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针织展:市场在沟通中产生

  如今,会展经济遍地开花,单是纺织品服装业大大小小的展会就不计其数。展会的功能也很丰富,宣传、展示、交流……在记者看来,展会最基本的作用还是交流,让上下游有一个沟通的机会。规模庞大,固显展会的影响力,潜在的机遇令人向往,然而一个小巧精致、沟通顺畅的专业展会或许更能让参展者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种收获不必是订单,或许只是一个信息,一句让人醍醐灌顶的话,抑或只是交了几个朋友。
  
  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个范本,历经了几年的摸索,其宗旨越来越清晰。在商贸对接方面的种种努力和尝试,让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让交流产生实效
  
  这种场面是不多见的:远离展馆的喧嚣,在一个安静的会议室里,采购商与对口的参展企业分别悄声洽谈。成功与否姑且不论,双方至少多了一份了解。这便是中国贸促会纺织分会为针织展精心安排的商贸洽谈会。在本届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上,有7个品牌携采购清单而来,其中不乏知名品牌,如Only、探路者、天石(天津)户外等。根据其需求,主办方挑选了对口的供应商与之一一洽谈。洽谈会延续了两天,共71场。
  
  天石与探路者的采购负责人接待记者时,微笑中难掩一丝疲惫,之前他们已与若干家企业进行了洽谈。这两个户外品牌以前更多关注的是专业的户外运动展会,首次来到针织展上,让他们有如发现了新大陆,一些新原料及功能性面料,成为他们的首选。他们甚至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瞄准了一款能调节温度的新面料,有意将其纳入下一季新品开发中。不过,对于探路者这样的品牌而言,针织展上的工厂数量还是少了些,他们希望能与更多的生产企业接触,找到适合的合作对象。天石则是有备而来,事先已与有意向的企业进行预约,到展会上再进行详谈。一些知名的休闲品牌更是展商心仪的对象,在两天的商贸洽谈中,Only的洽谈会持续进行,记者们甚至找不到采访的间隙。
  
  对于这样的商贸洽谈会,买卖双方自然都是欢迎的,买卖变得更加便捷、有针对性。
  
  设计师谢家齐已不是第一次参展,首届针织展他就出现在设计师走廊里。那时与企业一样,设计师们都是一人一个标准摊位。他感觉,以那种形式,每个人的风格不能得到体现,与行业的交流也就无法深入。今年的展会上,不但有专门的区域展示设计师作品,同时还安排设计师与企业对接,在他看来这样更便于设计师了解行业信息。
  
  这种商贸洽谈只是今年针织展商贸对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商场超市与企业的见面会,安排专人带队到展台参观等等。
  
  百荣世贸商城在今年的针织展上显得格外活跃,也准备得异常隆重,不但让一二十位参展人员统一着装,还到展台上与品牌企业积极交流。对此,其展会负责人说,不仅仅是为了招品牌入驻商城,同时也是想把下游消费者的消费动向等等传递给品牌企业。
  
  现在通讯的发达,让我们不缺乏交流的机会,形形色色的行业活动也为交流提供了平台,但在浮躁的气氛下,又有几个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详谈?针织展的这种商贸对接模式,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能在一个时间段中,让业内人士静下心来畅谈与聆听。市场与合作的机遇,就在这一次次交流中产生。
  
  找准自己的定位
  
  针织展上龙头企业较多,同时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及产业集群。为了让每个层次的企业都不空手而归,主办方在商贸对接上也邀请了各个层次的买家,有传统流通渠道中的商场和超市,也有上述品牌采购商及近几年日益兴旺的专业市场。
  
  然而针织行业产业链毕竟太长了,从设备、原料、面料到成品,覆盖的领域也非常宽泛。这也造成了买手的众口难调,商场抱怨展会高端品牌太少,品牌采购商抱怨适合的生产商太少,这些都在情理之中,面面俱到、皆大欢喜对任何展会来说都是一个奢望。对于目前的针织展而言,更重要的或许是找准自己的定位,圈住特定的买家与展商。既然很难大而全,就不妨小而精吧,形成自己的特色。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对于一个只有4年历程的展会而言,针织展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这不仅仅体现在展会的实际规模上,也体现在展会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上。如今,它已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及产业集群的认可,同时也逐渐深入终端。在8月热闹的上海,这个有着上千万人的大都市,地铁报夹页中的广告,人民广场、青浦路等市场密集区域的灯箱广告,让人们知道了家纺展、针织展,这份用心与执著,一定会令中国国际针织博览会走得更远。
  
  结束语:这个结尾有些姗姗来迟,但经历了一个月的沉淀之后,记者反而能更加清醒地反思这个展会。它的得与失,在远离了展会的繁华之后,清晰地呈现出来。不管如何,针织博览会从诞生发展到现在,轮廓日渐鲜明,正朝着品牌迈进,对它的记录与研究,或将成为整个行业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