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interTEXTILE -- 续写辉煌

    ——写在2006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之后

     interTEXTILE,尽管这样的外国词汇读起来有些拗口,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它的地位和承载的分量。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它见证并将中国面料这一产业不断地推向新的高度。2006年3月28日~30日,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再一次证明了自己。

    展会共吸引了来自5 7个国家和地区的17,337名专业观众到场,其中海外观众近2000名。展会会聚了来自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1 8个国家和地区的689家参展商,比去年同期增长23%,并增设3个临时馆,展出面积共计3万平方米。而就在展会期间,记者得知,明年的interTEXTILE(春夏)还会在北展的规模基础上,同时在国贸新增近10000平方米的展区。

    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让我们依稀听到了interTEXTILE(春夏)正向明日迈进的脚步声。

喜象:知道冷热了

    即使在国贸新增1 0000平方米的展区,interTEXTILE(春夏)也不过是4万平方米而已,为什么要说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呢?事实上,对于InterTEXTlLE(春夏)要辨证地看。

    InterTEXTILE(春夏)发展到今天,其实也就是四五年的时间,四五年发展到四万平方米,这个势头不可谓不猛。更为关键的原因还不在这里,而是规模的扩大,无形中露出了企业市场意识的转变和增强,这才是根本所在。

    在国际上,面料展分春夏和秋冬两季举行,这样的举动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按照销售季节而定的,毕竟,春夏和秋冬的服装有着很大的差异,对面料的采购和选择自然也就不同。但我国面料企业当时的市场意识并不强烈.还没有意识到销售季节的不同,interTEXTILE(春夏)最初的举办只是为了开拓北方市场,这在当时也同样是创举了。中国幅员辽阔,而上海的interTEXTILE的国内专业观众85%左右都来自华东地区,华北和东北以及西北的专业观众全加起来不超过8%,再把华南、西南地区的加起来,100%就是这样的结构构成。不能让北方那么大的市场浪费掉.这就是InterTEXTlLE(春夏)举办的初衷。

    但如果是从当初的初衷出发,华北、东北、西北的面料产业基础全加起来也不一定能抵过江苏、浙江、上海的两省一市,再加上受展馆的客观条件所限,这都不可能成就InterTEXTILE(春夏)的今天。事实的情况是,2001年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InterTEXTlLE(春夏),总面积9000平方米,1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余家企业参展;2002年改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办,总面积已达到11,000平方米.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家企业参展;2003年改在北展,展出面积22,000平方米,22个国家和地区的476家参展商; 2 004年在北京展览馆则达到25,000平米,并搭建一个临时馆,共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525家参展商与会;2005更是达到28000平方米,并搭建两个临时馆,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537家参展商与会,今年同样是规模继续扩大。

    如果地域市场不足以解释interTEXTlLE(春夏)日渐壮大的的话,那一定是其他原因。主办方曾对近两年的专业观众做过细致的分析,发现尽管是在北京,但华东的专业观众已开始接近50%,很明显,如果仅是地域原因,一个上海的interTEXTILE足以让华东的观众足不出户了,这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参展商正在按产品的销售季节来展示,这才让专业观众无法忽视i nte rTEXTILE(春夏),而且,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春夏展还会吸引他们更多的热情,事实也的确如此。

    中国面料企业对销售季节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自然对InterTEXTILE(春夏)有了更多的参与激情.这也让主办方有了足够的信心,去不断扩大规模。而让企业意识到春夏和秋冬消费的不同需求,说白了就是面料企业也知冷知热了,如今我们看来象个笑话,但其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进步,毕竟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远不是一个笑话那么简单,而interTEXTILE(春夏)无疑正在推动着这样的进程。

叹息:游戏还是玩不好

    有一点可能最值得肯定,就是参展企业推出的产品质量越来越好,新品越来越多,创新动力越来越足,这足以证明中国面料产业和面料企业的实力。但同样有一点.让人提不起气来,企业似乎总是底气不足,面对趾高气扬的采购商,优质的产品总是不能卖出高价钱,所谓的高附加值产品似乎一直在缺钙。展会期间,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问题.在一家苎麻企业的展位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其拳头产品高纱支苎麻面料非常认可,但市场推广情况却让杜会长连连摇头,连说“这么好的产品,价格卖的这么低,你的市场推广有问题,有问题。”并建议企业将产品渗透到时尚领域,做成时装展示出来,让外商直观地看到,还建议和国内一流设计师合作.做成成衣在时装周表演展示,推动高档天然麻纤维面料的市场化进程。

    其实.象高纱支苎麻面料这样的国产高端产品,在展会上数不胜数,但市场推广情况却大同小异。如此看来,尽管很多企业参展多年,但还是没真正做好去和国际大采购商谈生意的准备,这是参展企业一直底气不足的根本所在。说得难听点.就是参与了一个极有效的市场游戏,却一直没玩好.或者说是玩不好。

    但话说回来,对于面料企业来说,如何做好去谈国际大生意的准备工作,这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说做就能做好。如何去做,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网络要铺好。销售网络不用说,加强好渠道的建设和管控.是取得网络发言权的关键。关键是服务网络。企业产品所到之处,如何完善对消费者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是企业赢得及持续赢得消费者的重要因素。海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优良的服务。随着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进行“服务营销”越来越重要,销售服务将是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当然还有信息网络.信息反馈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反应速度。企业要构筑新闻媒体、行业协会、信息机构、公关广告公司及各级推广人员于一体的信息平台,建设畅通高效的信息网络。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网络铺设肯定有问题。如何去铺,这是企业要考虑的事情。

沉思:还得摸着石头过河

    记得PV展览集团副总裁曾这样说过,中国暂时无缘PV展的原因很多,比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久,企业对于国际时尚设计把握还不准,对展会规则了解不多。意大利一家公司经理也说过,参加PV展的最重要条件是参展企业产品能否引领潮流。此外,展会对于面料色牢度、精细度等工艺有严格要求,而中国许多企业设计人员精通织物组织、强伸度、耐久性方面的性能设计,但对当前消费者关心的面料视觉风格、手感、成形性等却不够熟悉。

    说得尽管不中听,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interTEXTILE在中国的面料行业中举足轻重,然而究竟是否做到了引领潮流,又有多少面料企业从interTEXTILE上脱颖而出?这可能是个单巴掌拍不响的问题,毕竟中国的面料企业与国际高端面料企业的差距还很大,企业要是不给劲儿,interTEXTILE也无能为力。有一点可能很重要,就是对参展商的筛选。10年前的interTEXTILE上.一个频临破产的小企业因参展而起死回生,这曾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但今天如果还有频临破产的小企业来参展,可能会成为一个莫大的讽刺,interTEXTILE最终是要推动中国面料行业的产业升级,推动企业的国际化成长,如果这一承担如此大任的展会去沦为市场上混不下去的企业的救济所,那不是莫大的讽刺么? interTEXTILE已经对参展企业进行严格筛选了。在今天,我们需要给interTEXTILE进行重新的定位。

    除了通常所说的促进产业成长、推动企业进步等老生常谈外,interTEXTILE十年的发展还赋予了面料行业诸多全新的思维。

    无疑,interTEXTILE已是一个有着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的良好平台。interTEXTILE已经把面料产业提升到一个”最优势资源聚合的销售周期性商业交流平台”的高度,这对高端面料企业的培育与佑护功不可没。中国最出色的面料企业、国际上优秀的大采购商以及聚集起的全世界的专业视线,构筑了当今世界的一个最具影响的面料大众市场圈。有人曾说过,在核心圈外的想进来,在核心圈内的生怕自己被淘汰出去,这就形成了一种不断催生创新精神的动力资源,这也就成就了中国面料产业创新动力的源泉。另外,对于中国的面料企业来说,能够在interTEXTlLE上出人头地,是企业最能衡量其地位并促其成长的平台。不管interTEXTILE上所需的费用有多高,相对于获得的收益来说都是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

    那么,在这样的全新思维下,如何去推进interTEXTILE向明日迈进呢,国际同行的话可能就有一定的启发作用,interTEXTILE要驱动中国面料时尚浪潮,要成为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并成就企业成为英雄的孵化器,这才最终是interTEXTlLE本身价值的所在。而这,没有什么经验可资借鉴。按照现有的良好势头,进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吧。

展望:游戏迟早一起玩

    去年的PV上海展让人为之一惊,这一号称永不离开本土的不带亚洲企业玩的高端展会竟然会亮相中国。尽管它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高姿态,但足以证明中国市场的魅力。从目前来看,对interTEXTILE没有任何的竞争可言,这并不证明这两个展会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当然,还要加上一条线,就是TEXWORD。

    尽管InterTEXTILE已经在逐步走上一个高峰,但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竞争永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所谓的错位,都只是相对的。PV都来上海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谁能保证中国将来的一些高端面料企业去不了PV参展? PV真的就会一直拒绝中国的面料企业吗?未必。但竞争也是双方面的,谁敢说国际的高端面料企业不会来interTEXTILE上, interTEXTlLE会拒绝吗,当然不会。

    在全球化的今天,所有的势力范围与市场细分都只是相对而言.当然,这也是市场挤压下被迫寻求的出路。但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是,将来也许有一天,所有的所谓细分的定位、风格、目标群体,有可能都会交叉融合,PV的所谓高端将来不一定还会排斥亚洲企业.TEXWORD所谓的亚洲企业拓展欧洲市场的平台不一定独享,而interTEXTlLE所谓的大众市场同样也不会拒绝世界高端。

    竞争永远只是相对的,合作却是永恒的。当今世界这三大面料展已经在无形中完成了一次世界范围的细分定位,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合作。只不过是非主观罢了,但既然人们都会意识到的一种合作,将来为什么不会大家捅破这层窗户纸,进行更畅通的合作呢?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为什么要说这些,上文我们已经说过,中国面料企业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做好去谈国际生意的准备,这有可能放弃掉很多将来受到垂青的机会。再来说InterTEXTlLE,面对将来可能的国际竞争与合作,我们做好准备了吗?如果从展会规模、参展商结构和专业观众的规模和结构来评价的话,我们已经不断地建立起多个里程碑了。但如果排除这些因素,又究竟该如何深化InterTEXTILE的发展,这还真是个挠头的事情,表面上有个深化服务的问题,而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如何和产业良好互动、如何引领潮流、如何成就英雄的话题吧,毕竟,interTEXTlLE一直承载着这样的使命,我这样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