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北京距“时装之都”还有多远?
1月10日,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七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此次会议旨在“推进时装之都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迎合奥运商机,加快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此次会议中,北京服装纺织协会对以往的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工作部署。这次会议也使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再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北京离‘时装之都’到底还有多远?”“北京凭什么打造‘时装之都’?”“北京将如何建设‘时装之都’?”
一个个问题不断让与会人员的思想产生震动。
北京具有打造“时装之都”条件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它的地位在国内外一直备受瞩目,其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正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自2004年北京提出建设“时装之都”以来,引起了各界人士及其专家的关注。
关于“时装之都”的定义,许多业内专家认为,“时装之都”的选择和建设有着一定的严格标准,并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具备打造成“时装之都”的条件。“时装之都”的内涵很深很广,它是时尚、文化和历史的结合体,能够对潮流有引导性和带动性,它的概念是时尚文化产业。一个城市要建成“时装之都”,需要具有相关背景的信息平台、高度开放的程度,便于国际交流,并且还要有完善的软硬件作为支撑。
著名服装评论家潘坤柔女士对此表示,“北京之所以正在努力打造世界‘时装之都’,就是想将这个凝聚着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都注入时尚元素。借助时装这个载体来引领世界时尚潮流,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将中国的服装文化推向国际大舞台。如果说,将服饰的变迁看成是一部历史、一个时代发展缩影的话,那么它在记录历史变革的过程中正印证着这个时代的进步和文明,同时也蕴含着不朽的民族精神。可以说,北京打造世界‘时装之都’的意义是很深远的。”
记者从《促进北京时装产业发展建设“时装之都”规划纲要》上了解到,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总体思路是:“北京服装产业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着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以奥运为契机,以首都的文化资源和产业基础为依托,突出设计龙头,发挥品牌效应;营造时尚氛围,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引导中国服装业发展的设计研发中心、信息发布中心、流行时尚展示中心、精品名品商贸中心、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链集成中心,树立北京成为全国和世界‘时装之都’的城市形象。”
仔细分析北京致力打造“时装之都”各方面的条件,不难看出,大量的市场需求、较高的消费水平、高度密集的信息流通渠道和众多知名品牌企业的聚集,使北京具有了突出的市场优势。并且这里还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等全国顶尖级的服装专业院所和协会组织,为北京向“时装之都”的迈进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组织资源。
此外,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更为北京服装业的发展和“时装之都”的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过亿的国内外游客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使北京拥有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将为我国的服装文化与世界成功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
基础设施推进“时装之都”建设
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七届四次会议上,协会副会长张培华就北京建设“时装之都”的工作进程做了详细的汇报和回顾。她表示,目前“时装之都”建设正在加快进程,在产业建设项目、优化服装产业发展环境、强化产业链合理配套、积极转变产业增长方式和全行业经济运行等方面正处于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目前,从企业发展规模看,全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突破了500家,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90家,预计到“十一五”末,亿元以上的规模目标是30家,截至2007年末已经实现了40家。此外,北京服装产业园区也有了一定的规模,有260多家企业落户于北京东部服装产业带,这些企业的产值和销售额占全行业近一半的比重。其中,仅大兴园区的知名品牌就有20多个,集中了近千家服装生产企业。其他一些产业园的建设也初具规模,一批较有影响力的品牌在男女服装产品上呈现出明显优势,并且在品牌排名中占有一定的席位。
据悉,北京一批较有实力的品牌相继进入高级商场且增加了专卖店,通过横向联合,互相借势实现品牌系列发展。目前,北京服装纺织行业中,如“李宁”、“铜牛”等近17个品牌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或“北京名牌产品”称号。在全力打造“时装之都”的形势下,一些像“白领”、“派克兰帝”等荣获中国服装品牌大奖的企业为区域性品牌加快市场开拓、扩大和提升品质等都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据介绍,目前北京还聚集了上千名设计人员,云集在这里的服装设计工作室近200个。其中,设计师品牌“吉芬”作为自主女装品牌还走出国门进入了巴黎时装周。“爱慕”、“雪莲”等品牌也在法国亮相,展示出了北京服装品牌设计的新水平,进一步向世界昭示着北京品牌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理念性的重大改变。
据了解,在建设“时装之都”总体思路和目标的指导下,一批服装产业链建设项目也日趋完善。恒基时尚发布中心和融合体育精神创意设计的李宁体育服装研发创意中心的落成,将成为北京服装品牌企业发展、发布和推广交流的专业平台。被誉为中国北方重要面辅料基地的方仕国际轻纺城等的相继开业,充实和完善了“时装之都”的面辅料产业链,这些项目的建成,都对北京打造“时装之都”起到了推进作用。
品牌建设促进产业创新
在回顾2007年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重点时,张培华向记者介绍说,过去的一年是实现名牌战略的重要时期,在围绕“时装之都”的建设中,主要以设计和品牌为核心,并在以营造氛围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品牌推广的宣传,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竞争实力的自主品牌来促进产业创新。
为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与产业参与“时装之都”的建设,近几年,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办了品牌推广周及热销品牌推选活动。其中,在连续三届的春秋两季“国际时装品牌推广周”活动中,有30多个品牌先后举办了专场发布会进行商务会谈,在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同时,也促进了服装品牌市场的营销,实现了品牌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战略转移。
2008年对于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年,同时也为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如何抓住国际市场,借助难得的国际宣传平台将中国的服装文化很好地宣传出去,让北京服装品牌更好地走出国门,使北京“时装之都”被世界所认同。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时装之都”前进的路上。“奥运年还将举办时装品牌发布会,根据北京市委书记刘淇的指示精神,北京2008年奥运会礼仪服装的设计理念定位为具有中国历史、当下智慧和未来的概念,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因此,在奥运年,我们还要积极组织参与具有中国元素的时装品牌发布会。”张培华说。
“时装之都”需要特色
纵览巴黎、米兰、纽约、东京和伦敦这五大“时装之都”,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立足于国际大舞台,享誉国际。
谈到“高级时装之都”的代表,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巴黎;说到“高级成衣之都”的代表,米兰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说到“运动休闲和成衣之都”的代表,纽约当仁不让;而伦敦和东京则是“经典男装之都”和“东西方结合之都”的代表。这些城市都是在本国特有的文化、历史、政治和经济的大背景下,利用自己的民族文化奠定了成为国际时尚之都的基础。面对这些成功“时装之都”的典范,北京如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时装之都”,这也是很多业内外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
潘坤柔女士对北京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多年来一直关注北京“时装之都”的建设情况,谈及“时装之都”的打造,她说:“北京建设‘时装之都’,可以为文化生活和产业经贸合作搭建一个相互交流、互利互信的交流平台。目前,我国服装品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比较薄弱,要解决这一瓶颈问题,就要加大力度培育名牌服装,将它推向国际,被国际所认可。另外,还要加大文化渗透力,既要吸收国际现代化的服装流行元素,又要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要依据北京厚重的文化打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时装之都’——北京‘时装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