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凯谈纺织行业的走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3-04-1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第三届第三次理事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会长王天凯在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从去年8月我们召开的中纺联三届二次理事会至今八个月,行业运行从经济增长减速态势延续,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下降到逐步趋于稳定。应该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2012年全行业上下“坚定信心 共渡难关”,最终实现了平稳发展。新的一年,纺织行业的外部形势及行业开局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行业确保稳定运行、加快转型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
2013年纺织行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经济形势仍充满变数,国内棉花体制而形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存在,节能环保压力更为突出。而同时,国内市场环境将逐步有所好转;企业内在需求与环境倒逼作用将促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进一步增强行业内生发展动力与活力。总体判断,201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具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逐步提升的内外条件。当前,需要清醒认识的是行业现已实质性的进入到从规模数量增长阶段,到深度转型调整周期。正确认识国内外宏观环境及国内政策对行业影响,客观、全面把握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要求,着力于在重要环节寻求突破,加快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十分紧迫,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稳定有利的国内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行业发展任务与国家经济发展强调稳中求进,着力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发展目标协调同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纺织行业具有高度市场化特征,从长远看,发展中的阻力会逐步减少和消除。
二是潜力巨大的内需支撑。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保障民生,着力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将循序渐进激发内需潜力;医疗、卫生、建筑、交通等产业稳步发展,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兴起,使纺织纤维材料与制品的应用领域大幅拓展,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三是不断升级的技术基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将为纺织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全球科技创新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明显加速,有利于行业更好地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四是迈向高端的战略时机。以高新技术纤维、高端纺织装备、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为代表的一批高端纺织科技成为国际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中部分技术在发达国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我国纺织行业加快创新发展、缩小与强国之间的差距提供机遇。
2.行业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挑战依然严峻
一是综合成本持续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2013年,受货币流动性因素影响,国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压力比上年更为明显。其中劳动用工价格的刚性上涨特征尤为明显;企业融资、土地使用、营销渠道等费用加重,棉花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政策性成本增加问题突出,有效缓解不断加大的各种成本压力已成为当前的急迫任务。
二是节能环保形势严峻。国家及地方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层面的舆论和国内外环境组织的压力不断增加,不仅使纺织企业面临提标改造任务艰巨、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等问题,印染行业更出现了准入、用地、融资多方受限的情况,产业链中间环节发展空间狭小,长期将形成瓶颈制约,对行业发展全局产生严重影响。
三是棉花政策影响突出。国内现行棉花管理政策打破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仅引起了内外棉价差拉大,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削弱,效益恶化,更造成了国产棉品质大幅下降,以及棉纱大量进口削弱纺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等更为长远和深层的负面影响。2013年国储棉已成为国内棉花主要供给渠道,进口配额发放情况,储备棉抛售价格,棉花品质等问题都将对行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区域结构调整放缓。由于行业近年的经济形势严峻,导致投资者对中西部的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出现明显回落,而一些地方在土地、劳动力、资金、环保等相关建设和发展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带来一些区域间转移性投资项目运作减缓甚至停滞,区域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放缓。
五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国际纺织产业布局调整,部分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加工环节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份额日益提升,虽然尚不足以动摇我国的长期领先地位,但我国制造成本在国际比较中处于明显劣势,在国际市场尚缺乏回升动力的情况下,部分加工型小微企业生存问题不容忽视。
3.行业一些内在矛盾问题在新形势下更显突出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全力提升。科技创新与强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贯通产业链的科技创新联盟虽在组织上已经搭建了一些平台,但如何做到围绕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还要在体制上、机制上积极探索并加快推进,争取早出成果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尽管国内的生态环境以及商业渠道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企业自身在产品品质控制、设计创意水平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空间有待于挖掘。
二是节能环保工作亟待加快推进。在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国家排放新标准倒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地区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不平衡,提标政策不配套问题,特别是少数地区和企业依然抱有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快速反应,相关技术改造的投入明显不足,统筹规划和公共服务需加快完善,节能环保工作从行业整体亟待加快推进。
三是企业同质化过度竞争亟待有效遏制。占据行业主体的广大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水平与素质亟待提高,行业中一些产品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数量而引起的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需要从生产和经营层面加以遏制。此外,企业生产能力在东部沿海分布仍显过于集中,布局与资源、要素分布仍不匹配,企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
4. 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当前形势分析中不难看出,纺织行业面临转型发展要求异常紧迫,一系列严峻的外部风险和日益凸显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深化结构调整,实质性转变发展方式方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任务十分艰巨。行业必须抓住和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攀上新台阶。主要调整发展方向有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管理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化解成本压力,积极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有不断的应对措施,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投入,加快新型纺织加工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做到适销对路,把握市场机遇,化解各种成本压力是首要措施。
要紧密结合市场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创新联盟的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扩大技术性、功能性、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低价竞争。积极与应用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与标准规范对接,拓展纤维制品应用领域;多元化扩展出口市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拓新兴市场,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二是实质性推进节能环保工作,集中解决当前排放提标问题,科学合理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污染物排放提标要求,加大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改造投入,扩大纺织清洁生产技术、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妥开展企业整合重组,加强污染物统一集约治理,解决分散企业应对能力不足和重复治理不经济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环境新标准倒逼作用,促进落后技术装备有序退出;加强利用政府、社会多方资源,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力争平稳过渡。
着眼行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纺织低碳加工、环境治理、再生循环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强统筹规划,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园区化发展,加强园区循环发展整体设计;继续完善行业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发展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从根源上解决印染等关键环节的环境瓶颈问题。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快高仿真及高性能纤维材料、节能环保染整、高端纺织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完善自主品牌价值内涵。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加强流程管理、精细化劳动管理及成本费用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市场快时尚、个性化特征,发展电子商务、高级定制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各自发挥所长,着眼不同层次的人才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将人才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优化区域布局,积极稳妥“走出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继续稳步推动纺织产业区域转移,鼓励东部沿海纺织企业将新增制造能力、加工订单等转入中西部内陆地区;结合中西部资源环境条件,加快构建完整的现代纺织制造体系,着力发展当地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加强中西部地区新增产能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着眼长远可持续性加强园区规划设计与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融入国际纺织产业格局调整进程,在充分研究、了解相关环境、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走出去”,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以及生产加工基地、纺织原料基地等,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2013年纺织行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国际经济形势仍充满变数,国内棉花体制而形成的各种不利影响、生产要素成本上涨等问题依然存在,节能环保压力更为突出。而同时,国内市场环境将逐步有所好转;企业内在需求与环境倒逼作用将促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速推进,进一步增强行业内生发展动力与活力。总体判断,2013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具备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增速逐步提升的内外条件。当前,需要清醒认识的是行业现已实质性的进入到从规模数量增长阶段,到深度转型调整周期。正确认识国内外宏观环境及国内政策对行业影响,客观、全面把握形势变化对行业发展要求,着力于在重要环节寻求突破,加快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十分紧迫,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发展依然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稳定有利的国内环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面长期趋好,行业发展任务与国家经济发展强调稳中求进,着力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宏观发展目标协调同步;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纺织行业具有高度市场化特征,从长远看,发展中的阻力会逐步减少和消除。
二是潜力巨大的内需支撑。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强保障民生,着力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将循序渐进激发内需潜力;医疗、卫生、建筑、交通等产业稳步发展,航空航天、环境保护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兴起,使纺织纤维材料与制品的应用领域大幅拓展,为纺织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
三是不断升级的技术基础。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现代电子信息、精密制造、化工、生物等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将为纺织行业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全球科技创新进程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明显加速,有利于行业更好地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
四是迈向高端的战略时机。以高新技术纤维、高端纺织装备、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为代表的一批高端纺织科技成为国际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其中部分技术在发达国家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我国纺织行业加快创新发展、缩小与强国之间的差距提供机遇。
2.行业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挑战依然严峻
一是综合成本持续提升。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推动各种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2013年,受货币流动性因素影响,国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压力比上年更为明显。其中劳动用工价格的刚性上涨特征尤为明显;企业融资、土地使用、营销渠道等费用加重,棉花管理、节能环保等方面的潜在政策性成本增加问题突出,有效缓解不断加大的各种成本压力已成为当前的急迫任务。
二是节能环保形势严峻。国家及地方在节能环保方面的量化任务、新排放标准要求,以及来自社会层面的舆论和国内外环境组织的压力不断增加,不仅使纺织企业面临提标改造任务艰巨、投入增加、资金紧张等问题,印染行业更出现了准入、用地、融资多方受限的情况,产业链中间环节发展空间狭小,长期将形成瓶颈制约,对行业发展全局产生严重影响。
三是棉花政策影响突出。国内现行棉花管理政策打破了市场的调节作用,不仅引起了内外棉价差拉大,棉纺产业链竞争力严重削弱,效益恶化,更造成了国产棉品质大幅下降,以及棉纱大量进口削弱纺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等更为长远和深层的负面影响。2013年国储棉已成为国内棉花主要供给渠道,进口配额发放情况,储备棉抛售价格,棉花品质等问题都将对行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
四是区域结构调整放缓。由于行业近年的经济形势严峻,导致投资者对中西部的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出现明显回落,而一些地方在土地、劳动力、资金、环保等相关建设和发展条件方面,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难以满足投资者的要求,带来一些区域间转移性投资项目运作减缓甚至停滞,区域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放缓。
五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伴随着国际纺织产业布局调整,部分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加工环节快速发展,国际市场份额日益提升,虽然尚不足以动摇我国的长期领先地位,但我国制造成本在国际比较中处于明显劣势,在国际市场尚缺乏回升动力的情况下,部分加工型小微企业生存问题不容忽视。
3.行业一些内在矛盾问题在新形势下更显突出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全力提升。科技创新与强国建设目标要求仍有不小差距,贯通产业链的科技创新联盟虽在组织上已经搭建了一些平台,但如何做到围绕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还要在体制上、机制上积极探索并加快推进,争取早出成果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在自主品牌建设方面,尽管国内的生态环境以及商业渠道有不尽人意之处,但企业自身在产品品质控制、设计创意水平提升、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改善和发展空间有待于挖掘。
二是节能环保工作亟待加快推进。在严峻的环境形势和国家排放新标准倒逼面前,迫切需要解决地区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不平衡,提标政策不配套问题,特别是少数地区和企业依然抱有侥幸心理,缺乏必要的敏感和快速反应,相关技术改造的投入明显不足,统筹规划和公共服务需加快完善,节能环保工作从行业整体亟待加快推进。
三是企业同质化过度竞争亟待有效遏制。占据行业主体的广大中小微型企业发展水平与素质亟待提高,行业中一些产品由于片面追求规模数量而引起的低水平的过度竞争需要从生产和经营层面加以遏制。此外,企业生产能力在东部沿海分布仍显过于集中,布局与资源、要素分布仍不匹配,企业统筹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的能力有待提高。
4. 纺织行业加快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当前形势分析中不难看出,纺织行业面临转型发展要求异常紧迫,一系列严峻的外部风险和日益凸显的内在矛盾必须通过深化结构调整,实质性转变发展方式方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任务十分艰巨。行业必须抓住和用好当前的战略机遇期,促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水平攀上新台阶。主要调整发展方向有四个方面:
一是提升管理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化解成本压力,积极开拓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有不断的应对措施,而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投入,加快新型纺织加工技术、纺织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持续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做到适销对路,把握市场机遇,化解各种成本压力是首要措施。
要紧密结合市场导向,建立健全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创新联盟的合作机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新产品的设计开发,优化产品品种结构,扩大技术性、功能性、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实现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低价竞争。积极与应用部门进行沟通交流与标准规范对接,拓展纤维制品应用领域;多元化扩展出口市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开拓新兴市场,形成新的出口增长点,保持国际市场份额基本稳定。
二是实质性推进节能环保工作,集中解决当前排放提标问题,科学合理地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污染物排放提标要求,加大节能环保相关技术改造投入,扩大纺织清洁生产技术、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稳妥开展企业整合重组,加强污染物统一集约治理,解决分散企业应对能力不足和重复治理不经济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环境新标准倒逼作用,促进落后技术装备有序退出;加强利用政府、社会多方资源,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力争平稳过渡。
着眼行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纺织低碳加工、环境治理、再生循环新技术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应用;加强统筹规划,促进重点产业加快园区化发展,加强园区循环发展整体设计;继续完善行业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发展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基础保障和支撑,从根源上解决印染等关键环节的环境瓶颈问题。
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强化人才支撑,增强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科技研发创新,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快高仿真及高性能纤维材料、节能环保染整、高端纺织装备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市场反应能力,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完善自主品牌价值内涵。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加强流程管理、精细化劳动管理及成本费用控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结合市场快时尚、个性化特征,发展电子商务、高级定制等新型商业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院校、社会组织各自发挥所长,着眼不同层次的人才开展培养、培训工作,将人才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优化区域布局,积极稳妥“走出去”,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继续稳步推动纺织产业区域转移,鼓励东部沿海纺织企业将新增制造能力、加工订单等转入中西部内陆地区;结合中西部资源环境条件,加快构建完整的现代纺织制造体系,着力发展当地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加强中西部地区新增产能集聚化、园区化发展,着眼长远可持续性加强园区规划设计与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融入国际纺织产业格局调整进程,在充分研究、了解相关环境、政策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走出去”,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以及生产加工基地、纺织原料基地等,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