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行业资讯» 资讯中心

新年伊始各地聚焦产业转移

文章来源:中国纺织报  发布时间:2012-01-11
  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落户郎溪
  
  1月8日,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揭牌仪式在安徽省郎溪县举行。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10家纺织企业在揭牌仪式后进行了签约,正式入驻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该产业园也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首次命名的“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陈树津、张莉,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处长曹庭瑞,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严立鸣、安徽郎溪县委书记邵建华等出席揭牌仪式。中国纺织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产业转移办公室副主任杨峻宣读了关于将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列为“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的文件。
  
  2011年11月,作为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郎溪县与浙江海宁精编产业园管委会、海宁鸿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了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园区1期占地约867万平方米,3期总投资55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集纤维、织造、后整理和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的经编产业链。经过1年多的基础建设,目前已完成固定投资5.5亿元,有20多家企业在园区有投资项目。
  
  张莉在讲话中表示,当前,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纺织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预示着纺织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深化。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的建设,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认为,积极探索沿海纺织产业集群整体“移土栽培”,与中西部共建产业园区,以产业带动城市建设、以城市化推动园区发展的模式具有引领和示范的作用。
  
  曹庭瑞在揭牌仪式发言中说,当前是纺织工业转型调整的关键时期,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布局,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国家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和工信部关于推进纺织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是纺织工业有序实现产业转移的科学依据。
  
  郎溪经都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既破解了海宁生产要素制约的难题,又发挥了郎溪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是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据了解,预计到2020年,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将建成规模以上企业300家,年产值将达1200亿元以上,成为中西部重要的精编织造基地。
  
  百亿投资河南太康鸿闽纺织集群项目奠基
  
  1月6日,总投资100亿元、占地约333万平方米的河南太康鸿闽纺织产业集群项目在太康县产业集聚区开工奠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延恺出席奠基仪式。这是江苏吴江实施纺织产业转移,河南太康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大成果。
  
  据介绍,该项目以打造完整纺织产业链为目标,着力发展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皮革、制鞋、市场、物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引进国内知名纺织企业,预计将有不少于50家纺织、服装、制鞋企业入驻。届时,将建成集生产、物流、市场、综合服务、展览、检测等配套设施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最终将其打造成为“中原地区首个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集群化产业基地”、“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基地”、“亚洲排名前列的纺织服装展示交易物流中心”、面向全球市场的“国际纺织城”。太康鸿闽纺织产业集群项目到2017年建成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同时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
  
  “江苏吴江纺织产业集群项目落户太康,是我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又一重大成果。鸿闽纺织产业集群项目是推动太康县纺织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纺织产业链条由短到长、产业层次由低到高、企业关联由散到聚的重大突破。”太康县委书记王国玺表示,各职能部门对投资企业要有敬重之心、关爱之心、服务之心,要呵护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健康成长,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达效。
  
  张延恺说,用什么方式使纺织业由大变强?发展产业集群是一个方向。今天,在太康看到这样的场景让我们感到振奋。希望集群项目投资人能用长远的、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做好园区的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在转移中升级。
  
  西部产业集群转型应准产业链定位
  
  由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西安工程大学联合主办的陕西纺织产业集群、园区发展及管理创新研讨会暨纺织经济管理研究中心2011年会1月6日在西安召开。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认为,现在我国一部分产业集群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配置和资源不匹配,相当一部分产业集群须转型升级。他希望陕西在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中,要做到全局统筹考虑,要有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西部地区要根据资源和民族文化、边贸,发展特色产业,这样就能做到产业差别化。产业转移要依靠东部的大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产业转移一定要和产业升级相结合,决不能搞落后设备转移和环境污染。印染对纺织产业的产业链至关重要,印染的污染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来解决。
  
  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在题为《产业转型升级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向小康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任务,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同时坚决执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发展道路。他还要求在转型升级中应不断适应国内外发展形势的需要,积极组织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或是以大型企业战略联盟为主导的完整产业链,或是以中小企业、地方产业集群为主导的集群整合产业链。
  
  在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十一五”中后期,特别是实施《陕西省纺织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方案》以来,陕西纺织发生了可喜变化:一是2010年产值增长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二是2010年投资增长率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三是2009年实现18年来全行业首次赢利;四是2009年非国有经济产值比例首次超过国有企业;五是民营企业首次上市融资成功。同时,在全省还催生了一批纺织产业集群和纺织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