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我们 会员企业 会员天地 纺织资讯 展会导览 会议培训 团组出访 法律服务 广告服务 English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海外市场» 美国» 中美纺织品贸易及对美相关产业的影响
中美纺织品贸易及对美相关产业的影响
来源:中国纺织网        日期2006-02-24

      中美在纺织品等一系列问题上的摩擦存在严重的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本文对中美纺织品贸易及对美相关产业的影响作出一个详细分析,旨在说明美对华纺织品设限并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一、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   
    
      1、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持续增加。2004年美国从全球进口纺织服装466.3亿平方米、828.4亿美元,分别增长10.4%和7.0%,进口平均单价1.78美元/平方米,同比下降3.1%。其中,进口服装196.5亿平方米、643.2亿美元,占美纺织服装进口总量和总额的42.2%和77.6%;进口纺织品269.8亿平方米、369.5亿美元,分别占纺织服装进口总量和总额的57.9%和22.4%。   
    
      2、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纺织品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有很大的比例,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950.9亿美元,增长20.6%,增幅比去年回落7个百分点;实现顺差782.5亿美元,同比增长24%,是全国同期进出口顺差的2.4倍。其中,服装出口额为616亿美元,占我全部出口的65%,增长18.7%;纺织品出口额为335亿美元,占全部出口的35%,同比增长24%。   
    
      美国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2000年-2004年中国对美纺织品服装出口由60.2亿美元增长到109.3亿美元,对美出口所占比重稳定在11.5%左右。一般认为,目前中国对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约占美国市场比例的17%左右,但随着中国与美国贸易的发展这一比例可能还会升高,所以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也是使得中美贸易中方顺差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未出现市场扰乱或市场扰乱威胁征兆。2002年部分类别取消配额后,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数量和金额持续增长,价格下降。2001-200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年均增长22%,同期中美双边贸易年均增长24%。200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116.6亿平方米、145.6亿美元,分别增长40.7%和25.4%,占美国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量和总额的25.0%和17.6%,占美国进口中国产品的7.6%;单价下跌10.9%至1.25美元/平方米,比全球平均单价低53美分。其中,进口中国服装29.7亿平方米、89.2亿美元,分别增长29.7%和23.0%,占美国服装进口总量和总额的15.1%和13.9%,单价下跌5.2%,每平方米价格比全球平均单价低27美分;进口中国纺织品86.9亿平方米、56.3亿美元,分别增长45.0%和29.4%,占美国纺织品进口总量和总额的32.2%和30.4%,单价下跌10.7%,每平米价格比全球均价低4美分。一体化后,中国纺织品出口确实有了大幅增长,   
    
      2005年1—4月,原属配额产品出口对美国增幅达250%,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共是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且远远低于同期中国整个出口35%的增幅。配额产品出口激增主要是长期受进口配额的限制和扭曲后产生的短期能量释放,美国人将90%的配额保留到了最后一刻。   
    
      4、中国是美国棉花等纺织原料的重要出口市场。美国是棉花生产、出口大国,其生产的棉花多数用于出口。2003年美国种植棉花503万公顷,产量1721万包,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9.6%,位居中国之后,排世界第二。其中出口1190万包,约占产量的70%,占世界出口总量的39%,居世界第一。   
    
      美国向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有较快增长,尤其是棉花等纺织原料出口呈大幅增长。2000-2004年,美国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年均增长20.2%。2004年美国对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共计3.26亿美元,同比增长18%。2004年对中国出口棉花17.7亿美元,2000-2004年出口年均增长149%,占美国棉花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是美国棉花的最大买主,从美国进口的棉花占中国棉花进口的56%,而中国进口美国棉花很大一部分是用于生产纺织品。   
    
      二、美国纺织服装业(注1) 日渐萎缩与中美纺织贸易基本无关   
    
      1、它是美国制造业普遍萎缩的缩影。美国经济的现状是制造业衰退,服务业兴起。制造业提供就业岗位逐年减少。1992年为1679.9万个,占整个就业岗位的13.6%,2002年下降为1530.7万个,占10.6%,占比减少3个百分点。2012年预测将进一步减少为1514.9万人,占9.2%。产出呈相对下降趋势。1992年产出3.07万亿美元(注2),占全国产出的25%,2002年产出3.84万亿美元,占22.8%,2012年预测产出5.36万亿美元,占23%。   
    
      美国纺织品服装行业日渐萎缩,现状是企业数、人员持续减少,产值、利润下滑严重。首先,就业不断减少。据美劳工部统计,1992-2002年间,美国纺织品服装业就业人数下降74万人,由158.6万人下降到84.7万人,年均就业减少6.5%,2002-2012年间,就业人数还要进一步减少到45万人,年均下降6.5%。占制造业和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不断下降。   
   
       其次,产出持续降低。1992-2002年间,美国纺织品服装业产出由1410亿美元下降到1250亿美元,年均下降1.2%,产出占总产出的比重由2.2%下降到1.1%。到2012年,还要进一步减少到1210亿美元。  

 
      第三,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美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不断减少,出口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也逐年下降。  
   
       2、2000-2004年美国纺织业已开始萎缩,而中国对其出口份额并未大幅增加。2000年-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受配额限制并未大幅增加,美国从中国进口纺织品服装的金额由65.3亿美元上升到145.6亿美元,所占份额由9.1%上升到17.6%,上升8.5个百分点。  
    
      同期,美国从其他国家进口的纺织服装也呈大幅增长趋势。2004年,美国从印、巴、孟三国分别进口36.3亿美元、25.4亿美元和20.6亿美元,比2003年分贝增长13.1%、14.6%和6.2%。从越南、印尼、泰国进口27.2亿美元、26.2亿美元和21.9亿美元,增幅也在6%-10%之间。  
    
      3、美国纺织服装业已转向高端产业。美国纺织服装业整体萎缩是美国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美国由于劳动力方面存在的竞争劣势,只能选择进口纺织品替代一部分生产,但美国纺织服装行业并未全面衰落,美国纺织服装业已转向高端产业。  
    
      美国在高档次、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的自主品牌服装业方面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2004年美国生产的纺织品和服装数量仅占全球市场销售总量的3.4%,金额却占了22.7%。美国一些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商早已放弃传统的低端生产,专事高端品牌运营。被人们广泛认知的“耐克模式”就是一个典型的品牌运营例子。耐克公司只有一千多人,没有制鞋车间,但拥有前端的开发网络和后端的营销网络两个无价的网络。公司把精力放在设计和开发新产品以及管理与发展销售体系上(它们的附加值较高),具体生产则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以此降低生产成本,清除一般企业都可能碰到的经济障碍。  
    
      在高端纺织业领域,如技术含量较高的无纺布、纤维、高端面料等纺织材料方面美国也具有较大优势。美国是世界无纺布生产的第一大国,生产量占全球无纺布生产总量的41%,碳纤维产量占全球碳纤维生产总量的33.2%,居世界第二位,美国纺织工业在世界创新技术和新型纤维领域居领先地位,其创新能力和成果也大大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此外,虽然在很多分支领域美国纺织品服装业正在萎缩,一些行业呈现出竞争力不强的特点,但作为整体,美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在世界市场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在竞争力的多个要素中,譬如人力资本、基础设施、技术获得、金融市场乃至商业规则等方面美国在所有国家中居于领先地位,只是在劳动力成本和环境约束方面缺乏足够竞争力。中国在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则更多集中于劳动力成本方面。  
    
      4、美进行纺织业保护是政治需要。美国长期以来对国内纺织服装行业实施保护,2002-2004年美国纺织服装实际执行的平均关税为9.6%,大大高于3.9%的平均进口关税(实际执行的)。一体化协议签署之后,美国仍然对本国纺织服装业实行保护,并将90%的配额保留到了最后。  
   
       美国大部分低端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丧失比较优势,无法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继续生存,保护的代价将是巨大的;而高端纺织服装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根本用不着保护。美国对于纺织服装业的保护,主要是出于政治需要。首先,84.7万就业人口的选票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具备很大诱惑力。纺织服装业在美国算是较大的制造业了,虽然几乎所有50个州都有纺织纤维的生产,但大约75%的纺织生产集中在东南部的8个州。生产集中使得利益相同的纺织服装业能很好地组织起来影响美国的外贸政策,尽管保护对广大美国人民来说弊大于利。其次,美国希望通过保护纺织服装业获得其他的利益,譬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或作为与经贸以及政治谈判的筹码,譬如压迫中国人民币升值等等。最后,潜意识里还有遏制中国崛起的愿望。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美国在外贸领域采取了双重标准。  
    
      三、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实现了双赢  
    
      中国出口纺织品服装为中国带来了超过783亿美元顺差,解决了沿海1900多万纺织服装工人的就业,但中国并不是唯一的获益者。  
    
      首先,中国并非最大的获利者。经验表明,国际纺织品采购价值链中,中国纺织品生产商只能拿到10%的利润,90%的利润都属于进口国的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个环节。目前中国的纺织服装利润空间只有2%-5%,纺织品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超过10%,多数出口属贴牌生产。  
    
      其次,中国产品没有损害美国企业利益。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国市场比重大约为17%,美国市场大部分服装都是进口产品,不仅仅从中国进口。美国国内的纺织业行业面较宽,包括印染和非纺织服装业,基本都是移民工人,多数从事的是与服装纺织品无关的其他工作,美国的低端服装业大部分已经消失。事实上,即使美国不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也会从印度或其他国家进口。  
    
      第三,中国廉价的纺织服装为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利益。中国质优价廉的纺织服装,减少了进口国的支出,极大地增进了各国消费者的福利。自1997年以来,随着主要来自中国的更为低廉的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每年至少节约数百亿美元的支出。摩根斯坦利的报告显示,过去10年,中国的廉价产品使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仅2004年就节省了近1000亿美元。而这其中,纺织品服装占了很大的份额。  
    
      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不可比拟的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取低附加值,但由于缺乏强大的技术和品牌支撑,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反而成为美国发难的对象。美国虽然依赖纺织品服装进口,但众多进口替代来源地使得美国在处理中美纺织品贸易问题上蛮不讲理,中国要摆脱不利地位,实现纺织品服装贸易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贸易增长方式,走品牌和高附加值道路。  
    
      注1按美预算管理办公室根据北美产业分类系统(NAICS)的定义,美国纺织品服装业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分别是纺织业(NAICS313)、纺织产品制造业(NAICS314)、制衣业(NAICS315)以及属于皮革产业的制鞋业(NAICS3162)。因中国纺织服装分类中不包括制鞋行业,为了分析比较的方便,我们的分析将集中于大类NAICS313、NAICS314和NAICS315,而略去小类NAICS3162制鞋业。  
   
      注2:按照1996年不变美元价格计算,2002,2012同1992年。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
版权所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
ICP编号:京ICP备05010569号
Email:fzh@ccpit.org
地 址:北京东长安街12号
电 话:010-85229450
传 真:010-6512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