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都是十分明显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对外贸易的静态比较利益,更要看到对外贸易的动态经济效益;不仅要研究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还要研究对外贸易在支撑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突出作用;不仅要明白净出口的含义,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净出口同出口的区别,因为只有出口才是支撑国民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重要引擎之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贸易是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组成内容。正确认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关系到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和贯彻落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作为对外贸易基础的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一是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一般作用,即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普遍适用的作用;二是出口贸易对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所起的特殊作用。
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一般作用表现为:
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是出口的增长,可以带动一国国内生产规模和就业规模扩大,从而使该国在经济发展中获取“乘数效应”利益。具体说,当一国某类产品出口增加时,其带动的不仅是该产业部门的收入增加,同时还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部门生产和就业的增加,社会消费随之增加,而该产业部门的劳动者收入增多,如此循环往复,其最终结果将使一国收入增量达到出口增量的若干倍数。出口贸易的这种“乘数效应”规律,在实行以外向型经济战略为主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发展出口贸易可以使一国根据本国的资源条件和资源优势,通过国际交换的途径获取比较优势或规模经济优势,节约本国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一国在经济增长的进程中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使本国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出口可以使一国生产突破国内市场规模相对狭小的局限,不仅可以使本国生产和销售获取规模经济的利益,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世界市场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扩大最终消费的规模,从而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贸易和国际分工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技术进步和产品生命周期加快的形势下,一国能否获取和保持市场份额,往往是决定该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机制将迫使一国的国内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和促进一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由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所引入的外部竞争压力,对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出口贸易在解决就业问题中具备特殊作用,通过外贸出口可以增加城乡劳动就业,有利于繁荣经济和扩大消费规模。我国是人口大国,资源相对不足,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突出。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仍不失为增加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出口贸易增加就业体现在出口产品的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出口越多,生产加工相对需要投入的劳动力就越多;体现在与出口产品生产加工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出口的扩大,出口生产的发展,与出口有关的服务,诸如金融、保险、运输、仓储、商务等均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这无疑也会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机会。
进口贸易的主要作用
进口贸易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经验、提高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进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促进我国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缩小技术差距,节省科技研发的时间,使我国在较高的起点上赶超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其次,通过进口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需要国家根据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情况,对经济发展作出科学预测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和各产业部门进行内部结构调整,更关键的是如何加快市场化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竞争的有效性来实现。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比较大的问题,一是基础加工业同加工工业之间的结构不协调,大部分中间产品需要进口配置,自主研发和制造的产品比例较低;二是在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快用新兴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而完成这一任务必须加快部分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
再次,进口贸易具有增强出口后劲和带动出口的作用。进口贸易不直接为建立和发展面向出口的产业服务,但通过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我们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制成品和附加价值高的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进口贸易在弥补国内资源不足、保持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前所述,由于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不少原材料和其他一些重要物资长期依赖进口。为了弥补国内资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不足,我国必须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和综合利用两国市场、两种资源来调剂余缺,进口发展生产所必需而国内供应不足的原材料、短线产品和稀缺的资源性产品,缓解国内供需的矛盾。这对搞好我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促进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进口贸易对于弥补国内生产和供应的不足,调剂、繁荣和丰富国内市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我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在高端消费品方面,我国难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我国通过进口生产资料和技术,扩大国内的商品生产,增加商品投放量;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那些国内生产难以满足的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商品物资适当进口一些,直接繁荣活跃市场,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刺激国内生产的发展。
进口贸易在增加国家关税和增值税收入、支撑财政预算资金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进口贸易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使国家的进口关税收入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通过进口设备和物资投入生产,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国民经济更快速地发展,从而创造了更大的产值,给国家增加了更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这是进口贸易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积极利用。近年来,随着贸易规模的扩大,这一作用不仅没有削弱,而且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对外贸作用战略地位的认识
尽管当前国际经济矛盾日趋复杂,竞争日益激烈,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主流;尽管在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仍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但对话与合作也正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受阻、区域贸易日趋活跃的情况下,在国际交往和国际关系中,对外贸易仍处于突出的位置;尽管对外贸易的内涵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但其外延显然已变得更加丰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
(一)贸易开放度已成为一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标志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加快发展的今天,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加深,全球化和区域化并存,技术和产能已逐步超越国界和主权的范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各国只有不断地通过扩大开放,才能确保本国经济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条件下通过发展贸易而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更难以实现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济的推动力。
把对外贸易作为一国的对外开放的起点,为本国经济的全面开放打下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周边环境,并通过发展对外贸易带动国内经济增长、产业升级,随着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承受外部经济冲击能力的提升,再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不失为一种安全而有效的开放措施。
同时,随着各国对外开放的广泛深入,人们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开展国际贸易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互通有无”,也不仅仅着眼于通过交换获取静态的贸易利益、提高消费水平和增进国民福利,更重要的是通过贸易的发展,促进信息、技术、物质的交流,激发本国的创新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意识,从而带动经济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以获取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
各国纷纷寻求加强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合作,在统一公平的规则下,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自由化,制定单边贸易开放的时间表。对外贸易不仅被看作一种国家间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当今各国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的一条最便捷的途径,成为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指标。
(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扩大对外贸易的基础
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进入调整平衡新阶段,许多国家都在重新认识对外贸易在本国经济中的现实作用,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和鼓励对外贸易的做法,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对外贸易与本国经济发展在更大程度上的融合平衡。
由于国家的大小和国内市场规模的差异、资源禀赋的不同、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的侧重点不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促进作用的大小是不同的。即便是同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由于贸易政策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不同,也会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生变化。
因此,历史上曾将对外贸易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表述显然是不恰当的。但否定对外贸易的作用也是不科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出口、投资、消费三者的平衡关系。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把外贸与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出口的产品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福利,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消费潜能。
(三)贸易外交成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对外贸易在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通过贸易促进、贸易限制和贸易制裁等方式来调节对外关系。互利的贸易条件,可以为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往来提供一个契机,也表达出一种双方相互谅解与接纳的信息。而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及报复性贸易制裁,不仅阻隔了贸易国双方的经济互利,同时更体现出一种敌对情绪,而这种敌对又被限制在政治和平的基础上。
总体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单纯的关税保护和直接的非关税保护措施都在相对的和绝对地减少,其作用也在明显减弱。但是,各种间接的非关税措施却依然阻碍着贸易自由化发展,而且非关税措施层出不穷,并开始成为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采取以各种借口为由的非限制政策和壁垒措施的主体。当前,西方国家采用的新贸易保护措施达20多类,如市场开放、市场准入、产业政策、国企政策、金融政策、市场扰乱补贴政策、中性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保、知识产权、人权等,其中影响较大、运用较多的是绿色环保政策。上述新型的贸易规则和壁垒措施与外贸政策和外交政策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致使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日趋复杂。贸易摩擦的发生会影响双边关系,双边关系的改善又会缓解贸易摩擦,而贸易摩擦的升级又常常会导致双边关系的恶化。
(四)贸易政策趋向于和其他经济政策甚至外交政策更大程度地融合
由于贸易与其他经济领域包括某些非经济领域联系日益增强,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越来越影响一国其他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目前,许多国家的贸易政策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发展的倾向。最典型的国家当属美国。美国历来强调经济政策是对外政策的中心。因此,美国的对外政策充分体现了美国的整体经济战略和政治意图。美国积极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的目的是在该地区维持自己的势力范围和领导权;而美国启动与欧盟的自贸区谈判,其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与欧洲的全面合作,更主要的是通过构建自贸区形成一套新的贸易规则和制度,从而引领并主导全球贸易的发展。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改变,以经济竞争为主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一国的贸易政策往往体现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外交战略,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依靠国际贸易来发展对外关系的作用。因此,贸易政策的制定更体现了一国整体的经济政策和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