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宏观经济信息
专家献策如何提振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和消化库存阶段;扩大投资勿忘深化改革;落实经济刺激政策质量最关键;必须寻找新的带头产业;利用这次危机和经济刺激机制,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第十七期《财经·宏观周报》《产业结构不平衡加速经济下滑》之“诸家观点综述”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和消化库存阶段
|
2008年三季度后,中国的经济指标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变化,工业增长、出口,以及发电量、交通运输量的增长率都出现了下滑。这实际上是国际经济周期变化、国内经济周期变化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实体经济正处于调整和消化库存的阶段。此前,出于对经济上行周期将持续较长时间的乐观预期,很多企业积攒了大量库存,当经济步入到下行区间后,他们的库存调整压力就超过了正常的需要。因此,这个消化阶段很可能会延续一个季度以上的时间。
对于此阶段经济指标的下滑,不必过于惊慌。经过库存阶段调整以后,对经济下滑做出不同反应的产业,会先后经过调整转向正常的生产。2009年一季度以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增速,可能也会逐步的回升。
当然,这里说的正常的生产、正常的回升不可能是复制过去的模式,而是产业结构、产能和产品创新的一个过程。
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外需回落,但是相当一部分的产品具有需求刚性,所以即便国际市场收缩,如果政府能在信贷上提供有力支持,部分出口仍会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因此,不用对此表现得过于悲观。
从消费来看,国内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有相当多的消费需求是属于基本消费需求,也具有刚性。因此,在经济结构快速升级的阶段,满足消费的生产能力还会正常地发挥作用。特别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消费市场的扩大,消费会保持相对正常的增长速度。
从投资来看,中央已经扩大了推进投资的举措,从明年1月起,这些举措将陆续发挥作用。另外,各个国家的政府,也都在扩大公共需求,这有可能激活一部分投资需求以及投资生产能力。当然,在周期变化过程中,一些顺周期或者是产能较高的产品,可能会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总的来看,由于充满不确定因素,很难准确预测2009年的实际增长速度,但中国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可能会在2009年年初第一个季度出现比较低速增长的局面。然后,有可能逐步爬坡。经济会在急速的下滑之后,总体上趋于稳定。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扩大投资勿忘深化改革
对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遇到的问题,除受到世界经济增长迅速下滑等因素影响,还缘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比如金融体制创新不足、市场化不够,对国外资源运用不当。
另外,消费需求不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改革滞后或不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虽然政府推出了“4万亿”的投资方案,但投资主体预计仍然是垄断行业,而只要垄断行业改革不进行,社会资本就很难进入这一投资渠道。
近年来,垄断行业改革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比如铁路、民航等行业的改革方案目前仍不到位,因此应该成为下一步改革主攻的目标。
此外,还应改革价格体制,打破行业垄断。尽管目前的价格改革比改革开放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落后于市场发育需要。比如说能源价格,这些年反复出现的煤电矛盾,很大程度就是煤炭和电力两种能源产品不同的价格机制所造成的。没有理顺能源价格,煤荒、电荒将反复上演。
因此,应下决心加快能源改革,不能因为利益集团的反对和对CPI的考虑而停滞不前。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监事长金立群:落实经济刺激政策质量最关键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措施非常及时有效,中国经济明年实现8%的增长目标是有希望的,最后或许还能实现9%的增长。
当前大家最关心的,是经济刺激政策在落实中,能否保证每一个地区、每一个项目都做得很好;能否防止银行在新一轮的贷款中产生坏账。因此,当前更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明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会有多少,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如何。
在刺激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更合理地分配资金。在搞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如果扩大内需不考虑7.5亿农民的收入,不考虑2亿多城市打工者的收入,谈刺激内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关键还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的购买力。
此外,目前不仅是恢复经济增长,而且是进行结构调整非常重要的时期。在经济高速上行的时候,进行调整比较困难;经济下行的时候则提供了调整空间,关键是看有没有决心和魄力进行结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清泰:中国必须寻找新的带头产业
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国家不同,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展时期。凭中国巨大的内需、稳健的金融系统、充裕的外汇储备和雄厚的财政能力,再加上中国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有力调控,中国应该有足够的信心,把眼前这场危机转化为机遇。
在基本面尚好的情况下,面对严重的经济下滑,政策必须兼顾短期效应和长期效果。就是说,政府以大规模投资抑制经济下滑的时候,必须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发展后劲。
启动基础设施投资,风险较小,来得较快,能发挥应急作用,但经济增长必须以旺盛的最终消费为支撑,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内需消费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必须发现、培育和尽快启动若干新兴产业,替代增长乏力的产业,形成新的投资和消费热点。
带头产业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具有先导性,体现产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努力可以进入世界先进行业
––能形成较长时期、较大规模的最终消费
––有较大的产业规模,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
––产业化条件比较成熟,具备立即启动的条件
面对全球性的经济灾难,一些产业想以冬眠的状态挺过去,或仅从战术的角度设法应对,或等待国家的救援,这些都过于消极了。重要的是要对形势有清醒的判断,以前瞻性思维、以进取的姿态,去发现机遇、利用机遇、实现超越。他人自顾不暇时,为中国产业和企业与发达国家快速缩短差距,甚至后来居上提供了机会。我们应当有一个总体判断,只要把握得当,机遇大于挑战。
世界银行中国和蒙古局局长杜大伟:利用这次危机和经济刺激机制,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中国11月的出口数据,由10月的增长19.2%变成了下降2.2%,恶化的速度令人惊讶,这也可以看出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严重影响到了中国的外需。但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还有很大一方面是自身的因素,房地产行业、建筑业和钢铁行业的放缓都拖累了经济增长。
预计2009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可能会比较困难,财政刺激计划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产生效果。而在明年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改善,中国经济可能会逐步走出低谷,出口部门可能有所好转。
中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很多方面的内需都暂时没有发掘出来。因此,中国可以利用这次危机和经济的刺激机制,来发展一个新的增长模式。
中国应更加关注基础设施建设,比如扩展港口的能力、修建北京和深圳之间的快轨,改善人们的交通设施。如果中国投资致力于空气改善、废水处理,将会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此外,中国还可以增加对教育和社会保障体制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