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中国民族品牌发展战略思考进行时
“松下是我的‘左脸’,索尼是我的‘右脸’。”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眼中,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是成功改善日本国家形象的民族英雄。因为,以前‘日本制造’曾是品质低劣的代名词,而盛田昭夫则为日本洗刷了这个恶名,让世界了解到日本品牌的优良品质。
在当今品牌竞争时代,品牌俨然成为一个国家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象征。
然而,历数世界顶级品牌,却难觅中国品牌身影,昭显的是中国品牌与世界顶级品牌之间的差距。于是,将民族品牌建设纳入国家战略思考的呼声渐起,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品牌大国”嬗变故事的序幕徐徐拉开。
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烦恼
朋友们经常讲这样的故事:假如你到国外旅游或出差,买东西回国送给朋友千万要仔细看产地,因为你一不小心就很可能买回一件“madeinchina”。
诸如此类说明“中国制造”之强大的例子不胜枚举。然而,却也有这样的幽默:全球每3件出口服装中,就有一件是中国制造。但如果你到欧美国家转一圈,却很难找到一件能代表中国品牌的服装。
用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话说: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品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
当我国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万亿,成为世界第三贸易大国之时,我国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的积弱尤其凸显。当前,我国仅有不到20%的各类进出口企业拥有自有商标,自有品牌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不足10%。
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世界上各类名牌商品共约8.5万种,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拥有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处于垄断地位,而我国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此前公布的《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美国拥有247席,占比接近一半;而我国只有12个入选,占比较低。另据测算,目前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
中国生产商创造了“中国制造”的繁荣,却也让国人逐渐意识到“品牌小国”的隐忧。
我沿海某地企业生产的一条领带,没有挂上国际名牌的牌子之前的市场售价可能只有10多元钱,一旦挂上名牌标志,身价立即徒增至千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平均出口一件衬衣只能赚到0.3美元,出口8亿件衬衣的利润才能换回1架空客A380飞机。
当世界知名品牌在我国摧营拔寨、赚得盆满钵满之时,我们的企业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赚取不多的加工费。没有品牌做龙头,必然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在国际竞争中只能赚取廉价的血汗钱。而当我国没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大量涌入世界各地时,却又常常被“国际友人”视为“洪水猛兽”,导致的是出口秩序的混乱,招来的便是反倾销等贸易壁垒、酿造的是贸易争端。我国纺织服装出口被西方各国反复设限;我国连续多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便是佐证。
有专家认为,没有品牌就没有定价权,在国际交换中自然处于劣势地位。同时,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主创新能力,便没有核心竞争力,必然受制于人,企业与国家失去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是谁制约了民族品牌发展
然而,究竟是什么制约了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商务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刘日红认为,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从企业主体看,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转轨相对滞后,并未形成有效的自主创新主体。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制约了品牌作为规模经济扩张的空间。同时国家战略层面缺少政策支持,社会消费水平低等原因,也使得自主品牌培育和成长缺少激励机制。培育和壮大自主品牌,关键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自主创新主体,这就需要国家建立创新体系,改善市场流通环境,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创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外部制度环境。
企业是创造品牌的主体。然而,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以上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品牌培育和发展更无从谈起。
不管是迫于竞争的压力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自主创新的队伍,将培育和发展民族自主品牌融入到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中。海尔可以说是自主品牌建设的典范。诸如海尔、联想、TCL等中国品牌企业在经过多年的艰辛攀登,如今终于成功地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就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工作会议上,薄熙来表示,商务部将树立一批自主品牌的典型;为品牌企业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帮助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多方面为名牌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便利;同时加大自主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民族品牌发展国家战略思考
“培育自主品牌是一个系统性工作。”刘日红认为,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品牌战略推进机制。当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国家战略时,中国的民族品牌发展国家战略的思考已迫在眉睫。
从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到近两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要“实施品牌战略”,我国政府支持民族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渐渐明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自主品牌发展仍然没有形成清晰可行的战略导向,有关自主品牌的思想,主要还停留在理论和号召阶段,自主品牌作为一种国家战略行为尚没有进入实质运作程序,由于缺少宏观战略导向定位,各行各业对建立自主品牌仍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
“面对中国目前的品牌发展现状,应如何制定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战略?”将于8月3日在内蒙古举行的“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参会的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资深专家学者们,将深入分析研究品牌建设所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的优势和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并着重商讨并提出品牌建设发展的战略。
诚然,我们不能把一个国家的品牌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完善仅寄希望于一次论坛上,但可以预见的是,论坛中各种思想的撞击必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助燃中国民族品牌发展的希望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