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出口退税大考 长三角发展模式能否过关

来源:新华网 | 发布日期:2007-07-03

    7月1日,国家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2268项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一重大政策调整在长三角形成的“冲击波”不仅引发了企业层面的焦虑,也再度深化了对长三角发展模式的反思。
  
    “冲击波”带来的损失

    江苏海企国际有限公司在江苏省十大外贸集团中名列前茅,其总经理王学峰表示,纺织行业利润本来就很微薄,此次将服装、鞋帽等出口退税率由13%调整至11%,且没有缓冲期,对企业冲击很大,初步测算,企业营业收入至少减少1000万元。

  在整个长三角地区,类似于江苏海企国际有限公司这样遭受巨大损失的企业有不少。在浙江台州,此次调整直接涉及企业1806家,占当地外贸企业总数的80%以上。全市有1040项商品在调整范围之列,其中15%的商品被取消出口退税,85%的商品被下调出口退税率,商品出口产品退税率平均下调4.5%。

  “按去年外贸实绩估算,仅下半年就涉及我市出口近40亿美元,企业效益直接损失高达1.5亿美元。”台州市外经贸局相关负责人说。

  台州的整体产业结构在整个长三角还处于比较高端和相对多样化的位置。业界认为,在长三角一些出口产品单一、且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地区,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损失将更为惨重。

  提高议价能力迫在眉睫

  浙江省的东港工贸集团是一家1981年成立的民企,产品以医药、染料为主。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中,氯和染料等在取消出口退税商品名单中赫然在列。但这家企业却几乎没有受到影响。

  “按被取消的税率核算,这家企业光染料产品一项的损失就应该在200万美元以上。之所以没有受到影响,是因为这家企业借助自身议价能力将损失转嫁给了进口方。”台州市进出口企业协会会长张曦对记者说。

  在国家大面积削减甚至取消对企业补贴的大趋势下,出口企业自身的议价能力显得相当重要。据介绍,东港工贸集团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其生产的5种染料中间体产品已成为国内行业标准。

  在制造业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出口产品中“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还占有很大比重。当地规模以上企业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5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占3%以上的平均水平。

  “此次退税率的调整,显现了国家缓解贸易顺差过大、调整产业结构的决心。对长三角地区企业而言,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现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议价能力,已迫在眉睫。”江苏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远鹏说。

  产业集群内在结构亟待调整

  长三角经济集群化特征相当明显。几千个产业集群造就了苏、浙、沪十余年来的快速增长。“这种集群化发展带来技术上的相互支撑并有可能带来产业链方面的纵深构造,优势是明显的。这次大规模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些地区之所以损失重大,主要还是产业集群内部结构上存在问题。”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刘志彪说。

  浙江省有关部门不久前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浙江产业集群中,部分发达的产业集群内已形成了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但总体来看,浙江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还是以横向一体化的分工联系为主,即在一个集群中聚集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而这些企业之间不一定有产业分工联系,产品差异相互间隔很小,基本可以完全替代,这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只能是向下的价格竞争。

  “这种横向一体化为主的产业集群,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尤其当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议价能力时,很容易导致‘全军覆没’的局面。”刘志彪说。

  在此次退税率调整中,长三角一些县、市的支柱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张远鹏认为,这次冲击波的经验表明,各地急需调整产业集群构造,从横向一体化走向纵向一体化,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拉长产业链,实现外贸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