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中国服装协会、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9)、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本次会议以“融合创新,智造未来”为主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中国服装协会顾问蒋衡杰,中国服装协会顾问、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副理事长、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敏,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杨金纯,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陈国强,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炳荣,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方巍,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消费品产业办主任虞伟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东华大学教授、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组副组长闻力生,以及来自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300余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主持。
科技是国家经济产业发展的引擎,也是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最重要的动力,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部署,总结和推广服装用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此次大会,以“融合创新 智造未来”为主题,围绕服装科技和服装制造的发展趋势,交流产业技术进步的认识,思考以及创新实践的体会,共同展望行业智能化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炳荣在致辞指出,“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在宁波召开,是对宁波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服装产业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民生性、支柱性产业。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对服装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和新的动能,一方面,消费品供应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升级的需要,特别是在产品品种、品质和品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正在不断稀释,服装产业需要新的优势竞争力。宁波作为中国服装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总体规模较大,拥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以及企业家团队,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2016年,规上纺织服装产业实现国内工业总产值1207亿元,实现利税101.5亿元。服装产业是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志民在致辞中表示,“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的召开,是在科技创新发展思想指导下,在供给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促进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全国性、行业性的重大科技活动。对服装行业的科技进步,服装行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而“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作为主办方之一,表明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为代表的行业慈善公益力量正在融入以时尚文化为代表的服装行业科技发展进步之中,逐步成为一支促进纺织服装行业科技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曹庭瑞指出:今天,行业专家和企业家们在中国服装制造重镇、“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宁波,共同探讨服装行业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路径和趋势,将对服装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第一,纺织服装行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新世纪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服装行业迎来10年的黄金发展时期,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目前,我们面对的是高端制造向发达国家回流,中低端制造向周边国家分流的局面,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连续3年下降,而国民境外购买消费品逐年增长,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纺织服装国际比较优势明显削弱,资源消耗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也说明我们的供给结构调整明显落后于消费升级的步伐,因此,党中央和国务院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创新驱动消费导向将是今后产业发展的指挥棒和发动机。智能制造是服装科技发展的主攻方向。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中指出:召开第四届中国服装科技发展会议,是服装行业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趋势,以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高度网络化的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速孕育兴起,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新常态下中国纺织服装工业具有率先实现世界纺织强国的基础和优势。
结合会议主题“融合创新 智能未来”,孙瑞哲指出,当前,我国服装行业正处在增长速度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动力转换这一关键战略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数据来看,2017年以来,服装行业运行总体发展良性、平稳,质量效益稳步改善。1-5月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明显提升,同比增长6.5%;投资增速稳步回升,1-5月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实际完成金额1707.95亿元,同比增长10.23%;出口降幅收窄,1-5月服装及衣着附件累计出口570.17亿美元,同比下降2.22%;内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5月全国限额以上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6.9%,网上零售增速有所加快,1-5月全国网上穿着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6%;企业效益有所改善,1-5月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24.96亿元,同比增长7.70%,利润总额为522.3亿元,同比增长9.42%。
他指出,当前对服装行业而言,存在影响行业发展的三大因素:一是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逐步消退,传统政策效应不断减弱;二是国内消费变革、消费升级诱发供需错配,市场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三是国际市场持续低迷,新一轮技术变革对行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产业竞争格局重塑,竞争不断加剧。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服装行业在经历多年快速发展后,原有的要素驱动、规模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发展需要寻找新的驱动力,这是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决定的必然选择。
他强调,创新驱动是纺织服装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行业与企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供应链协同创新,来满足消费需求、优化成本结构、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创新突破带动形成新型制造范式和产业业态,进而实现服装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的全面协同发展,打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在嘉宾报告环节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站在国家和时尚层面,以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历史、发展基础以及中国传统制造业现状等核心内容,作了《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的主题演讲,详细阐述了智能制造需要关注的重点,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方向等中国智能制造重点、难点话题。
李培根在开场时提到,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他自己就深度参与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研究。他指出,现阶段讲企业智能制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多数企业主要任务还是数字化和网络化,有些企业甚至还需要自动化补课。智能制造是方向,企业要以智能制造作为长远目标。不能盲目关注智能、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还有其它需要关注。
东大大学教授闻力生带来了《不断创新智能制造技术,努力践行服装智造工厂》的精彩演讲。围绕个性化定制这一行业热点,对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关键环节、技术重点、前沿趋势,以及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进行了强调。
本次会议上,陈大鹏宣读了成立中国服装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决定。现场,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雅戈尔共同签署了《中国服装智能制造联盟成员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大会还向荣获会议奖项的单位和个人颁发了证书。
在下午的参会代表主题发言中,上工申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公司CEO Mr.Eickhoff、上海威士机械有限公司工程师李振宝、北京博维恒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波、北京市百层服装机械技术研究所所长张月文、美国棉花公司上海代表处高级客户经理张立纲、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开发部副总经理孙俊科等,围绕《纺织服装业的工业4.0时代》、《服装产业智能制造的新动力,自动化融入智能工厂大数据平台》、《个性化服装定制的基础规范量体、智能量体》、《服装用蒸汽集成系统运行与节能技术》、《中国服装零售市场报告》、《石墨烯改性纤维关键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等主题做了精彩演讲,共同梳理和探讨了服装业工业4.0时代的内涵及产业大数据下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