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低价竞争与出口企业社会责任

来源:国际商报 | 发布日期:2007-04-29

    4月24日,广东一主流媒体爆出消息,称其从可靠渠道获悉,财政部将于近日讨论纺织品服装退税降低的问题,并称“退税调整将于30日内出台”,同时为防止出现“抢闸”出口,此轮退税可能不设过渡期。

    消息一出,旋即有几个纺企老友急电笔者求助证实消息的可靠性。业界的急迫心情笔者不难体会,暂且不论消息之真伪和可能引发的影响,此时笔者最感悲虑的却是企业在外部环境轻微变化下的脆弱表现。

    钢材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广交会上相关贸易商们哀鸣遍野。其实,这种“脆弱性”已并不局限在纺织或钢材等个别行业,而是延伸到了整个外贸领域。笔者认为,这种抗风险能力的普遍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低价出口使企业不具备熨平风险的资金实力。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企业可低价出口,且无限度地降低成本?诚然,我们有一部分竞争力确是通过资源优势换来的,但还有一部分是通过随意削减环保成本、削减劳工成本实现的。

    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企业应该看到,以低成本为根基的低价竞争不仅未给企业带来丰厚收益,而且让中国制造商饱受国外贸易保护打击并成为国际社会指责的对象。最重要的是,这种“低价”是以破坏环境和牺牲劳工利益为代价的。

    当前,社会强烈呼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中国外贸企业是时候也必须思考转型问题了。而加强社会责任的履行正是实现转型的必要手段。企业通过强化社会责任来倒逼出口成本的提升,或许不失为一种治理低价竞争的釜底抽薪之术。

    有人曾抨击,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新时期国外新增的贸易壁垒,但笔者认为,这是“值得赞赏的贸易壁垒”。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利润微薄为理由抵制对社会责任的执行,这也是法律和社会道义均不能容许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新一轮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绝不是企业的唯一目的。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奉献出自己的责任感和爱心,积极关注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以人为本”,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公众形象问题,也不仅是企业经营者道德良知的问题,而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商业社会中,声誉往往意味着收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付出成本,但良好的声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其回报是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

    “己利利人,己达达人”。责任彰显一个企业的价值。企业应该将社会责任纳入自身的发展战略中,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负担。处于困境的中国出口企业们,当你们抱怨政策太狠、国外要求过苛,且品牌建设一筹莫展之时,可否考虑从加强社会责任中去寻找转型升级或谓拯救自己的突破口?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