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眼中,服装行业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个行业与科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服装面料的制作到服装设计、生产制作、物流、终端销售,任何一个环节都少不了科技力量的支撑。
当前,我国服装行业已经明确了“服装强国”的发展目标,而“服装强国”要从科技、品牌、文化着手,改造行业、提升产业。具体到实施战略,是要从“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
两个环节入手。提高科技贡献率就是要逐步使中国服装行业站在全球服装领域的科技制高点,以科技创造市场先机,以科技创造超值效益。
一块面料的科技含量
面料是制作服装的最基本要素。没有面料,其他关于服装的一切便不存在。
传统的面料仅有保暖、时尚或清凉透爽等基本功能,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服装需求的转变,服装面料正被赋予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科技功能面料在各类服装中已被广泛采用,尤其是运动休闲服装领域。事实上,户外运动休闲品牌均使用科技布料及环保布料,这已成为另一种新趋势,例如使用有机棉,以及使用循环再造物料制造抓毛夹克、滑雪或户外夹克。使用最新纳米技术制造的布料,可令衣服防水溅及抗皱,减少清洗次数。全球各地出现很多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科技,不但可用牛奶制造纺织品,也可由海藻制造纺织品,以生产制造T恤及其他运动休闲产品。
在这一趋势引领下,国内很多面料企业、运动休闲企业都自觉行动起来,推动高科技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和使用。
在浙江绍兴的三锦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贤明介绍了他们研发生产的户外休闲装面料——它具有防水、防风且透气的特性:将一杯水倒在一块看似普通的黑色面料上,再将水收回杯里,面料一点没湿,杯水一滴不少。
在安踏企业的实验室里,人们可以看到企业与莱卡公司共同研发的最新型弹性布料。这种面料由于使用了特殊的材质,能够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但却绝不透水,对于户外服装而言,将能保持良好的着装效果。在2010年举行的冬奥会上,安踏提供的冬奥会领奖服选用面料的名称是鱼纹格贴PU膜透气透湿膜,采用了国际尖端的杜邦teflon布料防护科技处理,具有极强的防水、防污、防油能力,能承受的最大水压为10000PPM,有持久的防泼水功能,并且能很好地防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不仅如此,领奖服的各个部位都有透气细孔,有利于高效排汗,使穿着体验更加舒适。
环保与低碳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对于环保,不但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是制造企业追求的目标。如今,低碳环保之风也吹到了面料行业。
在去年的世博会上,由旭荣集团推出的flycool凉爽面料是世博特选商品,该面料接触皮肤后可产生降低温度1~2℃的瞬间冰凉感,长时间日光照射可产生降低温度3~5℃的凉感温差,同时具有吸湿排汗、抗紫外线的效果。这种凉爽纤维的回潮率和纤维热扩散速率均好于普通纤维,并且有多种复合天然矿物、玉石等导入,是一款多功能环保面料。穿着该系列服装时,可以将空调调高1℃,据统计,可节省5~6%的电费,约减少0.62kg排碳量。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面料展上,志向(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经理黄志向为前来参观的记者介绍了一款高科技面料。该面料运用美国Ingeinous公司生产的玉米纤维织造而成,不用石油衍生物。如果将10000件聚酯纤维运动衫改用该纤维织造,节约的石化能源相当于2271升汽油,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一辆普通汽车行驶23336公里的尾气排放量。
低碳环保不仅体现在功能性面料产品上,还表现在企业的生产技术工艺上。盖奇与台湾长胜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成立冷转移环保印花实验应用中心。据了解,该项目彻底解决了传统印花工艺耗能、耗水、耗时、成本高、花样图案粗糙等问题。与传统印花工艺相比,冷转移环保印花集环保、节能、高效为一体。该技术还适用于棉、model、tencel等纤维素纤维面料,优势在于用料少,水洗容易,与传统印花比可节约65%的能量,2/3的用水量,同时产生污水少且有害物质更低。
同样体现节能低碳的还有很多“新鲜”的面料:
“可乐瓶”面料。“可乐瓶”面料选用废旧可乐瓶,经过洗净、碎化、熔融后制成再生纤维。时尚人士将此再生纤维制成服装,成为T台模特上的亮眼之作。因可乐瓶90%的含量为可回收再生纤维聚酯纤维,因此其制成的纤维和面料也具有聚酯涤纶的特点,丝毫不因为其再生性而影响各种物理化学性能指标。据科学论证,1000克“可乐瓶”相当于700克原油所含有的碳元素,直接比常规涤纶节省80%的能源消耗。“可乐瓶”面料经过染色、定型等工艺处理后,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箱包、购物袋、帐篷、女装、家纺等,除强度略低于常规涤纶外,其服用指标都达到标准要求。为了收获更好的服用性能,不少商家还从后整理方面进行改进,如防水透湿、抗菌、抗紫外线等,使其更加舒适耐用。
轻薄高密面料。为了一贯完美的追求,也为了挑战极限,中国流行面料入围企业之一——台华特种纺织(嘉兴)有限公司将致力于环保的认识做到了极致。从常规的20D锦纶开始,台华进一步开发出15D柔丝系列和10D轻薄系列。其中10D,即每9000米长的丝重量为10克;15D即每9000米长的丝重量为15克。10D系列产品被美誉为“蝉翼纺”,暗示其轻如鸿毛、薄似蝉翼的特点。假定其门幅在150厘米,则该面料的米克重仅为20克,按照一件上衣花费1米面料计算,一件轻薄的防风夹克仅重20克。当然,轻薄的面料还要配上一流的品质。10D的面料如何满足服用性能呢?台华纺织选用先进的后整理技术,重点增强成品的抗撕裂强力,目前,“蝉翼纺”的撕裂强力可达1000克,基本满足服用性能。这款面料柔软舒适,防风透气,常用来制作轻便的休闲服等,轻薄的质感几乎感觉不出它的重量。
仿真面料。此类“仿真面料”与生物学上的“仿真学”有所不同,此类仿真面料是采用更节省原料的方法,以更环保的方式制作出优良产品。如人造革取代了天然牛皮,吸湿速干洗取代了吸湿速干纤维,离型纸PU春亚纺取代精制的表处面料,而锦涤绉巧夺天工的智慧完美地诠释了“色织”这一新概念。当然,微胶囊的运用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多选择空间。离型纸本身具有的油面轧光效果,加上一层PU涂层的“锦上添花”,让原本的美丽加上绽放的光彩,更加鲜艳夺目、闪亮动人。
高科技面料能极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一位多年从事针织产品研发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原材料价格攀升、人民币汇率变动等不确定因素,纺织行业压力很大,但生机却无处不在。同样是针织面料,常规的产品卖到几十元一公斤,而新型的面料卖几十元一米,而且还供不应求。这就是差距,差距就体现在科技上。
生产中的科技因子
一件服装,从面料到生产,再到到物流,直至销售,经历了数道工序,而这些工序中又有多少是最新科技直接体现?这些都是关系到服装品牌服装发展的关键,也关系到中国服装是否真的能与国际接轨,成为国际品牌服装世界中的一员。
提起服装企业,往往人们脑海里浮现的会是一群女工脚踩着缝纫机紧张工作的场面。曾几何时,中国服装产业似乎始终和“贴牌、加工基地、手工作坊、劳动力密集”等词紧密相联。然而,当几年前虎都服饰有限公司在媒体面前亮出了一台价值42万元、比奥迪还贵的缝纫机时,让人们对服装企业在缝制过程中的技术进步有了新认识。据了解,为了在生产成本和效率上取得利润,许多服装企业都更注重更新设备的投资了,先进的设备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被服装品牌企业列为提升的重点指标。
“现在国内大型服装加工厂普遍应用诸如自动裁剪机、自动开袋机、自动拷边机等等自动化设备,已经实现半自动化生产。‘雅戈尔’就是一个典范,还有北京的‘铜牛’。我们可以看到‘雅戈尔’车间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服装生产技术装备和生产流水线。”德国“艾斯特”上海代表处的技术支持徐岚认为中国的成衣设计和生产已进入数码化竞争阶段。
现代服装加工工艺中有三大类:裁剪加工工艺、缝纫加工工艺和整烫加工工艺。对应的三大加工设备:裁剪加工设备、缝纫加工设备和整烫加工设备,也是服装企业技术改造的三个环节,这些设备的科技发展使服装生产工艺与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如今,中国服装业已经不是原本意义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融合了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产业,科技已经跟服装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服装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就男士正装衬衫来说,全国一条生产流水线单人单产,其平均水平为13~15件;好一点的企业用了吊挂线,可以达到17~19件;而国内某企业使用了全自动设备,进行了精细化管理,则达到了23件。
此举表明,产品生产过程中,机械化、自动化为主的技术手段作用上升,人成为辅助因素。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服装生产的发展趋势。自动化吊挂传输系统是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一个循环运输轨道把多个服装生产工序结合起来,可减少操作工缝纫以外的辅助时间,即减少捆包、摆放裁片等时间,还具有计算机生产管理功能,系统在开工之前,只要安排生产管理人员在主控机上输入产品生产工序及工位情况来进行运作,计算机控制按输入要求将衣片依次按工位传送下去,如遇同一工序需要由几个工位加工时,可自动根据多个工位完成情况调节输送工位,确保系统工艺平衡和流水线畅通。在系统工作时,当某道工位积压过多,还会自动调整,以便生产管理人员合理调整工艺流程,均衡生产。在实际生产中,能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
在国内服装生产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多余的工序,比如,许多服装生产工艺经过的是初裁——缝制(粘合整烫)———精裁的过程,只要我们在裁剪时使用锯形裁剪刀、液压冲床、自动裁床(CAM)就完全可以把初裁变为精裁,省去了裁剪工序;在缝制过程中使用自动化专用设备,例如衬衫生产设备自动装袋机的使用,使原来的两道工序(袋布折叠整烫———贴袋缝制)变为贴袋缝制,一个工人一天的产量相当于原工序4个人的产量。
“今后国产设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实现服装车间无人化生产,以及机电一体化技术。比如吊挂系统的运用可以改善半制品在各工序间的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使整个车间各条自动线合理沟通和衔接起来,形成自动控制生产,减少生产工人,实现‘无人化’生产。”徐岚说。
神奇的RFID
所谓RFID,它的英文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翻译过来就是射频识别,也被通俗地称为“电子标签”。可别小看这个小“标签”,它可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技术。
一件衣服生产完毕后,再给它贴上一个RFID吊牌,这样它在出入库时就不再需开箱验货或被抽检。根据目前的技术,使用RFID扫描仪,一箱100件的服装在50~100厘米之内的读取率是百分之百,如此一来,整箱货品中,每种服装有多少,不同颜色、不同尺码是如何分配的就一清二楚了。一箱货品可一次性完成扫描,快速通过检查,而不必像条形码时代那样逐件审核,可大幅提升货品的出入库效率。
同样的道理,零售端也可获得更多便捷。在收货环节,通过后台设置预收货的种类、数量,不需要很多人参与,只需简单扫描,便可快速完成。盘点时,将货品放在专用的盘点台上,品种、颜色、尺码、件数,一目了然。如果发现哪一个商品货架上没能“齐色齐码”,系统则会通知店员补齐货品……
目前RFID技术在服装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因为企业负责人逐渐意识到,通过RFID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和库存周转率,并有效减少缺货损失,还能提升门店的消费体验。有人将RFID对服装企业的功劳归纳为以下四点,快:物流效率快,货品交接点数快,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准:数据准,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对服装的流通数据采集准确;防:通过嵌入RFID芯片到服装内部,实现防窜货和防伪功效;享:通过RFID智能商店,提高消费者体验,通过互动和展示更多商品,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借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门店销售额。
PRADA从2001年11月起就已经开始在服装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电子标签被印刻在电子衬底材料上,再把它嵌入塑料或纸制的服装标签内。PRADA在纽约Epicenter旗舰商店商品上使用的标签,记载了有关服装的式样、尺寸、颜色和其他细节以及价格的相关信息。当顾客穿着PRADA的衣服经过他们的店铺时,RFID系统将控制店内的显示器播放模特在米兰的T型舞台上展示同款衣服的画面。这一技术的使用无疑可增加消费者购买PRADA产品后的成就感。
面对诸多国际知名企业在RFID上的成功尝试,一些优秀的中国本土企业也逐渐迈入到RFID的队列中。
中国男装知名品牌劲霸,于2006年在其货品仓库和专卖店内实施了RFID管理解决方案,对劲霸的物流仓和成品仓实施无线管理,通过电子条码的识别系统在各专卖店和卖场进行实时数据采集,与总部实现及时信息共享和沟通,解决了劲霸在仓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中的诸多难题。
而要说目前将RFID技术应用得最如火如荼的企业,那则非美邦莫属。如今,在一些ME&CITY旗舰店中,已看不到贴身紧随的导购,也不会有各种关于产品的推荐和介绍,因为向顾客进行营销的重任已交给了店内的各种液晶设备上,这些高精尖的电子设备正是通过服装上附着的那个含有服装信息的RFID芯片吊牌来给顾客呈现360度虚拟衣着效果和多种搭配综合效果。
不仅如此,RFID芯片还被运用于美邦的VIP用户卡上,VIP顾客只要走进店铺就会立刻被系统识别出来,并享受专门服务,只要将VIP卡片放在店铺的交互触屏上,便可以查询消费的历史记录,还可以获得促销打折、推荐搭配等便捷的服装信息服务。
“当然,以RFID芯片为基础的物联网系统,更重要的应用在于提升供应链的效率。”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B2C事业部副总裁闵捷介绍道。
在过去两年间,美邦规模扩张速度加快,年服装产量超过1亿件,门店拓展至3000家,仓储容量提高到30万平米……如此高强度的供应链负担,也正是借助了小小的RFID吊牌才得以缓解和疏通——整箱扫描,检查,快速通过,有效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突破供应链低效的瓶颈。
延伸阅读
国外服装高科技面面观
你听说过会“呼吸”的衣服,“不怕脏”的衣服,还有“不怕热”的衣服吗?这些乍听起来有些神乎其神的服装,现在已不是天方夜谭,在国外的一些国家,它们正成为现实。
意大利GeoxSpa公司与专业高校联合研究出会“呼吸”的服装。这种服装适合于大运动量活动的人群穿着。根据人体运动产生热量会导致冷凝,出现汗水蒸发的现象,GeoxSpa公司利用物理学对流原理开发出这款新产品,在服装的填料下面装有区间隔装置,并配置会“呼吸”的导流带,由于这条带子下面有透气和防水薄膜,因此汗水蒸发时热气能顺畅排出,水分不会驻留其间,保持了衣物的干爽,减少了衣物穿着的不舒适性。
韩国KOLONINET公司研发出了一种不怕脏的衣服,可以防油、防污。它采用的材质是一家跨国化学企业Clariant开发出的一种具有防污功能的纤维。这种不怕脏的特点,其原理有点类似于洋白菜等一些植物和一些昆虫翅膀的表面,即便粘着异物也具有自我清洁功能。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它是无公害的,对人体没有不良影响。这种衣服,不仅适用于户外运动和体育运动时穿着,也同样适用于日常活动。
同样是这家公司,还即将上市一款具有阻挡紫外线功能的衣服。这种衣服的面料经过降低热吸收率的特殊加工处理,可以有效减少紫外线的吸入。经过加工处理的服装面料可以使红外线光谱的反射率发生变化,吸热强的黑色就可以以低吸热水准来反射太阳光。根据实验显示,采用这种技术的服装和同一色彩、同样构造的纤维制成的衣服相比,其吸热量要少10度。这对于野外活动频繁的人和高尔夫爱好者都是不错的选择。
而随着绿色低碳时代的来临,可降解服装也应运而生。上海世博会期间,德国馆工作人员穿着的白色T恤衫,外观上与通常的棉质衣物没有什么差别,但不同的是,由于预先做过相应化学处理,它在使用废弃之后可以快速降解。这种T恤衫一旦接触到相应的细菌环境,便会被完全地分解掉,就连衣物染料和纽扣也不会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环境隐患。
英国设费尔德哈勒姆大学服装设计系研制出一种可降解婚纱,它可以在水中溶解。这种可溶解婚纱的秘密在于制造材料的选择:婚纱一些主要部分采用含有聚乙烯醇的织物制成。聚乙烯醇是一种普遍用于洗涤剂的聚合物,能够溶解于水,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用于制作婚纱其余部分的材料虽然不是可溶解的,却是可生物降解的,例如有机棉和百分之百绿色环保配饰。因此婚礼结束之后,新娘可以将婚纱的一部分,例如袖子浸在水中,等这部分消失之后就会得到另外一件款式不同的礼服。
服装的高科技还体现在加工技术上。韩国sunstar集团已实现绣花机和缝纫机的全部自动化。其代表性的产品是HeadTurningMachine,原理是缝纫机头在电子装置控制下可以实现自动旋转。它可以在非人力作用下一直朝同一个方向缝纫,全部过程不用人的参与即可自动完成。特别是,还采用了“针线感知系统”和“选择控制系统”,大大减少了失误操作和细微的差错。现在这一新产品已经受到了GUCCI、PRADA等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关注。
在服装的销售环节上,高科技的影子也无处不在。在国外的一些服装专卖店和百货公司,智能试衣间已经不是最新事物。位于美国贝佛立山的PRADA专卖店就是一例。这家专卖店的交互式试衣间是一个面积约为0.75平方米的小房间,外围由Privalite高科技玻璃制成。这种玻璃的好处是,只要用开关的方式就能方便地控制玻璃透明与否,不需要窗帘就可既保证采光又拥有私密性。
试衣间里还配有一个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的小型衣橱,只要把衣服挂在这个衣橱里,系统就会通过射频扫描出衣服的相关信息,并显示在一个可以触摸的屏幕上,包括衣服的颜色、大小、价格等,方便试衣服的人再次挑选。不仅如此,试衣间间里还有一个“视频魔镜“,人们站在魔镜前时,魔镜就会缓慢播放试衣者的多角度、全方位活动图像。
日本三越百货的每个试衣间里都统一安装了IP电话和液晶显示屏。当试衣者发现自己拿进试衣间的牛仔裤不适合自己时,可以立即通过连网的显示屏查询店里牛仔裤的其他款式、大小、库存。此外,试衣者还可以通过IP电话和外面的店员交流,不需要一趟趟在试衣间和挂衣架之间奔跑。
美国著名的百货商店Bloomingdales的纽约店是最早尝试“智能试衣“的商铺之一,试衣者根本不需要走进试衣间,在试衣间外有一面智能镜,顾客们看重的衣服能在镜子里显示出来,只要往镜子前一站就可以看到穿上新衣服后的形象。接着,他们通过墙上的触摸屏将自己在镜前的造型发送到一个网站上,他们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在另一端看到,并很快做出评价。
声音
创建服装科技强国要有一个科技方面的具体目标。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竞争已不是过去的成本、差异性产品、目标集聚等三种形式的竞争。由于21世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优势和知识优势已经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内容,所以作为一个服装强国,知识竞争力一定要名列前茅。
——中国服装协会科技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闻力生
对于中国服装加工业,几年前,在我这样一个外行人看来,不过就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但经过几年的认识和学习,我认为这个行业的知识积累和科技含量,其实已经非我们所能想象。
——凡客诚品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陈年
我从来不认同“服装没有高科技”这种说法。退一万步,即使服装没有高科技,也有高技术,服装制造工艺是一种几乎接近艺术层面的高级技术。
——美尔雅集团董事长杨闻孙
目前的服装流行设计风潮一是关注大众生活方式,在设计个性的表现和符合消费大众需求之间寻求平衡点;二是关注热门话题,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保持同步;三是设计创新与消费大众审美倾向以及流行走向保持一致;四是设计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步。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装设计系副主任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