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 杨世滨:
从源头破解产业升级难题
■ 杨世滨
“十二五”期间,除了棉和涤纶这两种用量最大的传统原料外,针织行业还要继续扩大毛、超细羊毛、苎麻、亚麻、汉麻和各种改性天然纤维在针织中高档产品的应用开发。
目前,天丝、莫代尔、竹浆纤维已在针织内衣中大量使用,今后五年应加大功能性纤维等各种新型纤维的应用。差别化涤纶如吸湿导汗涤纶已成为针织运动比赛面料中的主体原料,新一代蜂窝型、中空型兼有化学改性等差别化涤纶与天然原料的混纺交织的功能性面料,其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展。推进高新技术纤维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别化纤维的产业化及应用,更是加快其他传统制造业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的需要。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 李陵申:
化纤业是产业用发展的重要支撑
■李陵申
产业用纺织品作为技术纺织品,作为化纤行业的下游产业,它本身的发展受制于纤维材料和纤维加工技术的发展。功能性纤维或高新技术纤维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纤维材料的发展提高了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水平。二是纤维材料的开发开拓了产业用纺织品新的应用领域。
“十二五”期间,产业用纺织品在高新技术纤维方面的用量将从5万吨提高到10万吨,这还不包括大量的PET工业丝等化纤原料。
作为下游产业,我们希望随着化纤产能的提高,化学纤维特别是高新技术纤维在保持质量稳定的前提下,价格能有所降低。目前很多高新技术纤维在推广的时候,遇到的瓶颈很多属于成本和性价比问题,在推广普及的时候,价格制约因素比较强。

家纺行业正加强与化纤行业的沟通合作,这有利于拓宽化纤产品研发者的思维广度,从而促使化纤企业研发出更为适合家纺行业使用的功能性化纤材料,提高家用纺织品的科技含量也可以进一步完成家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所以,发展功能性家纺产品是家纺行业未来调整结构、进行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未来,家纺行业将继续依据不同的功能性化纤特质,开发相应的家纺产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功能性化纤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不可忽视的是,市场推广、质量标准和检测是功能性家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功能性纺织品的快速发展与相关标准缺失之间的矛盾,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力解决。
国家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李斌红:
化纤产品开发要以追求自然为出发点
■李斌红
新材料是产品开发的基础,作为产品开发工作者,我们十分关注纤维开发企业的产品开发,希望能看到具有创新力的新纤维材料,尤其是在时尚表现力、适用性、复合功能等方面表现更佳的新产品。期待化纤产品的开发能以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设计,达到模仿或超越天然纤维风格与功能的目标,从而满足终端市场的需求。
未来纺织面料的开发将更加注重整体设计,比如借助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和染整工艺,创造出多元共存的流行风格;更强调舒适的手感、合适的功能与时尚的外观的和谐与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理解不同纤维的各项理化性能,优化原料配伍,简化工艺流程,降低综合成本,有力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中国印染行业协会秘书长 陈志华:
上下游联动共促产业升级
■陈志华
新型纤维和差别化纤维的开发应用,需要下游印染行业在加工工艺技术和产品开发上配套研发,以更好地实现、突出新纤维的特性,并通过产业链,将新技术转化成新的价值增长点,助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的发展将更加注重科技进步、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重研发和推广高效前处理技术、小浴比染整技术、功能性整理技术和印染在线监控技术,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完成印染行业的调整、改造、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