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纺织业肩负重任迈向更强
2007年2月27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从北京传出——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纺织行业20年来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项。
该项目首创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实现了粘胶纤维生产单线产能世界最高,使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最早实现柔性化生产,达到了良好的废水综合治理效果和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在化纤领域和机械制造领域的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这仅仅是国内纺织企业自主创新、向更强迈进的一个缩影。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纺织业近年来依靠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纺织行业向更强迈进
“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在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亮点频现,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31亿元和69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04.6%和133.5%。与此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比200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五”期间,我国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棉纺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超过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多年来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国内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5年扩大了1.4倍,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十五”的70%,带动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数字是纺织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的量化体现,而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全行业成千上万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这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5年。行业在发展速度、技术进步、质量效益、市场活力、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这进一步证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工业化的最后15年,纺织工业仍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总结令人振奋。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自主创新,成功“亮剑”
然而,即使在最亮眼的业绩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仍然面临着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尽管纺织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峻问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大多处于加工供货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薄弱,行业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较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机制和产业链整合控制力还不适应纺织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此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也是纺织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令人警醒的差距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品牌贡献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在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同时,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3个纺织项目也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纺织行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项目获得国家奖项。
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开发出的300支纯棉色织衬衫,单品价格高达5000元,代表了当前纺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全国最大的无梭布织造生产基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无结纱比重达到100%、精梳纱比重达到85%、无梭布比重达到80%的技术实力,提前实现了棉纺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14.42亿元,同比增长了41.33%,积极发挥着装备行业对纺织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年产15万~20万吨的大型聚酯成套装置,不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万吨单位投资从8500万元下降到1300万元,使化纤行业在国产装备的武装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纺织行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和织造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纺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山东鲁泰的高档色织衬衫能够拥有世界1/3的市场,一靠科技,二靠品牌。”鲁泰集团董事长刘石祯道出了自主创新、成功“亮剑”的真谛。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2007年是国家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纺织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人均GDP增速达到6.6%的预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解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高度概括了国家战略对纺织行业的推动作用:
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
支持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使得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新时期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最有提升潜力的竞争性行业;
针对国家科技进步指导性攻关目标,纺织行业已经确定的“28+10”攻关项目,包括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点应用基础科研项目攻关。一系列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的发展目标和蓬勃实践,都表明“纺织的好日子刚刚开始”。
纺织工业将在中国现代化的工业进程中担当重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走向更强。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纺织行业20年来首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项。
该项目首创11项新技术、12种新型装备,实现了粘胶纤维生产单线产能世界最高,使大容量国产化工艺装备最早实现柔性化生产,达到了良好的废水综合治理效果和较高的自动化控制水平。目前,这项成果已经在化纤领域和机械制造领域的多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而这仅仅是国内纺织企业自主创新、向更强迈进的一个缩影。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纺织业近年来依靠科学发展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纺织行业向更强迈进
“十五”期间,纺织行业在推动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方面亮点频现,并取得了突出成就:
行业的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高。2005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分别达到1231亿元和69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04.6%和133.5%。与此同时,全行业的资产负债比200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纺织工业的市场竞争力正在不断提升。
国内装备制造技术的提高和国际先进技术装备的加快引进,使行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五”期间,我国国产成套设备基本达到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水平。棉纺行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比重超过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多年来制约纺织行业产业升级的印染后整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国产印染面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国内纺织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长,5年扩大了1.4倍,出口服装的面料自给率从“九五”期间的50%提高到“十五”的70%,带动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这些数字是纺织业近几年取得的成就的量化体现,而成就的取得有赖于全行业成千上万企业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这5年,是中国纺织行业发展最快、步子最大的5年。行业在发展速度、技术进步、质量效益、市场活力、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这进一步证明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完成中国工业化的最后15年,纺织工业仍将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的总结令人振奋。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自主创新,成功“亮剑”
然而,即使在最亮眼的业绩面前,中国纺织行业仍然面临着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十五”期间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可以发现,尽管纺织行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严峻问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还大多处于加工供货的低端环节,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自主品牌的实力薄弱,行业体制和机制存在问题较多,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机制和产业链整合控制力还不适应纺织经济全球化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此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贸易摩擦等也是纺织行业在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问题。
在令人警醒的差距面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提高品牌贡献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在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同时,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岛法超细纤维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产品开发和产业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形技术及制品开发3个纺织项目也荣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项目则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近年来,纺织行业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项目获得国家奖项。
山东鲁泰纺织有限公司开发出的300支纯棉色织衬衫,单品价格高达5000元,代表了当前纺织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全国最大的无梭布织造生产基地——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以无结纱比重达到100%、精梳纱比重达到85%、无梭布比重达到80%的技术实力,提前实现了棉纺行业“十一五”规划目标。
2006年,中国纺织机械行业新产品产值达到114.42亿元,同比增长了41.33%,积极发挥着装备行业对纺织业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年产15万~20万吨的大型聚酯成套装置,不仅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而且万吨单位投资从8500万元下降到1300万元,使化纤行业在国产装备的武装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纺织行业在产品开发、设计和织造工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纺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山东鲁泰的高档色织衬衫能够拥有世界1/3的市场,一靠科技,二靠品牌。”鲁泰集团董事长刘石祯道出了自主创新、成功“亮剑”的真谛。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
国家战略推动行业发展
2007年是国家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纺织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年。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对人均GDP增速达到6.6%的预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纺织行业将存在更大的增长空间。
在解读国家“十一五”规划时,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高度概括了国家战略对纺织行业的推动作用:
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促进纺织工业由大变强,这是国家对纺织工业发展的要求;
支持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走出去”战略,使得纺织工业成为我国新时期在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中最有提升潜力的竞争性行业;
针对国家科技进步指导性攻关目标,纺织行业已经确定的“28+10”攻关项目,包括新材料、新工艺、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以及重点应用基础科研项目攻关。一系列以自主创新、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的发展目标和蓬勃实践,都表明“纺织的好日子刚刚开始”。
纺织工业将在中国现代化的工业进程中担当重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不断走向更强。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