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四届中国安全防护纺织服装产业创新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在会上表示,国内安全防护企业不仅要尽快适应多品种、小批量、快交货的社会需求,加强行业内部的监管与产业链建设,及时调整自身产业结构,还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衔接,为安全防护用品的市场推广拓宽门路。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表示,“十三五”期间,国内安全防护行业应加强4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重点突破,依靠原始创新带动行业发展;二是依靠需求导向,加强军民融合,以国内安防领域高新技术加强军队武装,以军队安防需求促进行业进步;三是重点研制智能防护用品,促进品质提升,开发可在恶劣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防护服装;四是完善检测与评价体系。
相关产业情况解析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巡视员景晓波
五项举措加快应急与安防产业对接
安全防护行业与国内应急产业密切相关。
当前,国内应急产业的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逐步成为国家鼓励发展产业;应急服务业态同样发展迅速,应急产业集聚区建设速度加快;企业开发应急产品热情高涨,废墟搜救机器人、远程大功率供排水装备、履带式全地形车等产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公众安全意识的提高,全社会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应急产业既可以为装备、材料、医药、通信、保险、物流等领域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也可以孕育出紧急救援服务等一批新的产业形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济稳增长。然而,国内应急产业刚刚起步,存在着应急体系不健全、市场需求不足、居民防灾意识不高等问题。
“十三五”期间,政府、行业协会、相关企业应当有意识的加强安全防护产业与应急产业的融合,重点加强5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壮大应急产业规模,启动应急3年培育行动;二是着力加强应急产业创新能力;三是着力推进应急产业体系建设;四是着力加强应急产业国际合作;五是着力夯实应急产业管理基础,健全消防器材等应急产业重点行业管理,制定企业规范条件。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副会长郑俊林
公共安全与军民融合市场待拓展
“十三五”期间,新常态对国内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影响会继续加深,既给行业进行深层次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机遇,也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行业将加速向以技术、人才、品牌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高构化调整。国内市场是推动产业用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和国防军事等方面的投入会不断加大,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内需市场,为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骨干企业成长提供广阔空间。
就安全防护行业而言,应重点关注两个相关领域的发展。
一是应急和公共安全产业。国家加强了对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以及公共安全和卫生事件的预防和紧急处置,为国内安防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商机。
二是“军民融合”相关产业。积极开发芳纶、碳纤维、高强高模聚乙烯、芳砜纶等高性能纤维基结构增强材料,加快推动多轴向经编、立体织造、连续热塑型等结构增强材料,以及防水透气、智能伪装与防护类服装等民用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速度。同时积极参与国防军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国防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
四大趋势引导行业发展
为了加强对人体健康的保护,当人体暴露在一些有危害的环境内,如热、冷、湿、辐射、冲击、摩擦、化学品及车辆冲击等,应提供身体的防护。
当前,国内安全防护设备生产企业达到4000家,年均产值逾200亿元。2015年,国内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取证企业1168家,就业人数30万人,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国内企业可以生产覆盖头、眼等9个防护领域,且满足全部75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但国内安防产业依旧面临着防护意识缺乏、低成本竞争、研究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
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十三五”期间,国内安全防护产业体现出4个发展趋势。
一是技术担当主导。目前,我国防护用品行业企业大部分处于低技术含量胜场阶段,中、高档只占很小的比例且基本用于出口。未来防护用品行业将呈现技术主导的特点,主要包括设计、材料、结构功能及产品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
二是国际化进程加快。作为缺乏足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安全防护产业国际化将会通过在某些环节或节点上的竞争优势切入国际产业链,推进自身国际化进程的嵌入式国际化路径。
三是集群化效应明显。产业集群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目前,国内防护安全鞋等细分领域已经呈现出集群化趋势,产业聚集地包括温州、山东等地区。
四是相关产业进一步实现融合。随着未来劳动防护用品产业技术水平提升、生产率提高,我国的劳动防护用品会在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方面借助和利用资本化的力量。
重点领域关注话题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工施楣梧
电磁防护:屏蔽性能依工种而定
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是存在的,但电磁场对人体的损伤只有达到较高的场强时,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低于暴露限值的条件下,电磁辐射不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并且会起到理疗作用。目前很多医疗设备就是采用电磁波辐射的方法进行理疗的,并在一定条件下,针对一定的病症,有很好的疗效。
对于公众而言,基本上不存在脉冲波对人体的照射,一般电磁辐射源均为连续波。对于职业人员而言,因工作需要不能将工作区域的电磁场强度控制到暴露限值以内时,则需要实施“最后一道防线”,给职工穿电磁辐射防护服,让靠近身体的微小区域的电磁场强度低于职业人员的暴露限值。为不同岗位职业人员配备的电磁辐射防护服的屏蔽效能的大小确定,就是根据当地场强,穿上这件防护服后衣服内的电磁场强度应该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人员的暴露限值。电磁防护产品开发方向应侧重低频磁场防护、吸收和反射相结合、频率选择表面、电磁脉冲防护技术等方面。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警用装备检测中心副研究员邱日祥
警用装备:纳米技术前景看好
警用个体防护装备的总体质量要求包括5个方面。一是防护性能,防护面积、防护能力应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二是舒适性,重量轻、穿戴在身体上的应透气、柔软、薄而不臃肿;三是使用方便,容易穿脱、移动灵活、收发自如、固卡稳定等;四是环境适应性强;五是适用各警种的特殊需求。
警用个体防护装备根据防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常规警用服装服饰、防弹类、防暴力类、防生化类等。警用服装服饰的特点是品种多、装备范围广、使用量大、式样相对单一、颜色固定、自成体系。防弹类的现有标准对弹道后的生物效应评价不够,标准的通用性和普适性不够。防暴力产品发展要注意、防护装备的生物效应的评估,有待发展防针刺类产品,同时有待区分产品的防护级别。防生化装备涉及的技术很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材料技术在防护装备方面将得到应用。此外,纳米材料技术也可为防护装备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骨干企业产品推荐
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多功能特警战训服面料
综合应用多种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研制开发出集耐高温、永久阻燃、防酸碱、抗油拒水、防静电、高强防撕裂、吸湿排汗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新型特警战训服及面料,对于维护社会安定任务日益艰巨的人民警察来说,越发必要。
当前,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应关注国产高性能纤维原液着色纺丝技术及多种纤维配色技术等6方面的关键技术。
陕西元丰集团的特警战训服系列面料包括芳纶加厚格子布、芳纶格子布、芳粘格子布3种,经公安部特种警用装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英国纺织科技集团检测,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警战训服面料开发技术研究》项目成果拉动国产芳纶等高性能纤维应用600多吨,带动纺织行业年新增产值4亿多元,公司生产的特警战训服面料已经装备2.5万特警。(副总经理蔡普宁)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泰美达间位芳纶
间位芳纶是有机高科技纤维中发展最快的品种,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阻燃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耐辐射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消防服、作训服、耐热工装等重要领域。
泰美达间位芳纶属于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俗称芳纶1313。泰美达间位芳纶集耐高温、本质阻燃、电绝缘、耐腐蚀、耐辐射、可纺性好等优异特性于一体,且卤素含量同行业最低,是综合性能优异的有机耐高温纤维,也是加工各式特种防护服装的最佳选材。
间位芳纶也是工业除尘滤料的最佳选择。泰美达间位芳纶的代表产品包括本白短纤、原液着色纤维、长丝等,可满足不同行业的要求,广泛应用于冶金、水泥、筑路等行业高温烟气袋式除尘过滤等领域。
此外,泰美达间位芳纶也可加工成绝缘纸和结构材料纸等工业用特种纸。(销售总监毕景中)
西安纺织集团
防护服用特种纱线
国内纺织品市场形势严峻,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高性能纤维已经进入全面应用阶段。安全防护用纺织品的需求逐步上升,并且品质要求提高。为了进一步融入国内安全防护市场,集团专门成立安全防护用特种纱线研发生产办公室,并建设了5000锭特种高性能纱线试纺生产线,与陕西元丰纺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协作,试纺、研发安全防护用新品种。
不同特性的纤维需要根据混纺比例权重确定科学、合理的工艺路线。例如,芳纶1313与导电纤维混纺而成阻燃耐高温面料,具备透气、透湿、穿着舒适等特点,实现了防护性能与舒适性的结合。芳纶1313与棉纤维混纺,织物表面只被炭化,不燃烧,不蔓延,且离火自熄。阻燃腈氯纶/长绒棉混纺,不仅具有高阻燃性,而且还拥有羊毛般的手感。公司会根据客户质量信息的反馈,不断试验、优化纺纱工艺方案。(副总经理汪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