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棉纺织行业:若不及时调整 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中国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徐文英认为,2000年以来棉纺织业已高速运行了7年,现在虽然不能说已到了衰落期,或者像有些人所说的到了“拐点之年”,但利润确实已十分微薄,如不及时调整,后果不堪设想。
总体运行良好 企业反应平淡
徐文英介绍说,2007年上半年,棉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为稳定,主要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今年1—5月份全行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917亿元,同比增长26.05%;实现利润总额104亿元,同比增长50.52%;行业综合效益较好,产销率同比略有下降。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纱产量为741.08万吨,同比增长20.62%;受国家政策及外部环境影响,棉纺织品出口69.56亿美元,同比增长仅为9.39%,增幅下降10.8%;棉制服装出口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增幅下降5%。
虽然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国有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产销率下降。从实际调查来看,企业普遍反映情况不如去年。在棉纺企业抽样调查中,72%的企业认为市场供大于求,85%的企业认为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下降是企业利润率降低的两大影响因素。市场运行质量下降、大众产品竞争加剧、保本运行成为许多企业的现状。
政策因素影响较大 棉纺业步履艰难
徐文英认为,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影响企业运营的主要因素是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升值、棉花进口新滑准税实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
今年1—5月份,我国棉纺织出口在只考虑人民币升值因素的影响下就损失13.21亿元。另外,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也使棉纺织内销企业经营压力增大,出口企业利润缩水,仅棉纺织品的利润总额就减少了10.6亿元。
生产能力的不断增加也使棉花供需矛盾加剧。徐文英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纱线生产的增长速度,年底纱产量将超过2000万吨,预计全年用棉量将超过1300万吨。如果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棉花年产量673万吨计算,棉花缺口将进一步拉大,这必将导致国内、国际棉价的上涨。棉花在棉纺织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约为70%,棉花的价格变动、质量状况,以及棉花产业政策和进口政策的调整对棉纺织业乃至纺织全行业都有极大影响。
受国家政策及外部因素影响,上半年企业大量使用国产棉花,国内棉花市场价格整体运行平稳,呈稳步上升态势,5月中下旬后价格开始有较大幅度上涨。但新滑准税的实施,使外棉价格基本与国内棉价持平,影响了企业对外棉的使用量,纱布的国际竞争力降低。
加强行业自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徐文英对当前有些地区的盲目投资热现象尤为担心。他介绍说,两年来,产品利润率低于3%的企业占全行业的64%以上。大多数的投资者没有风险意识,依靠产品数量来拼市场,中低档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并造成了原料、能源、电力、劳动力供应紧张,加大了环保压力。为此,徐文英呼吁行业企业要正视良性发展的必要性,通过行业自律和行业预警,抑制棉纺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
徐文英提请企业注意:当前大规模投资低水平纱厂的市场风险越来越大;牛仔布行业目前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投资风险大,不宜鼓励发展。但他同时指出,考虑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行业将继续支持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向中西部转移,但反对低水平重复建设。
徐文英认为,棉纺织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重视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坚持实行以提高“三无一精”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加速推进使用新型、高效的棉纺织工艺设备,提高技术装备和机电一体化水平,加速淘汰陈旧落后的棉纺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