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孙瑞哲:直面压力 优化供应链

  已连续举办6届的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是一个有效聚集供应链各方人士的高端思想平台,它对启迪企业优化供应链,推动产业上下游合作,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供应体系,以及为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13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的主题是“供应链优化与风险管理”。围绕本次大会主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
  
  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是必然趋势
  
  记者: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优势资源正在向一些大企业集中,但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那么,大企业如何带动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
  
  孙瑞哲:这涉及到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从整个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来看,产业集中度的提升是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后,从阶段性形成产业竞争力的历程来看,首先,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得益于行业劳动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我们迅速建立起雄厚的产业基础。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归于国家轻工部的服装版块纳入到纺织部,服装从此成为纺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此举的重要意义是行业开始建立起产业的配套,给我们的产业带来了效率。
  
  行业发展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以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为界。由于这次金融危机,当时中国周边国家货币竞相贬值,而中国履行了大国责任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但这给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当时全行业亏损,出于技术改造的初衷,行业实行棉纺压锭,从4000万锭压缩到1000万锭。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技术改造的初衷到后来形成了国退民进,国有企业大幅度地退出纺织服装这个竞争性的领域,民营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界,纺织服装行业进入到一个新的洗牌阶段。这个阶段的一个典型现象就是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这必然带来新的发展驱动力:一批优秀的企业通过自身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对供应链的有效整合,以及有效的商业模式的建立,吸引到更多的人力资源,并掌握了更多的市场资源,同时获得可观的效益。我们看到,市场资源和利润在向1/3的好企业倾斜。
  
  在产业链中,越往上游走,产业集中度的体现就越明显,比如一些优秀的化纤企业和纺纱企业,其集中度越来越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纺织业存在这样的现象:即作为长周期的一个生产行业,要面对消费者快时尚的需求。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用这种长周期的生产去满足快时尚。上游形成了集中度,它要对整个市场在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形成预测,这些企业一定要有实力。而流行趋势的研究和发布,要围绕产业链的规律进行划分,越往上游走,时间周期越长:色彩的发布提前24个月,纱线提前18个月,面料提前12个月,服装提前6个月。服装这个环节由于更加靠近消费者,它要体现快时尚,然而在所涉及到的企业类型和企业规模上,则会存在一个相对比较分散的格局,而不是像上游那么集中。据此,最后的集中可以看到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一批上游企业以及品牌企业在集中;一是在中间的服装加工环节里,依然存在一批分散的企业。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产业集中度。其实在供应链管理上,国际贸易环节也存在采购的集成度。品牌企业集中向供应商下单更有利于其质量管理。但是也存在一个矛盾,很多企业考虑成本变化及其他风险,并不敢接大单和长单。
  
  孙瑞哲:确实在国际贸易环节中,过去10多年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采购的集成度和对供货要求的集成度一直在不断提升。2007年我到德国,该国一家企业介绍其在2000年以前,全球范围内有20000家供货商,到2007年缩减到8000家,而且今后还会继续缩减,目标在2000家以下。这家企业是一个连锁型的商业形态,其采购量非常大,需要在质量、交期等方面形成跟它相匹配的交易模式,对供应商是有所要求的。
  
  近年来随着汇率的变化,以及原料成本等不可预期因素的存在,现在很多企业不敢接大单,就是害怕因为这些因素会使其产生亏损。这就需要企业对市场风险要有判断。如今,一些大的出口企业会利用一些金融手段来规避风险,比如使用银行相关业务,让银行锁定一个汇率,不让企业因为汇率变化产生亏损。另外,一些优秀企业也在使用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而不仅仅只是进行现货交易,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的长远利益。
  
  记者:那像羊毛、真丝这些比较小宗的商品没有期货市场怎么办?
  
  孙瑞哲:这就要考验一位企业家对市场走势的判断了,他们如何在别人看淡、恐惧的时候“贪婪”一下,在低价的时候多进一点。
  
  转型升级提高供应链竞争力
  
  记者: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其供应链的作用如何体现?
  
  孙瑞哲:转型升级有一个大的方向,这个方向一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通过科技、品牌、人才等方面的努力来促使企业转型升级。不过从道路选择来看,并不存在统一的模式。企业转型升级,不能把面对消费者的终端品牌建设作为一条唯一的道路。
  
  根据行业特点,品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业制造类品牌,一类是直接面向消费终端的消费类品牌。意大利有很多工业制造类品牌,他们围绕一些终端品牌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协同机制和生态环境,发展得很好。意大利有很出色的面料生产企业,其中的一些做了延伸,比如杰尼亚,它由面料起家,后来成功实现转型,成为一家既有面料生产又有终端消费品牌的企业。但更重要的是,意大利还有相当一批企业,他们围绕着为品牌服务,做精做专自己的产品。世界上很多知名品牌产品上都有意大利企业的影子,比如CHANNEL、DIOR等,这些品牌服装的面料很多就由意大利面料企业提供的。意大利这些出色的工业制造品牌,让社会层面的消费类品牌对他们建立起很强的依存度。
  
  所以,转型升级并不一定是所有企业都一条道路去做消费类品牌。只要把自身的特色和实力建立起来,工业制造一样也可以做出品牌来。
  
  记者:现在包括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集群地的转型升级进行得如火如荼。对此,您还有其他什么建议?
  
  孙瑞哲:东部沿海地区,像东莞等地都有很雄厚的产业基础,同时还有很重要的市场资源。不过现在,其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挑战。
  
  从产业来讲,其制造业受困于劳动成本上涨等因素;从市场来说,一些发展较早的地区比如虎门,被一些中心城市后来居上,大有取而代之的态势,像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市场发展,近年来进步快速。也就是说,市场并不是在传统的一些集群地区进一步发扬光大,反而在一些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其原因在于,传统的市场是以批发为主,但是现在中心城市的这些市场都具有批零兼售的双重功能,很大一部分的关注点放到了吸引消费者上。再深究原因,现在中国传统的百货业商业模式形成的商业渠道,其商业成本非常高,消费者和品牌企业都得不到利;而蓬勃发展的专业市场,比如广州的白马商圈等,变成了品牌孵化器,消费者在那里能找到价格合理款式好看的服装。所以,传统产业集群专注于批发层面的市场,现在正在受到中心城市“批发+零售”这种模式的专业市场的挑战。
  
  那么,在这些地方,如果说前几年行业是开始进行制造业调整的话,那么现在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关于专业市场,我们可以关注国际上的走势,比如国外传统的展会和传统市场是如何演变的。在国外,那些过去完全开放型的、只要是交钱就能参加的展会,如今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现在这些成功的展会都具有一定的门槛,无论是面料展还是服装展,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其企业都具有产品开发、共同影响市场走势等方面的能力,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的MAGICSHOW,法国的PV展等,都是这种模式。展会现在已经不再是把大家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交易,而是要成为有资质,能够跨越一定门槛企业的共同交易平台。
  
  国外的交易市场也在改变,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即品牌的常年展示。这种常年展示是针对渠道、针对下游加盟商进行的,而且它对现有的这些展会形成了很大冲击。中国目前已经有人在关注这方面,但是还没有人进行具体实践。
  
  这种常年展示以及刚刚提到的成功展会是一种封闭式的,如果不是它的特邀商户,进不去展台。
  
  记者:目前,行业无论是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是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劳动力成本上升都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您怎么看?
  
  孙瑞哲: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全社会性的问题。工资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劳动力绝对成本的上升,特别是跟周边国家劳动力成本相比,我们的劳动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被稀释。对此,只能通过先进设备、提升劳动技能等手段,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去抵消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负面效应,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那种简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中低端的服装加工,一定会受到挑战,向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地区转移是一个必然趋势。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往外进行产业转移。
  
  记者:这样的产业往外转移实际上就是“走出去”。那么,企业走出去,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其优化供应链的一种做法?
  
  孙瑞哲:企业在整个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一方面其核心的关注点是成本和质量,通过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可以形成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在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商业模式等方面形成错位竞争的优势。同时,企业还要关注消费者关心的安全问题,环境保护等问题,因为这是他们的社会责任。
  
  企业考虑到市场和资源配置成本的降低,走出去也是必要的一步。中国的发展实际上得益于全球化,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全球化的布局一直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即欧美国家把他们的采购在全世界进行布局,中国在这种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过程中抓住机会,建立了包括纺织工业在内的工业体系。目前,中国企业也是重点围绕资源和市场这两方面的“走出去”。
  
  围绕资源率先走出去的是一批化纤企业,比如富丽达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粘胶企业,它成功收购了加拿大纽西尔特种纤维素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后者是全球木材溶解浆(俗称木浆)的专业厂商;另外一些企业在文莱等地方谋求建立更上游的拓展,进行PTA、PX等项目的建厂。
  
  围绕市场走出去的是一批品牌企业,现在已经有部分品牌企业在国外一些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品牌终端店。有的品牌进入到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虎门的以纯就进入到越南,在河内、胡志明市的百货店可以看到以纯品牌;有的品牌进入到更高层面的市场,比如爱慕已经进入新加坡等国家,波司登已在英国开出旗舰店;还有的一些品牌正在谋求进入欧美市场领域,比如,家纺行业的亚光,作为一个独立品牌进入了美国包括沃尔玛在内的超市。
  
  目前,国内纺织服装企业走出去围绕成本和市场渠道的渗透来进行,可以将它看作是供应链优化的一个战略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