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针织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目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结合,为象山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针织强县的目标而奋进。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象山针织行业确立了努力实现规模工业产值突破120亿元,亿元企业到20家,规模企业到400家的目标。
凝聚信心 加快针织工业发展
去年一年来,象山县针织工业坚持科技推动、转型提升,摆脱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
各项经济数据稳步增强
行业规模以上产业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利润总额达到了2.8亿元,同比增长40.9%;税金总额4.7亿元,同比增长13.7%;外贸出口交货值74.1亿元,同比增长18.6%,出口地区涵盖亚、欧、美、非、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全年工业技改总投资达6亿多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恒宁集团总投入达1.4亿元引进国际先进染整装备,为整个业转型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梯队不断做强做大
据了解,2010年象山规模以上针织企业达到335家,比2009年新增53家,其中业务收入5000万元~1亿元的有10家;1亿元~5亿元的有15家;超5亿元的有5家;新组建集团1家,针织行业集团公司达到5家。
企业市场扩张成效显著
恒大印染、福甬印花等积极响应国务院提出的“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战略,在河南商丘、开封等地着手建设织造、印花、制衣等项目;名佳针织、鸿润针织等大力推行品牌战略,在杭州、宁波等地开设专店、专柜;“针织名城名品中心(CFCK)”于去年4月开张营业,16家企业的18个自主知名品牌进驻,成为县城针织自主品牌对外销售的形象直销中心;县针纺织品交易中心二期也于去年5月扩建,商铺达到100多家。
审时度势 冷静应对
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形势,正视自身差距,力争“后来居上”。从当前形势来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需要引起行业重视。
国内制约要素不断产生
近年来,通胀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全球流动性泛滥,美元贬值,引发输入性通胀;资源、环境、劳动力与生产成本增加;城市化加快,物流结构变化,商业成本增加等,导致企业成本不断加大。另外还有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下调等问题。2010年12月单月,人民币对美元平均中间价为6.6604,比去年同月升值了2.51%。据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针织服装企业利润将下降6%,而一般针织企业的利润为8—10%,人民币的升值将直接导致企业出现亏损。另外,据悉要下调出口退税等,也将对针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及市场营销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行业内环境不容乐观
企业产品的附加值总体较低、节能减排压力不断加大、企业的用工队伍还不稳定,这种种不太乐观的行业内环境也无形中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
象山众多中小企业普遍缺少研发设计人员,产品大多集中在粗加工式的中低档货,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较少。企业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开发的现象,设备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据了解,今后企业节能减排压力未来也将不断加大。针纺织行业,尤其是印染行业面临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压力越来越大,部分染整企业的设备存在能耗高、热效率低、用水量大等问题,与环保节能要求尚有一定距离。从国家层面讲,今后几年,节能减排要求肯定会越来越严格,针织企业生产压力也必将越来越大。
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到,目前企业的用工队伍也还不太稳定,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已经吸引相当一部分的工人就近、就地就业等,可以肯定“用工荒”、“用工难”问题有可能一直伴随企业的发展。
推进三个“创新”
如何在当前相对比较严峻的形势下沉下心来真正达成目标,具体来说要推进三个“创新”。
推进研发创新 助推转型升级
首先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积极与东华大学、浙江纺校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打造针纺织产品设计开发教学与学术交流平台,大力研发设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产品。
其次是加快新面料开发。在用料上降低棉的比例,争取压缩1/3的用棉量,扩大涤纶等服装面料的生产;采用差别化化纤、粘胶纤维、玉米纤维等新型原料,加快开发多种纤维混纺产品;突出高档面料的应用,提高产品质量,尽快打响品牌,以更贴近客户要求的服务赢来市场。
推进发展创新 缓解环境压力
首先是加强成本控制。鼓励企业专门成立成本控制中心,实施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开展质量及环保类国际认证等。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质量成本的内外损耗的控制,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其次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取缔和改造各针织企业的自备高能耗锅炉,使取热效率从60%提高到90%。同时推广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于象山县漂染行业,实现节能、降耗、减排和产业优化升级。
最后要推进循环经济。按照“3+1”的循环经济模式,即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之间中循环、企业与社会大循环加废物处理和再生产的方式运作,实施废水回用、固体废弃物回用等,推进针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推进市场创新 优化贸易结构
首先是开拓新兴市场。立足欧美旧市场,积极开拓东盟、东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努力实现市场多元化,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其次是提升产品质量。充分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对针纺织产品的品质控管,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象山县针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是实施品牌战略。积极鼓励企业自主创牌,做大做强自主品牌、区域品牌,实现从贴牌生产(OEM)向自主设计(ODM)再向自主品牌(OBM)转变。
最后是开辟虚拟市场。建立“中国针织名城网”,并在淘宝网、阿里巴巴等著名商务网站建立交易网点,采取网上网下联运的模式,进一步提高象山县针织产品的销量。
2011年,象山针织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企业如果不断实践和探索,不断完善和积累,定能在“十二五”期间取得最骄人的成绩,象山成为针织强县的目标也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