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造财富,体现的是企业的本领;如何用好这笔财富,则反映企业的责任。创造利润并不是企业的唯一使命,企业只有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才能真正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任,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国家大型民营企业——红豆集团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社会责任,一直把履行社会责任当成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今年11月,集团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捐赠了300万人民币,用行动诠释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责任伴随企业成长
红豆集团从1957年草创至今,经历了近60年的风雨洗礼。从初创到1983年走出困境,再到目前的产业多元化,红豆在创办民族品牌的过程中,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已从最初单纯从事针织内衣生产的集体企业,成长为在服装、橡胶轮胎、生物制药、地产四大领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集团。
2001年1月,“红豆股份”在上交所上市交易,集团开始迈入资本经营的阶段。2010年,集团的销售额达到了282亿人民币,环比增长了26.5%。现如今,拥有2.2万名员工的红豆在柬埔寨建立了11.1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还在美国纽约、洛杉矶两地设立了境外分公司,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集团在成长,责任在增加,到目前为止,红豆对外的捐款捐物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在苏州大学设立红豆助学金、捐助建设江苏赤兔马希望小学,支持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巴中老区行,捐助老红军遗孤,用行动诠释着“光彩事业”的定义;向东南亚遭受海啸的国家捐款、为汶川地震捐款捐物、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等等,这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集团从未停止过回馈社会的脚步。
在谈到此次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捐款时,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告诉记者,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的科技、教育奖项的评选活动,援建钱之光希望小学,对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人才成长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集团向基金会捐款,一方面是长期以来回馈社会的延续,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捐赠,让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更好地发挥对纺织行业科技攻关和人才成长的帮助作用,为企业与行业的双赢添砖加瓦。我们相信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能充分调动起广大纺织企业的积极性,形成行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周海江说。
创新助企业扬帆远航
纺织服装产业因其专业敏感性、立体性、多元性和先导性的特点,要求企业不仅仅在原料、加工等生产工艺和生产管理上做到与时俱进,在产品的销售理念上也要追随形势变化的脚步,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作为红豆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帮助其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84年,红豆集团贷款100万引进了当时国内一流的设备;1987年,投资330万元建成一条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生产线,使生产转入了专业化轨道;1990年,又投资680多万元从日本、意大利引进电脑绣花机、奥本染色机、四针压带机等国际一流设备,使生产率提高了3倍,消耗降低了5%。集团还发明了可以贴身穿着并具有防辐射功能的面料和智能调温织物双层结构面料,这种设计融合了高科技纳米技术与人体工学技术,给服装领域带来了一场新革命。
面对市场的新要求和新变化,红豆集团改变思路,由以前的单品销售方式转向综合产品销售,顾客可以在一个综合店内购买到不同档次的红豆服装。目前,集团拥有红豆男装、红豆居家、轩帝尼、依迪菲、Zuo等品牌。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红豆”品牌在市场上已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品牌定位却并未随着销售方式的改变而变化,依旧面向大众、服务大众。轩帝尼、依迪菲、Zuo,这三个品牌则开辟出另一条经营道路,走专卖店、专柜、专厅路线。这三个品牌自2008年推出以来,不断加大渠道建设,全力打造“一站式”连锁购物商业模式,当年专卖店就突破了500家,次年达到了1300多家。
一方水土育八方人才
强国必先强教育,人才是强国的基础,是强国的战略保障。人才培养工作不仅仅跟整个国家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于致力于实业的集团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从初创时的小集体企业到现如今的跨国集团,红豆集团一直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依靠人才推动企业的科学发展。
红豆从2010年开始实施“百才工程”,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注重培养高级管理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分层分类进行培训,为集团的每一个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仅今年一年,集团就举办了各级各类培训班232期,参加培训的集团职工达一万多人。
周海江告诉记者,集团以培训中心为基地,针对服装行业职工岗位的特点,分期分批组织新职工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了解企业文化、员工守则,熟悉工作流程。由于红豆集团产业门类多、转岗人员数量大,集团工会还定期组织换岗人员培训,让他们全面了解新单位、新行业的情况,尽快地适应新岗位的工作。
今年11月,为了助推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红豆集团在江苏省无锡市成立了当地首家示范性企业大学——红豆大学,开创了企业办学的先河。周海江说:“企业发展关键在人才,实现千亿红豆目标,必须人才先行。我们希望通过企业大学的平台,让更多的人才为集团发展献计献策,构建培养集团中高层人才的‘黄埔军校’,让企业大学真正成为企业人才的孵化器和战略实施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