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在期待了两年之久,终于迎来了第七届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会(CINTE),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本届展会于2006年9月19-21日金秋之季在上海如期举办。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亚洲唯一的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展会已经成为世界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相聚的盛会。320多家展商参展,其中一半以上来自海外,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世界产业用纺织品强国悉数到场。近万人次的海内外专业观众以极大的兴趣参观了展会。展会充满了科技与创新的气息,国际化交流是本届展会的主基调,这从一方面折射出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从另一方面看,也反映出这一最能体现科技含量的产业,我们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还所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国外:看好中国市场潜力
德国展团是本届最大的海外展团,德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组织了31家企业来华。联合会总经理鲍曼先生告诉记者,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从1986年法兰克福第一次举办产业用纺织品展以来,这个领域发展迅速,北美、南美、欧洲、亚洲都举办了类似的展览,上海展作为亚洲地区唯一的产业用纺织品专业展会,同样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经济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引起了世界强烈的关注,大家看好这一市场,愿意投资与合作。德国已经是连续第三次组团参展,企业数量每次保持30家左右,但每次都有新加入的企业,有的两年来一次,有的四年来一次。企业展出的产品代表了德国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水平。
庞大的德国展团占据了展馆的醒目位置,每个德国展位都配有醒目的“黑-红-黄”三色标志,这是德国国旗的颜色,据说代表了“理性、激情、收获”,德国人同样把这三色寓意带进了自己的产品中。
前不久,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即“鸟巢”)进行了钢结构卸载。下一步将进行为这些钢结构穿上“外衣”的工作,这层外衣就是代表当今建筑结构科技最高水平的膜结构。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德国戈尔公司(Gore)展出了第三代膜结构(Tenara),这种由内至外均为PTFE材料的膜结构透光率可达40%以上,具有自洁功能,长期使用也能保持外观光亮如新,它透光,轻巧,这种材料的寿命为20多年,膜结构还具有较强的隔热功能,特别是耐弯折还便于折叠储存。据公司销售经理Tracy介绍,中国已经出现了许多膜结构的应用,我们看好这一巨大的市场。
德国瓦克公司(Wacker)推出了在中国很少见的有机硅涂层,据公司大中华区经理徐建荣介绍,公司已经连续第三年参加展会了,2002年第一次参加展会时,国内客户还没有什么反应,2004年我们通过展会开始有了第一批国内客户,这次客户更多了。此次我们带来了最新研发的硅橡胶涂层工艺,该创新适用于产业用纺织品和时装用织物涂层,其特点是在剪切条件下,粘度保持不变,且具有优异的铺展性能,便于各种加工。
世界纺织机械巨头德国Karl Mayer公司宽大的展台并没有实物参展,但巨大展示版展示了公司在产业用纺织领域的全系列解决方案。公司中国区经理佟志刚介绍说,公司可以提供包括航空、海运、人体器官、发电设备等多种产业用纺织应用领域的全套设备解决方案。公司连续参加展会就是要树立公司的高端形象,我们愿意和中国产业用纺织行业一起成长。
电脑横机专家德国Stoll公司此次带来了医疗织物生产技术。公司销售总监Martin先生介绍,我们专门做别家公司不做的电脑横机专用技术开发,本次展览我们推出了医疗织物生产技术,此技术可以根据客户特定尺寸要求生产压缩织物和支撑带,局部应用提花设计,例如用来插入硅胶板和加强元件的管状和口袋结构可以在生产中直接编织下来,这就满足了生产高弹性全成型织物用于医疗和整形外科的需要。Martin先生说,这种技术目前在欧洲和美国很流行,但在中国还没有生产,我们这次准备在中国推广此技术。
此次展会美国来的公司不多,但每家公司都带来了最新高科技产品。Argosy公司展出了用于航空和工业领域的复合材料和化纤材料。Finetex公司展示了FTT纳米纤维生产的膜产品,公司人员介绍说,此种纳米膜具有极好的透气和湿气渗透性,良好的隔热性能和高级装饰般的手感,防菌、轻巧。可用做运动、医疗、防御等防护服。记者在现场看到,公司多位外方人员忙着与中国客户交流洽谈。公司人员向记者表示,看来高科技的东西很受中国欢迎,公司下一步考虑在中国设立办事处。
在展馆的一个普通标准展位,记者发现人头攒动,原来这是美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协会(IFAI)的展位。作为全球纺织行业最大的协会,IFAI首次出现在中国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其中国区代表于丽英女士介绍,该协会拥有2000多家全球会员,其中中国已经有33家企业加入该协会,此次展会又有10多家企业表示了加入的意向。在记者采访中,不时有参观者前来翻看该协会带来的《产业用纺织品》、《膜结构》、《帐篷世界》和《海洋用布》等专业杂志,由于带来的数量不多,于女士不停地婉言谢绝欲拿走杂志的要求。IFAI首席执行官兼总裁Stephen先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欲进军中国市场的决心,他说:“此次受2000多家会员的重托,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我们就是要了解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状况,寻找中美两国在此领域合作的切入点。这几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发展潜力,坚定了我们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回国后,我们将向董事会提交报告以决定下一步合作的方向。”
意大利展团由近30家企业组成,全部集中在一个展区。据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介绍,所有功能性纱线、涂层、特殊面料、机械企业集中在一起,为中国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意大利以纺织机械高水平闻名于世,此次近半数的企业都来自纺织机械行业,他们带来了各种涂层、复合、印花、压花等先进设备,记者看到每个展台都有客户在交流洽谈。
日本东洋纺在中国首次推出了新型超强纤维Zylon,其中国事务所所长山本腾正先生介绍说,Zylon继在欧洲推广后,此次第一次介绍到中国,Zylon纤维的强度、耐热性和阻燃性在现有纤维中是最好的。还由于其耐切割性和柔软的手感,使其能适应生产出更轻便和舒适的防护材料和防护服。山本先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满足一般芳纶纤维的性能,需要更好性能的纤维出现,东洋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契机,把这种产品介绍给中国。
国内: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我国企业也展示了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近两年来的最新成果。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展示了我国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芳砜纶纤维(Tanlon)。这是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上海市合成纤维研究所三代研究人员历经30年之久,自主研制出的中国首个原创高性能纤维。该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永久的阻燃性和舒适性,可广泛应用于防护制品、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和摩擦材料等领域。据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为了尽快使芳砜纶产业化,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目前正在进行中试阶段,一旦完成年产可达1000吨,可完全替代杜邦等进口产品,价格比进口至少便宜20%。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参观公司展台时,对公司总经理汪晓峰表示,这项成果意义重大,可使我们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公司要联合下游企业,调查市场规模,建立联合企业,尽快实现产业化。
烟台氨纶也展示了自主研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芳纶1313生产技术,生产出纽士达牌高品质芳纶纤维,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日、俄之后,第四个能批量生产芳纶纤维的国家。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公司的芳纶1313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800吨/年,超过日本帝人成为全球第二大芳纶1313生产企业。而且生产工艺简单、投资成本低、可控性好。
台湾宏远兴业股份公司的展台总是熙熙攘攘,人们在公司特意搭建的可反光面料数字体验室前驻足观看。只见公司总经理黄敏勇先生手拿电筒照向漆黑的体验室墙上悬挂的印花面料,刹那间,高强度的印花反光映入人们的眼帘。黄敏勇先生介绍说,这是公司和美国3M公司共同开发的,将反光材料植入印花中使其反光照度是传统的10倍,目前全世界只有宏远独家生产,公司已经参加了法国和美国的展会,这次是第一次介绍到大陆。
神马实业股份公司特装的展台显示了公司在业界的强大实力。公司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塞尔纤维生产技术,其公司人员介绍,塞尔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型特种纤维材料,各项性能指标远远高于普通尼龙。用塞尔纤维制成的帘子线是高级轿车、特种载重车、飞机轮胎的理想骨架材料,是未来代替钢丝帘子布的绿色环保换代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事装备设施、通讯光缆等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作为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尖端产品,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可生产。神马集团的塞尔纤维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建成。
在辽宁省建筑纺织设计院,纺织工业非织造布技术开发中心的展台,记者遇到了董事长孙天柱。这个全国第一家开发制造出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的国家级专业技术中心,此次推出了涤纶细旦纺粘法热轧生产线。孙天柱介绍说,公司的丙纶生产线已经出口到印度、叙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很受外商欢迎。我们最新推出的涤纶细旦纺粘法热轧生产线采用日本技术,经过消化吸收,目前设备正在海南调试,此套设备价格只是进口的1/4,且原料与产品使用范围更广。
交流:开拓视野明确方向
国际技术交流是本次展会的突出特点。展会期间,主办方特意组织了多场主题鲜明的技术论坛。每场论坛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听众到场,近百人的报告厅场场座无虚席,连过道上都站满了听众,人们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德国、瑞士、中国等国家以及台湾地区的专家为听众带来了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的最前沿科技动态及技术应用。德国专家的《纺织后整理中的纳米化学概念》、《混凝土加强用纺织品机械设备的新发展》,郑州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水刺新技术》、台湾宏远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功能膜及其应用》等演讲都引起了听众的很大兴趣,并与演讲嘉宾进行现场交流。台湾康那香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介绍的最新开发的BioWeb过滤技术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利用这种技术,把非织造布絮片投入到工业废水中可以滤除水中的有机物,达到治理工业废水的目的,其概念新颖、操作简单,还可以用于都市污水处理。这为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活跃于展馆内的海外观众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特色。随处可见带着大包小包的国外采购商,有许多人是刚下飞机就来到了展馆。哥伦比亚Omnes纺织公司总经理Gustavo先生向记者说,人们印象中的哥伦比亚是一个恐怖的毒品王国,那是一种误解。他用笔记本电脑向记者展示了哥伦比亚美丽风光和人民祥和生活的图片。他说,我们国家也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我们是一家专做帘子布的企业,此次来中国想采购涤纶等化纤原料。中国的产品质量好,服务到位,价格低。在这里已经找到了10家供应商,展会结束后,还要亲自去考察这些企业,看看厂房,还要看看管理,根据质量、服务、价格,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纵观整个展会,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新的魅力。相比国外展示的产品如功能性纤维、膜结构、特殊加工设备等高端产品,我国企业只在个别领域有所突破,在我国最急需的医用纺织材料(人工肾)领域、建筑膜结构材料领域还没有新的进展。多数参展产品同质化现象还比较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技术和产品,一些企业展出的只是工艺相对单一的卷材,多是以销售为主。海外的采购商也多是采购中国的初级原料产品。国内企业自己的制成品少,且多为用即弃类产品,在质量上,功能上与国外还有差距,高端产品更是鲜有出现。
差距是明显的。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德国、美国、日本等国的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比例都已经达到总量的40%以上,我们只有13%,即使到“十一五”末,我们也只能达到17%,这还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达到。美国产业用纺织品协会会长Jeffrey先生向记者表示,产业用纺织品未来的趋势是向高科技、特殊用途、多领域方向发展。与其他纺织领域不同,这是一个资金密集性的行业。中国要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需要培养国际化的高技术人才。德国纺织纤维工业协会副总经理Zirnzak也表示,这个领域是高技术主宰一切,德国有完整的产品创新体制,企业、研究机构、市场相互配合。产品创新不是短时间能实现的,中国人很聪明,只要卧薪尝胆,加强这种国际交流,中国早晚都会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
我们应该承认,目前我们还不是竞争对手,但通过这样的展会,我们已经和世界产业用纺织强国有了同台展示、交流、学习的机会。3天的交流时间对于中外参展商和采购商都略显短暂,两年一次的聚会是那么珍贵。人们带着收获的喜悦离开了上海,但留给中国业界的将是更多的思考,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的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