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杨世滨:针博会5年的坚守与变革

  同一个季节,同一个会议室,也同样是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的访谈,开启了新一轮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的报道序幕。离展会的举办还有3个多月的时间,这3个多月里,我们可以期待些什么?杨世滨从行业的高度进行了阐述。
  
  从高速到高效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今年是第5届,这5年跨越了“十一五”与“十二五”,也是中国针织工业发展较有特色的5年。
  
  “2005年、2006年是针织行业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两年中,针织全面超越了梭织。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于2007年诞生,之后它一直与行业的高速发展相伴相随。”杨世滨介绍道。他用“高速”二字来概括“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的发展态势,有数据为证:“十一五”末,针织产品在服装、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所占的比重均得到大幅提升,占服装的比重55%,占装饰用比重约15%,产业用比重约20%;合计纤维加工量为1350万吨,约占整个纺织行业纤维加工总量4130万吨的1/3,而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占世界的一半,如此算来,中国针织纤维加工量就占世界加工量的1/6。在“十一五”期间,中国针织工业还培育出了一批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他们常常是针织博览会上的亮点。
  
  尽管“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的成就很突出,但杨世滨也指出,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与周边国家竞争的加剧,让行业在“十二五”面临着转型。对此,杨世滨认为:“‘十一五’是高速发展,‘十二五’就应该是高效发展。”
  
  在杨世滨看来,实现高效发展有几种途径。首先,采用产业链合作的办法,缩短企业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杨世滨介绍说,2005年行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为16.96万元/人,2010年提高到31.63万元/人,而“十二五”的目标是要达到60万元/人。
  
  最后,通过营销模式的改变来提高效率。在杨世滨眼里,中国的商业模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中国很多东西都比国外卖得贵,为什么?跟营销模式有关。”他建议,今后在完善营销网络的过程中,要考虑发展网络销售。就针织产业而言,袜子(尤其是男袜)很适合网上销售,因为标准化程度很高。杨世滨相信,未来网络销售将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
  
  2011年,进入“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中国针织行业面临着提升,而即将完成5年轮回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又将孕育着怎样的变革?
  
  针织展的5年蝶变
  
  作为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牵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与中国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呕心沥血打造的专业展会,今年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承载着厚望,因为无论是行业本身还是展会都站在了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上。
  
  而杨世滨作为行业组织的领头人,关于针织展未来的方向,除了遵循展会自身的规律外,更是将行业未来发展的思路融入其中。或许这正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旗下展会共同具有的烙印,跟一些纯商业性的展会相比,它们更强调行业性。
  
  “对于今年的针织博览会,我有几点想法:第一,希望向针织成衣、外衣倾斜;第二,加强区域合作;第三,强化代理制。”杨世滨说。他的这几点想法正是根据行业新近呈现出的趋势而生发出的。他认为,目前针织的外衣化趋势发展得越来越快,毛衫、户外服、休闲服越来越多姿多彩,这些产品也将成为本届针织博览会展示的重点。以前在展会占有较大份额的上游产品的展出规模今年将压缩,下游产品的面积将得到扩展。不过,关心针织原料的观众也不必焦虑,因为中国国际纱线展(秋冬)将同期同地举办。两个展会曾经一度分分合合,而今终于下定决心,今后要捆绑在一起,因为纱线展更能借助针织展找到有效客户,而针织展也可以通过纱线展促进产业链的合作。
  
  此外,就展品而言,杨世滨还有一个构想,希望能将产品进一步细分,8月份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将侧重于T恤等大内衣,以及袜子等针织品,同时突出产业链的协作;而文胸、内裤等小内衣将主要在每年5月举办的深圳内衣展进行展示。这样的区分,也是从区域特色出发,小内衣在广东更为集中。但不变的是,将继续强调科技贡献率,突出科技成果在行业中的运用。
  
  同时,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杨世滨计划着针织博览会能成为行业流行趋势发布的平台,这些趋势将演绎各种原料在终端产品的精彩运用。
  
  在区域合作方面,杨世滨希望能进一步密切与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的合作。本届展会上,作为内贸的一部分,台湾展团的规模将扩大。“台湾的针织产业发展也不错,一些大的针织企业,如儒鸿、旭宽(在大陆叫旭荣)已在大陆设厂。”杨世滨补充道。
  
  针织博览会今年首次提出“强化代理制”,在记者看来,蕴涵着杨世滨对当前行业状况的担忧。这种担忧主要来自国际市场,“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竞争正在加剧,尤其是在服装领域。”杨世滨说,因为服装劳动密集程度高,而东南亚一些国家劳动力成本低,另外金融危机后人民币不断升值,而越南盾等在贬值,汇率及劳动力综合成本东南亚诸国比我国低2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近些年来生产效率提高了20%,他们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逼近。
  
  从进口国来看,“近20年来,美国终端市场的价格几乎没有变化,而这个期间中国劳动者的工资涨了几十倍甚至100倍。”杨世滨说,正是鉴于上述种种原因,订单转移是不可避免的。我国服装的国际竞争力面临着不可持续性,这一方面是源自资源供给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的局限。杨世滨说:“现在我们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达34%,美国是强调多元化的国家,这个份额要想再扩大难度很大,因为他们不希望大街上都是中国产服装,怕会影响到他们的文化。在日本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90%,即便达到100%,所增加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外部有压力,内部亦然。例如家乐福、沃尔玛等在中国境内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零售终端也带来一定的威胁,因为他们正在试图掌握定价权。
  
  正是因为承载着促进行业愈加繁荣的使命,杨世滨希望也相信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将以5年为一个起点,能实现一个飞跃。他说:“本来今年计划扩大到两个馆,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新的展馆工期未完成,而同期举办的家纺展必须保证10个馆的规模,只得作罢。但明年扩馆是一定的,而且我还希望纱线展能一起扩大,总之以后展会会有非常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