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轻纺业“十二五”时期最大亮点为创新拉动

  谈轻纺业“十二五”表现
  
  “十二五”时期,轻纺行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些主要成就,尤其这一阶段国内和国外市场形势起伏较大,产业发展环境严峻,在这样的情况下,轻纺行业转型升级依然取得重要进展。
  
  第一,消费品行业对于稳增长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消费品工业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烟草等行业,近年来消费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地位有所提高,2014年整个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和利润分别占工业增加值和利润的比例为31%和33%。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消费品工业1-11月对于工业增长的贡献达到了33%,对外贸易顺差的贡献超过100%,达到126%,消费品工业对于稳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二,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主要是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挖掘消费潜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内需成为消费品行业发展的主要支撑。面对巨大的出口下行压力,消费品工业从过去主要靠出口来支撑增长,转向主要靠国内需求推动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末期,消费品工业内销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8.7%,比“十一五”末提高了4.2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品领域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提高,消费品销售额占限额以上社会商品零售额的50%以上,实际上国产品牌的份额也在提高,如国产4G手机中的华为、小米等品牌,占4G手机国内市场份额的76%,市场份额在稳步提高。
  
  第三,消费品工业创新取得长足进步。纺织工业在“十二五”期间,2014年规模以上企业获得的专利数是2010年的3.4倍;2014年医药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是2010年的3倍;2014年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已获专利授权数是3.8万件。同时,在品牌培育和发展,质量的提升上,也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谈创新拉动产业
  
  对轻纺行业来说,专利数快速上升这一表征背后,是行业蓬勃的创新能力,对产业升级及市场扩展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
  
  创新发展对轻纺行业的拉动,主要体现在产品方面。如,2014年家电行业10家主要上市公司获得的3.8万件专利授权当中,发明专利超过8%。这些专利技术主要体现在品质提高、性能改善方面,也有一些技术是创造了某一类新产品,激活市场,刺激需求。这些创新成果均起到了改善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激发了消费者的潜力,更好地满足了老百姓生活的需要。
  
  谈出口负增长
  
  “十二五”时期,轻纺工业确实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十二五”末期,轻纺工业出口由高速增长转变为负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这其中,需要直面两方面的问题。
  
  首先,消费品供应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升级的需要,特别在品种、品质和品牌方面还有差异。第二,比较优势有所减弱,轻纺工业过去的国际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成本方面,但是现在比较优势正在减弱,特别在国际市场上。轻纺工业是我们传统的竞争优势产业,中国有220个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其中轻纺工业就有100多个产品产量全球第一。轻纺行业如何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这是传统优势产业当前面临的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谈消费外流问题
  
  2014年,我国国人出国旅游人数为1.1亿人次,境外消费额达1万亿,其中,购物消费约5000多亿。而值得关注的一个变化是,5000多亿的消费从过去在境外买奢侈品,明显转到了日用消费品。
  
  冯飞表示,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品质、品牌尚存在一定差距。欧美、日本产品在品质、品牌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实际上,我们与之相比,最大的差距还是在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上。比如国内相关机构对中国和日本电饭锅进行盲测,结论是做出来的米饭在口感、品质上几乎没有差距。日本有一位记者做了相同的试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第二,国外部分消费品价格较低,原因比较复杂,最大的原因是交易成本问题,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环境交易成本比较高,也就是说,主要还是在流通领域交易成本比较高。
  
  第三,国外部分产品执行高标准以及良好的消费环境。在国人的心目中,欧美日消费品的产品标准要高于国内,但实际上,我国部分产品的标准高于欧美,很多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次是发达国家消费环境较好,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较大,监管更加严格。
  
  谈消费回流导向
  
  针对这些问题,促进境外消费回流主要还是问题导向,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政策导向。
  
  第一,要在供给侧发力,改善供给结构,包括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地满足国民消费结构向中高端升级。第二,为在国内购买国际产品提供便利。如通过降低部分产品进口税、消费税的方式来缩小境内外的差价,同时还要再建更多的免税店,使得国人购买这些消费品更加便利。第三,要进一步净化国内消费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使得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同时,还要考虑一些国内和国外标准对标,有些产品我们依然要采用国际标准。第四,在国内开设针对国外游客的免税店,实行退税制度,使得境外游客来中国消费能够更便利、更低成本地进行消费。
  
  谈轻纺业转型升级重点
  
  冯飞在采访中表示,轻纺业在未来的转型升级当中,第一,要积极实施“三品”战略,改善供给。实际上,在消费品领域,既有供给满足需求的问题,同时还有供给创造需求的问题。目前我们将要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增品种就是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增加多样化的消费品种;提品质就是提升产品品质可靠性等重要指标;创品牌就是提高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认知度。
  
  当然实现“三品”战略最核心的是技术创新。全方位的创新,既要强调根本性、革命性的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微创新,通过一些微小的创新、设计使得产品的品质和品种发生大的变化,就可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来实现供给创造需求,而不是简单的供给满足需求。实际上国外市场上的消费品,大量的产品创新是微创新的结果,当然在消费品领域重大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依然让人期待。
  
  第二,在生产环节加快技术改造。在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潜力非常大,因为消费品工业现在面对的是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智能制造恰恰提供了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生产模式,应支持消费品工业开展智能制造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和技术升级。如海尔的智能工厂,青岛红领的规模化服装定制等。
  
  第三,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产业发展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仅有技术创新而没有商业模式创新,就很难把技术成果转换成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当前的“互联网+”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众多有效技术手段。在商业模式创新中,中国企业有非常强的优势,消费品工业企业一定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