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12年的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从创建初期的6个股东、96万元人民币、9台旧设备和租用厂房开始白手起家,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到今天拥有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总资产6亿多元,净资产5亿元的规模。更令人惊奇的是,同和公司自成立至今没有一分钱贷款,没有一年发生亏损,现仍有3亿多元自有资金可使用。
2011年同和公司销售收入更是实现了环比增长35%的目标,公司研制的粗纱机、细纱机也已推向市场。同和公司总经理崔桂生对企业的规划信心十足,在他看来,同和公司前十年发展是“做精、做久”,就像一棵大树往下扎根生长,后十年发展是“做强、做大”,就像树木往上长,实现枝繁叶茂。
记者: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如何?目前市场情况如何?
崔桂生:目前,公司已经开发了28大系列198个品种的罗拉,8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板簧加压、气动加压、螺旋弹簧加压摇架和第一代、第二代、新二代四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第三代网孔罗拉负压式紧密纺装置;已开发的三个产品产量、品种、销量均居世界前列,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0%、40%和40%,产品完全可以替代进口。
由于罗拉、摇架等产品不是易损件,主要配主机,因此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随着主机销量的下降,罗拉、摇架销售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出现了一些下滑。2012年3月份销售情况比2月好了不少。但是,紧密纺产品的销量一直不错,因此公司总体销售总体基本持平。
我们分析认为,紧密纺产品没有出现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纺织企业原来的纱线卖不动了,为了卖上好价钱价格,不少企业纷纷上马了紧密纺装置;二是随着原料价格的上升,纺织企业为了降低成本,纷纷选择了紧密纺,这样的话,原来使用100%长绒棉的品种,就可以改为50%长绒棉,无形之中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种情况是,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一步到位,新上了一批设备,为以后的企业发展打基础。比如,春节前后,日本一家企业就和我们谈成了一个10万锭的紧密纺装置合同。
记者:据了解,同和公司正在研制粗纱机和细纱机,您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做这个决定的?
崔桂生:目前纺机企业出现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我们同和公司进行粗纱机、细纱机的研制,并不是为了做“大而全”,“小而全”,我们做这样的选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我们罗拉、摇架、紧密纺装置的优势。
早在2003年的时候,国内不少整机设备生产公司都过来抢我们的罗拉,因为拿到罗拉了就可以生产细纱机了。而实际上在2002年~2005年,国内许多不做罗拉的企业也开始做罗拉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行业形势好就用我们同和的罗拉,形势不好了,这些企业就自己生产,这样的竞争势必造成了罗拉价格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产品的定价。
正是这种市场的转变,才使我们开始了主机的研制。同时,我们自己研制粗纱机、细纱机可以使同和公司的紧密纺、罗拉、摇架等专件的运行效果发挥得更完美。我们新研制的细纱机是对原有细纱设备的升级改造,原有细纱机改造的紧密纺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因为我们的新型细纱机至少进行了十处创新,比如,我们将钢领板和锭子都下移了一个位置,这使得导纱角度与原来环锭纺导纱角度保持相同,这些是简单进行紧密纺装置改造无法实现的。
再有,我做粗纱机、细纱机就是要站在国家、民族、行业的角度去考虑,为打造民族品牌做一些努力和尝试。目前,印度的细纱设备与我们的设备价格竟然相差20万元~30万元,技术含量真差这么多吗?我不相信,我们同和要把自己的罗拉、紧密纺装置与主机配套,目的是要和国际市场进行竞争,我们做摇架、罗拉、紧密纺都已经达到了抢占国际市场的目的,我相信,我们做主机也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
记者:主机同和也做了,下一步会不会考虑再进行锭子、钢领、钢丝圈的生产,进而形成一个棉纺专件系列?此外,同和是否考虑涉足非纺领域?
崔桂生:我的理念是,既然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因为我们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我们也明白:把时间、资金、精力放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出结果。如果什么都做,那就可能什么都做不好。我们目前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同和公司20周年的时候,实现粗纱机、细纱机占据国际市场的目标。
至于非纺领域,我们同和公司不会去涉足,非纺领域就是黄金从天上掉下来了,我也不会拣。我们同和公司百年只干一个行业,具体来说,就是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做纺织、坚定不移地做纺机、坚定不移地把罗拉、摇架、紧密纺做到极致。我们做粗纱机、细纱机就是为了实现转型不转行。
记者:公司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是什么?您如何理解产品创新?
崔桂生:不断创新、优化、改良、提升是我们同和公司的愿景。在同和公司,每个员工都在把一天当十天用,军人作风的基因已经植根同和了。2011年,粗纱机、细纱机整机从开发到生产出来,我们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我们实现了资源、技术、市场整合,销售队伍增加了20个。
外部环境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平等的,我们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到人家破产、我不破产;人家亏本、我不亏本;人家赚小钱,我赚大钱。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遵循“看清、算清、想情、准备好”的原则,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达到始终保持比竞争对手好0.01。
同和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比如,公司制订了投资8.5亿元实行产品全面转型的战略目标,以现有核心专件产品转型研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十二五”规划高端装备制造的主机产品,包括紧密纺自动落纱细纱机、集体落纱粗纱机和集体落纱细纱机改造,形成大中型企业规模销售;同和公司还投资500余万元与金蝶公司签订了信息化管理协议,计划全面推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一步提升公司经营、生产、质量、技术和管理的整体综合水平。同时,我们同和公司还被列为常州市政府2012年上市后备企业,现已进入股改阶段,我们将积极筹备争取2013年上市,届时预计公司可募集到10亿元的上市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