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新闻

政策调整对纺织服装业影响较大

来源: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 发布日期:2007-08-22

    在对主要出口企业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今年国家涉及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政策出台频繁,超过历年,虽然企业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但仍对企业今年乃至今后的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认为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不确定性、不设过渡期的服装出口退税下调、劳动成本以及生产要素价格(包括原材料、能源等)上升和加工贸易限制政策调整。

  人民币升值,削弱了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的优势。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竞争力优势多数是建立在成本低廉的基础上,自主品牌少,出口议价能力普遍不高,行业总体利润率水平偏低,平均利润率在5%左右。本币不断升值削弱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低成本的优势。据相关部门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销售利润率下降1%~4%。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频率加快,业内人士预计年底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例有可能达到7.5:1,一些附加值较低的服装生产将从中国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企业最担心的是价格优势失去后,更多的服装订单也将转移到其他国家。订单减少,生产停顿,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可小视。

  出口退税下调政策执行没有过渡期,使企业蒙受损失。去年9月国家对纱线、面料以及制成品出口退税下调2%,由于设有2个多月的过渡期,对企业在手合同影响较小,企业负面反应很少。但今年6月22日出台的出口退税调整,由于没有过渡期,对企业在手合同影响非常大,对企业带来一定损失。

  据商务部财务司对50家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影响调查问卷”统计(纺织商会协助向70多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共收到52家来自全国15个省市各种类型企业的答卷),表示退税调整影响“很大,企业损失严重”的企业有27家,占调查家数的51.9%,流通企业较多;表示影响“较小,基本能够消化”的有4家,主要是丝绸企业,涉及调税的产品少;表示影响较大、但尚能承受的企业有21家,占调查家数的40.4%。对“能否把退税下调而增加的成本转嫁出去”的问题,有18家企业选择“基本不能”,占调查家数的34.6%,这是因为许多和客户签订的合同都是全年合同,进口商早已将产品卖给商场。此外,许多客户对中方单方要求提高价格的做法非常不理解,明确表示不可能接受提价的要求。其余的34家企业选择“部分能”;有46家企业表示受退税影响,下半年出口将有所减少。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没有过渡期的出口退税调整对企业出口的影响还是很大的,一些企业有可能面临亏损的局面。

  为了挽回降退税的损失,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违背政策初衷的措施,如扩大出口,以规模效应取胜。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加剧竞争,进一步恶化贸易环境。值得有关方面关注。

  劳动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升,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削弱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竞争优势,虽然出口单价有所上涨,但依然低于成本的增长,企业利润呈现下降。从青岛即发集团提供的近两年集团销售财务报表来看,2006年,工人工资平均达14236元/年,比2005年增长11%,预计今年工资增长超过14%;企业上交职工养老保险统筹金达到3662万元,增长45.9%;原材料涨价影响比2005年增长62.5%,达到1300万元,能源涨价影响比2005年上涨21.3%,主要是水和电大幅提价,水由原来的1.7元/吨上升至3元/吨,电由0.72元/度上升至0.76元/度,合计1060万元,增长3.2倍。

  新的加工贸易限制政策加大棉纺企业生存压力。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对列入限制类的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此次公布的限制类商品涉及了纺织行业所需的棉花、羊毛和部分未经处理的纱线和面料产品。

  加工贸易新政策的实施,将有效打击国产纱线复进口这样一种避税行为。但同时新政策的出台,台账保证金变成了实交,将占压加工贸易企业大量资金,而一些棉纺企业面临的压力尤重,有可能影响国内棉价波动,因为对于一些以进口棉花为主要原料的企业来说,除了要缴纳6%左右的滑准税,还要额外再承担周期为数月的资金占压。企业可能会放弃进口棉而使用国产棉,加剧国内用棉矛盾和国内棉价的波动。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