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展会报道

2006中国面料 (春夏)博览会凸显科技与潮流

      2006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于3月30日在北京落幕。本届展会规模进一步扩大,参展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企业新品荟萃,尽现科技魅力。同时,最新潮流趋势展示及讲解,使专业观众能更加轻松地把握未来国际流行的脉搏,为企业进行下一季的产品开发、原料采购指引了方向。而丰富多彩的专题论坛,也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展会的内涵,为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2006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会聚了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土耳其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679家参展商,比去年同期增长21%。本届展会还增设了3个临时馆,展出面积共计3万平方米,展品涵盖了棉、麻、丝、毛、化纤、功能性、针织面料,纽扣、拉链及蕾丝花边等辅料。中外企业纷纷借助展会这个强大的商贸平台发布自己最具科技魅力的新品。同时业内权威机构也发布了未来的流行趋势。

      海外新品荟萃

      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再次组成国家或地区展团亮相展会,且声势颇为浩大。

      泰国国家展团带来了毛、丝绸、麻等面料的最新产品,还展示了新型纤维和纱线,充分显示了泰国纺织产品开发的最新水平。其中泰国AKKO•Group公司展示的棉纺、毛纺、丝绸及针织面料新品,适用于女装、男装及各类运动休闲服装,用途广泛,颇受买家的关注。Luckv Spinng公司主要展示了各种五彩缤纷纤维纱线产品,不仅可制作运动休闲服装、男女正装、童装,还适用于泳装和内衣。

      日本展团主要推介了特殊的功能性纤维产品,除了KB世联公司、敷纺、第一织物、南通帝人、泷定名古屋、柏莉莫等公司外,日本纤维出口机构(ITEO)也参加了本届展会。这些厂家分别在原纱的细分化及织物结构下了很大工夫,推出了各种加工时间和交期短的面料。重点展示了全棉、全涤纶混纺衬衫面料的敷纺公司发现吸湿散热等功能性面料成为买家关注的焦点,从中他们深深感受到中国服装企业对细分化产品的需求。KB世联公司本次是第3次参展,展出的超轻量涤纶高密塔夫绸给许多专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它是一种功能性超轻高密度织物,面料克重达到了每平方米35毫克的超轻量。面料的厚度为超薄型,经纬方向都具有极佳的拉伸强度,不易破损。而且,由于是高密度织物,可防少量风雨渗透。同时它又保持了纱的柔软度,整体呈现出柔软风格。南通帝人公司已经是第9次参展了,该公司展出了高密度超细纤维织物——“密可柔——TI'’,具有高档品质和柔软的手感。它在具有亚光外观的同时,兼具防风、透湿、抗紫外线的特质,是一种高感度的功能性面料。

      国产面料附加值提升

      在国外面料厂商拼抢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面料企业也毫不示弱,众多纺织面辅料知名企业携带新品会集展会,广东西樵、吴江盛泽、浙江萧山、中国麻纺协会均组团参展,以统一的形象突出了地方行业特色。

      本届展会,吴江德伊时装面料有限公司推出了多款2006年春夏面料新品。南山呢绒公司重点推出ARCANO专制技术产品、手丝绒、毛丝竹高档产品及功能性产品。无锡协新集团有限公司在展会上展示了丝毛交织、亚麻等十个系列产品,服用性能强,适用范围广泛。驰马拉链(无锡)有限公司展示了新开发的外形美观、强度高、滑爽的Y型金属拉链。

      另据记者了解,经过几年的战略调整和大规模技术改造,纺织企业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国产面料的质量、附加值稳步提高,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我公司高档纯毛面料已卖到每米43美元,产品的价格可与意大利产品一较高下,我公司出口到德国的西装卖到每套100美元,毛利高达20%。”山东如意集团负责人自豪地向买家们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另外,我国企业还在大豆蛋白纤维、竹浆纤维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开始着手进行真丝改性,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黄麻纤维、大麻纤维等。上海中纶纺织公司推出了中国拥有自主产权的新一代高品质的环保纤维素纤维——丽赛纤维。

      专业活动引领潮流

      传递最新流行趋势,引领纺织品时尚潮流,一直是interTEXTILE面料展担当的重任,此届展会更不例外。由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共同发布的“2007春夏Fabrics China——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以慢设计、混搭设计、婉约设计和酷设计为主题进行现场静态展示,所展示的中国流行面料受到海外买家的关注。香港时装材料展发布的2007年春/夏潮流,以简约美、现实感、异域艳和闲暇乐为主题在11号馆的流行趋势发布区进行了展示。专业观众可通过这些展示,直接而快速地把握国际时尚潮流的脉搏。

      展会期间,主办单位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论坛活动,内容包括纺织服装面料流行趋势研究及预测、纺织品贸易现状解析及趋势预测,纺织行业相关法律知识,纺织新产品推介及新技术交流等多个方面。论坛的各项议题结合了目前行业总体发展形势,涉及多个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所普遍关心的行业热点问题,内容丰富并与纺织企业的研发生产和管理营销等实际环节紧密贴合。

      流行趋势专题报告主要针对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的盲目开发、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国内面料生产企业进行符合国际流行趋势、符合国际采购商要求的产品开发。意大利纺织专业研究机构ITALTEX的趋势专家结合欧洲市场发展,按终端市场分男装、女装两部分就2007/08秋冬的色彩、服装风格及面料开发特点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为现场的专业观众诠释了欧洲的流行风尚。而来自韩国的专业色彩及纺织服装研究机构的专家则立足韩国市场,预测了2007春夏韩国纺织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韩国纺织服装市场的发展形势。

      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纺织市场贸易环境风云变幻,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清晰定位企业发展方向将是大多数企业所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来自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的专家则从行业的角度分析了国际纺织服装贸易在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达成后的最新发展动向并解析行业内的新政策,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制定战略提供参考。同时法律专家还针对后配额时期中国纺织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组织了专场法律讲座。

      主办方还邀请了多名国内外纺织技术界的专家进行了有关新原料、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专场讲座,并为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所普遍关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对于纺织行业专业人员,展会期间的论坛讲座无疑是一次可以了解目前中国纺织行业的热点问题,掌握纺织产品开发方向,以及增强法律意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交流的大好机会。

      行业领导指引方向

      展会第二天,3月29目上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业内专家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本届Inter TEXTILE面辅料展,先后与国际、国内多家参展商进行了交流,提出了很多关于面料开发、应用、销售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建设性意见。

      在二号馆的意大利展区,杜会长在意大利Romi女装面料公司展位前长时间驻足,这家女装面料的色彩搭配、光泽度和手感都非常好,图案新颖别致,夺人眼球。杜会长就其工厂规模、原料来源、生产设备、工作人员构成、产量等方面情况作了详细询问。据介绍,该公司以真丝混纺女装面料为主打产品,原丝纱线通常从中国进口,亚麻纱线来自远东地区,粘胶纤维则来自意大利本土。公司60名工作人员当中有10位是设计师,每年设计出7000多种不同花色的面料,春夏、秋冬两季新花型均达到3000种以上,由于风格独特、工艺技术含量也比较高。每种花色面料总量一般也就在三四千米左右,一般人看来,这样的产量似乎与其庞大的设计研发队伍规模不成比例,但正是这种大力度的创新投入使很多意大利面料成为公认的精品面料,声蛮国际……另一家以西服配件、腰里、衬布为主打产品的德国PLOUCQUET公司参展人员也表示,其集团旗下的普路启(宁波)纺织品有限公司每年会把销售额的5-10%用于研发与中国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他表示中国是全球纺织服装产业的主角之一,有着良好而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多年来连续参展,还准备于5月在上海建立工厂。这家1906建厂的德国企业马上就步入百年老厂的行列,他们除了会传承企业文化与精神,还会致力于把最新的技术带到中国,用特殊染色、砂洗技术使中国的正装衬里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他还自信地预计,2006年在中国的销售会突破6000万元。

      湖南洞庭苎麻纺织印染厂厂长向领导、专家介绍了公司拳头产品高纱支苎麻面料,从前年的100支、去年的120支到今年新推出的136支,质地更加轻薄、柔软、舒适有半透明外观效果,该面料价格高达100元/米。杜会长对国内开发出这种高端产品表示欣慰并关切地询问市场推广情况,当得知这种面料主要出口日本、尚无国内客户时提出建议并强调好产品进入时尚领域才有价值,需要做成时装展示出来,让外商直观地看到,还建议该厂和国内一流设计师合作,做成成衣在时装周表演展示,推动高档天然麻纤维面料的市场化进程。这反映出国内面料部分企业还是具备相当实力和优势的,但不能羞涩于推广,要把精品推向国内市场这项工作作为重点。

      领导专家一行还参观了部分国内大型龙头企业展位。在华孚集团展区了解诸如超细莫代尔面料强度、有机棉染色等技术问题的解决,专家们尤其对色彩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在产品开发中能多在色彩明度、饱和度上做文章,学习意大利面料的色彩组合和别致的整体搭配效果。

      山东如意集团表示近几年除了在产品开发上下工夫,还在于下游的衔接工作上做了很多工作,指导成衣生产企业在面料使用时从用针、针脚大小调整、缝纫机速度等角度来解决加工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更好地使用面料,给服装企业做好超值服务。大家一致对这种整合产业链、加强上下游企业的融合之举表示赞赏。用杜会长的话说,就是一产业创新能力并不是单个企业创新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社会协作分工。我国不仅要加快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还要增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整合能力,这是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的重要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