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亚洲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行业国际贸易投资介绍

来源: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市场部 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 | 发布日期:2005-09-30

一、 国家及主要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巴基斯坦全称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地处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与印度接壤,东北与中国为邻。巴面积796095平方公里,人口14596万人。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货币称为巴基斯坦卢比(Rupee),2003年4月汇率为1 美元=59卢比。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和雨季界限分明。巴基斯坦交通以公路为主,公路全长81,836公里,铁路8,775公里,有55个国际和38个国内航空站,卡拉奇、宾格西姆为国际港口。
巴基斯坦属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农业在该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巴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占26%。巴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工业有纺织业、制糖业、粮食及食品加工业、钢铁以及渔业等。巴对外贸易规模不大,近年来年进出口额在200亿美元左右,出口主要建立在农产品及其制成品的基础上,每年都存在一定的贸易逆差。巴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2001/2002年度巴出口91.34亿美元,进口103.39亿美元,逆差12.05亿美元。巴经济建设主要依靠外援,2001-2002财年巴接受各种经济援助总额为34.66 亿美元。2002年巴基斯坦经济形势有明显好转,前10个月出口增长了15%,人均收入已从2001年的429美元增加到了475美元,但国家经济发展目前还是面临许多困难,特别是在扶贫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1995年1月1日,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二、 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贸易及投资管理的机构设置

巴基斯坦工商协会联合会是协调国内纺织服装行业生产、贸易的执行机构,是沟通巴商业部和纺织服装企业的桥梁,是为企业服务的民间中介机构。
为外资提供法律保障,巴政府1976年制定了《外资促进和保护法》,1992年制定了《经济改革法》。巴商业部是宏观管理纺织服装行业的政府机构,负责制定国家纺织品的贸易政策、对外解决纠纷贸易。2003年,巴政府成立了联邦纺织委员会,下设8个分会,负责解决业内纠纷、向政府提出建议供政府决策时参考。同时,巴设立了相应的棉纺协会、毛纺协会、服装协会、纺机制造企业家协会等专业协会组织,为巴的纺织服装企业提供生产及贸易的信息咨询与服务。
  为吸引国际投资,巴政府成立了投资委员会作为促进投资的服务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投资鼓励政策。外商进入巴可先与巴基斯坦工商协会联合会联系,并向联邦纺织委员会提出相关申请。

三、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及消费市场概况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所占比重高达46%。巴目前有大型纺织企业近450家,其中大约50家是多功能型的(既纺纱又织布,有的还生产服装);另至少有300家100人以上的针织和机织服装生产企业,数千个小型纺织厂;全国纺织服装行业就业人数约1500万人,占制造业总就业人口的38%。巴是世界第四棉花、纱和布的生产国,主要机械设备来自日本和中国,有无梭织机23000台,拥有良好的后处理及宽幅加工能力,可从事各种各样的纺织品生产。2002年,巴有大型纺纱厂444家,纱锭906万枚,纺纱杯15万只,年生产能力18.18亿公斤;服装生产企业4500家,拥有工业用缝纫机20万台,家庭式缝纫机45万台,年生产能力6.85亿件;针织企业700家,拥有针织机械1.5万台,年生产能力6.75亿件,年产量5.5亿件。
穆斯林占巴全国人口的95%,其它民族占5%,所以巴的纺织品服装消费具有强烈的穆斯林色彩。如巴的穆斯林男子人人有戴帽子的习惯,平均每个成人男子每年消耗帽子5顶,制作帽子所需的纺织品数量很大。此外,巴的妇女及中产阶级喜欢穿丝绸服装和饰品。棉纺织品和服装、纯棉家用纺织品在巴非常受欢迎。

四、纺织服装行业进出口贸易现状

巴基斯坦纺织服装出口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来,巴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数量继续增长。纺织品是巴基斯坦出口的主要商品,但出口商品品种比较单一,受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因受巴基斯坦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巴出口增长缓慢,且出口市场比较集中,贸易多元化进展不明显。在进口方面,多年来进口金额大于出口,贸易逆差已成惯例。近几年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约占巴出口总额的60%;纱和布的出口量在世界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出口商品为原棉、棉纱、棉布、服装、床用织物、毛巾、帐篷、人造丝和合成纺织品及其他纺织品。
2001-2002财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出口创汇57.95亿美元,与上财年的55.77亿美元相比增长了0.69%,在91.24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纺织品出口占了63.5%;成衣出口由8.267亿美元增加到8.82亿美元,增长了6.68%;其他纺织制成品出口由上财年的3.31亿美元增加到了3.51亿美元,增长了6.2%。
在过去四年里,巴基斯坦的纱、布、合成纺织品、成衣、床用织物、毛巾出口分别增长了30%、45%、30%、50%、65%和82%。但是,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出口金额没能相应增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以纺织品为主,而近年来世界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明显趋势,是向以高附加值的服装贸易为主转变,巴基斯坦未能跟上这一形势,其主要出口品种仍以纱和布等初级纺织制成品为主,附加值和商品售价不高,很容易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巴2002/2003财年前8个月纺织品出口额仍然达到了44.35亿美元,相比上财年的36.94亿美元,实现增长20%。预计到2003年,服装在世界纺织和服装贸易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到64%,而巴基斯坦最多也只能到37%。巴基斯坦政府和纺织业界已经注意到了此问题,对今后大力发展服装生产和出口非常重视。

五、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政策

为建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工业,迎接分阶段取消配额后国际纺织品市场竞争的挑战,巴基斯坦制定了《纺织业2005年远景规划》。按照该规划,巴制定了低、中、高三种设想,到2005年,巴基斯坦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将分别达到74.4亿美元、105.6亿美元和138.15亿美元,纺织品服装出口在亚洲的排位也将分别上升到第7、8位,第6位和第5位。为鼓励高附加值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巴政府将按规划分别投资25.6亿美元、47.5亿美元和56.4亿美元,加大对纺织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投资。同时,巴政府区别不同领域确定了相应的吸引国内外投资的政策。为吸引纺织服装行业的投资,巴政府确定纺织、服装和皮革加工行业是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优先领域。在此行业的外国投资者可以不经政府许可即可拥有工业投资项目100%的股权,允许全部资本、资本收益、红利和利润汇回。
1) 税收优惠
对外商投资纺织服装项目所需的机械设备进口给予优惠关税待遇:
(1) 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进口享受零关税;
(2) 对于本地不能生产的、高附加值和产品出口型工业、高科技产业项目所需机械设备的进口,适用5%的低税率;
(3) 对于本地不能生产的工业项目所需机械设备的进口,适用10%的关税税率;
(4) 非制造业领域机械设备的进口关税为10%;
2) 关税优惠
(1) 对新上项目的税收优惠
对于新的投资,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原材料给予“第一年税收减让”待遇,减让幅度按其占厂房和机械设备投资额的百分比计算。该税收减让额可以折低纳税年度内的法定收入。如果规定的减让额第一年没有用完,可以向下一年度顺延,直至用完为止。“第一年税收减让”因投资领域不同而不同,具体为:
A. 制造业/工业领域: “第一年税收减让”相当于厂房和机械设备投资额的90%;对于高附加值和产品出口型工业相当于厂房和机械设备投资额的75%;其他工业项目相当于厂房和机械设备投资额的50%。
B.其他领域:基础设施和农业类项目的“第一年税收减让”相当于机械设备投入额的75%;服务业和社会领域相当于机械设备投入额的50%。
(2) 对再投资的税收优惠
  为了鼓励投资者将投资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和改进技术、增加产品品种,对以进行设备升级换代为目的的机械设备投资,给予50%的“再投资税收减让”。
(3) 厂房折旧减让
为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对于建设厂房出售、出租给中小企业的,在第一年给予相当于厂房建设成本30%的“厂房折旧减让”。

六、纺织服装行业的外贸政策及投资环境
  
巴基斯坦纺织品和服装的主要出口市场是欧盟和美国。美国、欧盟国家(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共和国、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加拿大和土耳其对巴基斯坦部分纺织品和服装出口设有配额限制,制约了巴出口。另外,随着世界各国分阶段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和2005年纺织品自由贸易时代的临近,巴基斯坦对今后能否与世界纺织业大国包括中国、印度和越南竞争面临考验。
巴基斯坦税务总局从2003年1月9日开始对针织服装出口开始实施退税政策。这是巴服装业第一次享受出口优惠政策,其中印染或色织布、混纺纱、针织服装出口为FOB 价的2.27%,漂白混纺纱针织服装出口的退税为1.55%。
在巴基斯坦投资时,政府规定:
(1) 外方在项目投资总额中最低不低于30万美元;
  (2)外资可以拥有100%的股份并允许汇回。
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设立纺织服装企业的需要。全国劳动力有4120万,劳动力成本便宜,普通熟练工人的月工资平均约160美元。

七、中巴双边贸易及投资(经济合作)现状

近10年来,中巴两国间贸易取得了很大发展,近5年来平均在10亿美元以上。据中国海关统计,2002年,中巴双边贸易总额17.9983亿美元,其中我出口巴12.4233亿美元,进口5.575亿美元。2003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总额4.5202亿美元,我出口巴进口2.9758亿美元,进口1.5444亿美元。
中巴经济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双方可贸易商品较多,中国对巴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原料、机械设备、轻工业品等;中国自巴主要进口商品有棉花、纺织品、皮革、羊毛等。 目前,中国一些大型纺织机械制造商在巴设立了办事处,为当地的纺织服装企业采购纺织机械设备提供便捷的咨询服务。同时,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通过全巴基斯坦纺织企业联合会组织了30多位巴纺织行业企业家出席了第八届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与中国纺织企业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签订了600多万美元的合同进口中国制造的纺织机械。同时,他也带来了希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到巴投资的信息。
中巴两国的经济互利合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巴基斯坦已成为我在南亚地区开展承包劳务业务的主要市场之一。截至2000年底,中国在巴共签订工程承包合同621份,合同总金额为41.1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7.44亿美元。
  
八、贸易及投资的分析与建议

目前,巴基斯坦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维修,电力、汽油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去巴投资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建立自己的发电厂,还常常面临供水不足的问题;此外,绝大部分的巴劳工文化水平低,没有受过教育和技能培训,与中国工人相比,巴劳工的纪律性严重不足,这些要引起投资者的注意。
2002年10月,巴基斯坦棉纺协会首次组织了该国棉纺企业代表团前来参观由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纺机展,意在了解中国纺机产品的整体水平。棉纺工业是巴国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棉纺设备的进口需求量较大。随着我国纺机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少产品已能满足巴国棉纺企业的需求,因此国内纺机企业应积极进入该国市场。
  2003年5月,巴政府表示,巴非常欢迎中国丝绸企业前往投资建厂,共同开拓欧洲及阿拉伯国家的丝绸消费市场。该国几乎没有丝绸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单一,其丝绸产品出口到欧洲市场无需配额。巴基斯坦市场上的丝绸产品主要从中国进口。目前该国一些棉纺企业有意转产丝绸产品,希望得到中国丝绸业的支持,双方可发挥各自优势进行项目合作。用中国的原料及坯绸在巴建厂进行深加工然后出口欧洲,可以享受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巴基斯坦还可以成为中国丝绸进一步开拓地中海地区的阿拉伯国家市场的窗口。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