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国际纺织装备制造业高峰论坛专题报道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世界纺机制造商如何加强合作?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将怎样推动世界纺织工业的发展?10月18日,2006国际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高峰论坛落下帷幕。来自全球纺织工业和纺织机械装备制造业的权威专家、知名学者、杰出企业家聚首北京,围绕“21世纪纺织装备制造业的合作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思想交流和指挥碰撞。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机遇和挑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 杜钰洲
未来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快速地进入传统产业,为纺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产力。同时促使世界纺机行业技术竞争更加激烈,跨国生产更为开放和自由。二是经济全球化迅速改变了世界纺织工业的产业结构,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达国家把一些成熟的技术和传统的加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自身集中更多力量和资源从事更高端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而发展中国家则利用结构调整的机会承接传统加工业,同时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后发优势。
中国纺织工业目前的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1/3,特别是2000~2005年间的纤维加工总量增加了90%。这个总量的增长是对世界纺织工业的贡献。跨国配置资源、中国的劳动力资源、技术人员资源、管理人员资源给国际投资带来了贡献,给国际技术市场带来了机遇。
“十一五”期间,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重点是转变增长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其中一个创造性的目标是要重点提高技术水平,通过培育品牌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纺织品在物质和文化上的需要,并提高传统产业的创造力。另一个约束性的目标是,我们的纤维加工总量要提高1/3,纺织产品附加值大幅增长的同时,对水资源的消耗要降低36%,电的消耗降低28%,污水排放降低22%。要实现这些目标,装备是基础。因此,我们要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和技术武装中国的纺织工业,通过与世界纺机制造商的强强联合来推动中国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带动亚洲和世界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我们希望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纺织机械行业加强互补与合作,实现“合作、发展、共赢”。
中国将是世界纺机制造基地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 高勇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大量装备的同时,行业自我发展也取得史无前例的速度。
“十五”期间,中国纺机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间,中国纺机行业为纺织工业提供各种技术装备60多万台(套),开发纺织机械新产品有500多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3%。同时,纺机制造业工业技术与装备有了新的发展,全行业机械加工机床的数控化率达到5%,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8.27%。此外,中国纺织机械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阶段性成果,行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已经初步具备发展成世界纺织装备制造基地的基础。
中国纺织装备制造业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原材料、配套件的采购环境逐步改善,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对国际制造商、采购商的吸引力日益加强,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纺织装备的制造基地。
欧洲纺机工业促进全球化
--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 主席爱德华•罗伯茨
全球化进程是科技发展与自由贸易相结合的产物。这就是说,如果经济环境好,产品可以先在任何地方生产然后再销售到世界各地。
到2010年,全球的机织织物和服装的产量增长有望超过3500万吨,其中85%将来自亚洲。尽管中南美洲发展平缓,但机织物品的产量也会扩展到中南美洲。发达国家的机织物品产量也将有望保持稳定。
未来,西欧和美国的机织和针织服装产品进口量将会有进一步的增长。无论如何,西欧南部的一些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国家的服装制造业仍将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样,随着土耳其和东欧等国家生活水平的继续提高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机织和针织品的新市场也将在这些国家呈现出来。
通过为新兴经济提供工具以应对国际竞争,欧洲纺织机械工业已经成为全球化主要的促进.者。通过为众多国家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设备,它已经并将继续为改善许多国家的生活水平做贡献。这就需要更接近主要消费者,。也就是要将装备制造越来越多的转移到重要的市场上去,比如中国、印度,并提供高水平的就业机会。我们期待全球化的趋势将持续下去。
与中国共创合作的未来
--日本纤维机械协会副会长村田大介
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就能理解日本纺织机械工业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日本纺织机械行业最近几年对中国的出口量占到了40%一50%,现在更无需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外,从与中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关系上讲,鉴于80年代中国技术贸易的综合政策,日本制造商就开始通过合资等方式向中国转移技术,为今天中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现在,一些日本公司开始在中国建立制造基地以寻求更有效的产品。另外,即使没有建立工厂,许多中国供应商的零部件和装置也得到了许多日本公司的积极支持。这种行业的合作关系之门一直是敞开的。
中国纺织工业正在快速地成长,而与日本及欧洲的某些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人均纺织品消费的增长,这将使纺织工业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为了实现全球未来进一步的增长,中国纺织工业不仅有必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数量的扩充,也应该同时转变到质量上的增长。因此,中国、日本以及欧洲的行业有必要进行技术合作以共创合作的未来。
建设现代纺织装备产业集团
--中国纺织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海涛
面向21世纪,中国纺织装备制造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产业链纵向协作、横向配套的互动式发展格局。
首先,我们应该大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合作,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其次,充分利用开放的国际环境,全方位运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在更深层次上开展对外科技合作。第三,积极应用人类共有的科学成果,吸纳相关领域的成熟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实现本领域的单元技术和子系统综合集成,实现集成开发、系统开发、成套开发,形成机电信一体化产品。第四,通过合资、合作、购买专利技术等多种形式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强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品牌建设。第五,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摸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培养国际销售渠道,加快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促进纺织装备制造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体系。
培育中国纺机自主品牌
--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培忠
当前,中国纺机产品已经进入品牌国际化融入期,全面开放的中国纺机市场,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竞争加剧。市场竞争的阵地已从传统的产品和价格转移到以品牌为核心的较量。打造中国纺机自主品牌更显得刻不容缓,谁拥有了品牌,谁就拥有了竞争的资本,谁就能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传承半个多世纪的上海纺机制造业,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今天,我们提出培育中国纺机自主品牌,首先是对历史的继承,然后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培育中国纺机品牌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依靠强有力的品牌管理,打造品牌产品。首先要强化体制建设,营造刨新氛围。其次要强化产学研联动,提升科研深度。另外,要强化知识产权意识,推动自主创新。最后,要强化质量体系管理,实施品牌战略。
立达技术带我们建设未来
立达纺织系统执行总裁彼德•肯纳基
21世纪的立达创新技术使得客户成本得以降低,为纺织企业的产品增值带来更多的利益。 立达是制造精梳机的市场领导者。立达C60梳棉机的创新技术通过模块设计,可以迅速而便捷地更换剌辊、落纱装置部件和盖板,因而减少了停机次数,充分体现了高效率,保证了纤维的有效利用率。
中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中国纺织工业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制造商把关注的焦点从数量上转移到质量上。立达正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推出了卡摩纺纱或弹性包芯气流纺纱等纱线创新技术。拥有了这些创新技术,立达客户不仅可以生产特别的产品,更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例如,COM技术能够提高纱线的强度并减少其毛羽度。客户可以通过增加纱线的强度和减低纱线捻度来实现更高的生产率,或者通过现代机织工艺更好的性价比而获取更高的利益。其优良的后道加工工序和穿着舒适性使其在纱线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同类产品。
苏拉全面解决方案迎接挑战
苏拉纺织机械集团首席执行官 亨利•菲舍
世界纺织市场今后仍将高速发展,而世界纺织市场的中心将移至亚洲。中国主导着世界市场35%的份额,具有明显的核心地位。从世界纤维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预计到2010年,中国纤维生产量将增长到2800万吨,市场需求量达到1500万吨。未来的中国纺织工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中国自动络筒机仅占20%,而发达国家达到90%。中国化纤生产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80%。因此,苏拉十分重视开拓中国市场。
目前,消费市场对纺织机械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装备面临新一轮升级,对节能降耗产品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二是纺织品的档次越来越高,纺织设备中端市场明显扩大。面对这些变化,苏拉发挥各层组织与人员的能力和潜力,实现快速反应,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供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产品,同时提供全面服务新举措-SUN,并整合苏拉的营销体系,以适应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