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宏观经济信息
今年顺差或超5000亿美元 内需快速回升可能性增大
5000亿!这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对于2009年中国贸易顺差的预测。
海关2月11日发布统计数据称,1月中国外贸顺差391亿美元,是去年1月的一倍有余。这也是去年11月出口下滑以来,中国连续第三个月贸易顺差在400亿美元左右。
2月14日,宋国青在“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16次报告会上表示,在进行季节和春节因素调整后,1月货物贸易顺差达424.6亿美元。折合全年顺差5096亿美元。从最近公布的几项数据来看,钢材产量自去年12月份以来显著反弹、重工业大幅波动、进口价格大跌顺差额暴涨、商品住房销售亦出现回暖势头,几大指标均显示国内需求快速回升可能性增大。
预计出口全年下跌20%
“2009年中国出口将大幅下降,顺差将大幅增加。”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斌对本报说:“从这一点上看,我认同宋国青的判断。”
海关解释说,1月双双大幅下降的进出口数据主要是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在剔除春节因素后,1月出口值同比增长6.8%,环比增长10.1%。
但是按照宋国青的测算,在季节和春节因素调整后,2009年1月的出口额同比下降10.6%,环比下降3.3%。
他并且预估说,2009年7月,中国出口的同比跌幅将达到25%左右,全年出口跌幅接近20%。
而之前从2001年7月到2007年7月的7年中,中国出口额年平均增长29.1%。
“1月的出口确实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的下降趋势,确实反映了目前外贸出口的实际情况。”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新闻会上表示,1月的进出口数据有三个特点:第一,加工贸易连续3个月两位数下降;第二,机电产品下降幅度快于日用消费品;第三,进口商品价格下降。
但是姚坚随后表示,随着一系列外贸政策的推出和贸易环境的好转,对于今年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增长仍然有信心。
一位商务部官员向本报记者表示,此前在制定2009年外贸目标的过程中,就2009年出口的实际增长,曾经发生过剧烈争论。目前,商务部仍然不断通过调研等多种形式,每月形成形势分析报告上报国务院。
中国第一外贸大省广东2009年的外贸目标是“有所增长”。据广东省外经贸厅提供的数据,在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广东,去年关停搬迁的加工贸易企业共计达到2452家。
进口下滑导致顺差增加
“出口的下降主要是数量的变化,进口下降主要是价格变化。”宋国青向本报记者表示。按照他的测算,在经过节假日因素调整后,进口同比下降36.9%,环比下降15.4%。
海关公布的数字显示:2009年1月,中国进口铁矿砂价格下降37%,原油价格下降53.5%,成品油价格下降50.8%。
与此同时,中国进口的大宗商品数量也出现了小幅同比下降。其中进口原油下降8.0%,成品油进口下降26.2%,铁矿砂下降11.2%。
“内需尚未恢复引起进口数量下降,以及进口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共同导致了进口的大幅下滑。”张斌说。
“进口商品价格的适度下降,对于中国企业渡过金融危机,可能会发挥积极作用。”姚坚说。宋国青也表示,由于进口价格的下降,仅仅2008年12月,中国购买国际大宗商品和技术的支出就减少了180亿美元。
因此,多方皆预测,由于进口降幅快于出口,今年贸易顺差将大幅增加。但是宋国青的5000亿美元,是目前公开发表的最高的预测。
姚坚透露说,商务部正在联络相关协会、企业,组建此前中国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时承诺的采购团。该采购团将于2月下旬成行,访问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主要采购技术和设备。但是他没有透露目前统计的采购清单规模。
大规模顺差不再带来流动性压力
相对于过去几年来说,2009年的大规模顺差将不再给中国流动性造成巨大压力。“贸易顺差在过去几年占中国流动性增加不到一半,而且现在中国已经开始了净资本流出的过程。”张斌说。
按照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1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经连续四个月负增长。
“尽管顺差增加,但是贸易对于经济拉动的作用在减小。”张斌表示,出口下降,将拉动与出口相关的投资与消费一起下降。与此同时,经济放缓引起的进口减少,尽管创造了大量顺差,但是对于GDP贡献不足。
宋国青也表示,如果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尽管2008年下半年顺差名义额大幅上涨,但实际对GDP贡献为负。
此前国际市场皆预测,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拥有大量外汇储备和庞大贸易顺差的中国,将会增加大宗商品进口和储备。
年初,中国也公布了一些包括增加有色金属国家储备在内的计划,预计有望拉升铜等商品的进口价格。有消息透露,在即将通过的有色金属和石化行业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都会涉及相关增加储备内容。
“目前宏观调控需要尊重市场,”宋国青向本报记者表示:“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则在当日报告会上表示,就中国实际情况看,零利率政策或准零利率政策并非是好的选择,事实上中国目前利率水平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适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