺织服装业面临的贸易摩擦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南通具有发展纺织业的独特优势和深厚基础,面对欧美的重新设限及新配额体制的种种束缚,在“十一五”期间,南通纺织服装行业要保持纺织品出口贸易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走出去”已成为寻求发展突破的必由之路。
1.“走出去”是化解贸易摩擦的有效手段。2005年纺织品“一体化”后,我国纺织品出口高速增长,同许多国家产生了较为激烈的贸易摩擦,这不仅导致欧美国家频频设限,而且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视中国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国际社会普遍对中国纺织品在“一体化”后出现的激增反映强烈,从而使中国在纺织品出口贸易领域陷于孤立状态。作为全国纺织服装基地之一的南通,由于贸易摩擦的加剧,造成我市纺织品出口受阻;纺织品贸易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我市纺织行业的健康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我市纺织企业更应该主动地“走出去”,在一些享受较多贸易优惠政策的不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和劳动力,规避贸易壁垒,扩大出口。
2.“走出去”是解决产能过剩的必然要求。中国纺织业竞争优势明显,有巨大的生产加工和出口能力,是世界纺织第一生产国和出口国。多年来,中国纺织领域投资增长过快,产能急剧扩张。仅我市从2001年至2004年纺织行业技改投入就达224.7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技改投入的27.2%,高于其他行业2 至3倍,占全国同期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约3170亿元的7.1%。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979家;拥有棉纺锭180万枚,气流纺3.4万头,有梭织机1.8万台,无梭织机2万多台。职工平均人数20.21万人(2004年底数据)。2005年南通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2.11%;纺织服装出口24.66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2.59%。纺织业积聚的极大产能使国内市场难以容纳,必然对出口形成压力。纺织企业只有“走出去”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各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才能缓解国内过剩的产能;同时将技术装备相对较低的部分转移投资到资源和劳动力相对更有优势的国家,特别是拉美、东北亚、东南亚、南撒哈拉地区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从而进一步推进我市纺织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走出去”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纺织业产能的不断提高,纺织品出口地区又相对集中(70%集中在欧洲、美国、香港和日本),客观上造成纺织企业竞争激烈、利润微薄,发展潜力不足。特别是去年以来,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2%,纺织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纺织行业毛利率一般只能达到10%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只有2-5%,盈利能力很低,生存空间压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纺织业利用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进行跨国、跨地区、跨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走出去”则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通过“走出去”,纺织企业可以分散出口经营风险,扩展国际市场,优化出口结构。同时还可以享受欧盟、美国与发展中国家签定的优惠贸易安排,可以享受东道国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优惠鼓励政策,最终可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寻找到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4.政策环境的改善引导纺织企业“走出去”。1999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政策,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融资安排、外汇管理、出口退税、财政贴息等方面相继制订了配套措施,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条件比以往有了很大改善。因此,纺织业“走出去”得到了较快发展,近两年,我市相继在东南亚、非洲等地设立了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从已经投产的境外企业经营情况看,前景乐观。江苏帝奥服装集团1999年在柬埔寨投资68万美元设立的服装加工企业,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欧美的有利条件,将设限产品通过柬埔寨公司进行加工和贸易,有效地解决了国内出口欧美纺织品配额严重不足的矛盾。目前,该境外企业运行正常,产销两旺,不仅带动国内原辅材料出口,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去年以来,柬埔寨公司带动国内原辅材料出口400多万美元,预计今年将实现净利20多万美元。南通中新毛纺有限公司2004年在埃塞俄比亚投资的腈纶纱染色加工项目,今年追加投资后达598万美元,该项目的运行将得到国家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支持和财政全额贴息。“走出去”政策环境的大力改善,境外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以及我市企业跨国经营的成功经验将会极大地推动我市纺织业“走出去”。
四、南通纺织品企业“走出去”的对策和建议
纺织企业为了积极应对欧美纺织品数量限制以及反倾销、纺织服装环保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各种贸易壁垒,除了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外,还要充分利用原产地规则,积极“走出去”,到中南美、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化”、“多元化”和“本土化”,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纺织企业“走出去”原则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效益为中心,互利共赢为前提,既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要兼顾我纺织品企业的投资收益和安全,减少对外投资的盲目性。
结合我市纺织业实际,在具体对外投资方式上,我们认为目前有四种方式可供参考。
1.针对化纤布、棉制针织衫、化纤制裤子等最容易受国外贸易壁垒影响的几大类产品作为对外投资的重点,到拉美、非洲、东盟等地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化”。江苏帝奥服装集团在柬埔寨设立的服装加工企业,就是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欧美的有利条件,将设限产品通过柬埔寨公司进行加工和贸易,有效地解决了国内企业出口欧美纺织品配额严重不足的矛盾,而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2.到发展中国家采取集聚式投资方式,学习苏州、无锡和广东等地在东盟、墨西哥建立工业园区模式。以企业集团为龙头,产业链为基础,到境外建立纺织工业园或进驻商务部确定的50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这样一是利于扩大对外影响;二是争取东道国的优惠政策,产生互补及协同效益,形成协作配套能力;三是便于集中业务指导,降低管理成本。四是形成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
3.到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中心,利用当地专业设计、营销人员,增强企业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并形成自身独特的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江苏中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年初在纽约设立的研发中心开辟了先例。
4.到一些发达国家收购兼并一些经营不善的企业,利用其原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借鸡生蛋,这种方式既可以减少投资成本和风险,又可以扩大销售。最近,帕瓦(南通)服饰有限公司投资1.2亿日元,收购日本MOON株式会社,就是采用这种模式。
在投资国别的选择上,着重关注与欧美有优惠贸易安排,本身政局稳定,对外关系友好,国内投资政策优惠,且在劳动力、税收、原材料方面有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非洲、拉美、亚洲地区的埃及、柬埔寨、泰国、孟加拉、越南、哥伦比亚、墨西哥等等。在此,着重介绍柬埔寨和越南纺织业的投资优势。
柬埔寨、越南都是邻近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同我国的双边关系良好,作为我市纺织企业“走出去”的备选地,两国有一些共同的优势。两国政局稳定,经济日益繁荣,逐步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重点目标。它们都实行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鼓励外资进入,给予外资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并通过立法来保障外资企业权益。两国都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欧盟等对中国设限的国家。除此共性外,两国还各自具备一些有利于我市纺织企业投资的优势:
柬埔寨
1.拥有发达国家给予的特别优惠政策。在市场准入方面,美、欧、日等28个国家将柬列为最不发达国家,对其成衣在内的许多产品给予普惠制待遇。美国对其纺织品出口从未实施配额限制。现柬政府正向美国争取《非洲成长机遇法案》赋予非洲国家的优惠贸易条款,即受益国可使用第三国纺织原料进行生产,产品在进入美国市场时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的优惠政策。
2.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具有较高的社会自由度。柬埔寨无外汇管制,对任何外汇经营不设限,包括转账和国际结算。美元在国内可自由流通,并可自由汇入汇出。劳资双方合同关系简单,双方均可自主选择解除合同。
3.劳动力成本低廉。在柬雇佣当地员工成本低廉,除工资、薪金外,企业不负担员工任何其它费用,包括医疗、卫生、保险等。江苏帝奥集团柬埔寨公司雇佣当地员工670人,人均月工资约45-50美元,翻译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月工资也只有80-100美元,而且工人普遍感觉满意,劳资纠纷少。
4.税收政策优惠。柬埔寨对投资生产企业的设备、建材、零配件和原材料等免征进口关税,企业投资可享受3-8年免税期,免税期后缴纳20%的所得税。利润再投资免征所得税,分配红利不征税,产品出口免征所得税、增值税。
5.土地资源丰富,环保要求低。柬国内大片土地闲置,有利于开发建厂。柬政府目前尚无足够的环保意识,对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污染物的处理尚无法规约束,有利于我市纺纱、印染等纺织基础产业投资设厂。
越南
1.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产业配套相对完备。越南是东盟中发展最快的国家,投资环境较好。胡志明市周围已经形成的纺织工业经济圈,公路设施相对较好,供电稳定,水资源充足。越南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可以生产配套的纺织机械,拥有纺织行业的整个生产体系。
2.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易于培养。全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60%,平均年龄24.5岁。全国识字率达到94%,大多数完成高中教育,易于沟通和培养。
3.出口加工区税赋优惠。对80%产品出口的外资企业,除普遍的外资优惠政策外,不同地区(加工区)还可以在地租、税收、收费等方面予以优惠,对加工出口区企业免进口税、出口税、增值税、利润汇出税,企业所得税从正式投入运行起可享受15年优惠期(从盈利之年起免税4年,再7年为纯利润的5%,优惠期中剩余年份为纯利润的10%,优惠期后的税率为28%)。
4.铃中加工区投资更为便利。铃中加工区由中越合资兴建,中方中国电气进出口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加工区的开发和管理,加工区现已完成一、二、三期面积294公顷的开发任务,第四期正在规划中,目前加工区运行良好,已形成品牌优势,受到越南政府的重视。加工区可为入园企业提供全套服务,包括办理投资执照、出租土地和标准厂房,办理进出口手续和原产地证明、报关运输、各类物业管理等。纺织企业在越南投资可充分利用铃中加工区现有的资源优势和专业队伍,加快投资进程,减少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