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意还是中国纺织服装界“小字辈”的时候,山东如意集团几次带领中层以上干部南下考察、出国访问。他们像当年孔子周游列国那样,矢志不渝地学习先进,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取法其上,做中国的“杰尼亚”。在如意2001年以“赛洛菲尔”纺织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颁奖仪式上,山东如意集团董事长邱亚夫对获奖者蒋惠的嘱咐就是:“不要忘了‘杰尼亚’”。
这个让如意梦萦牵挂的“杰尼亚”,是意大利一家令世界瞩目的百年纺织服装企业。
如今,如意可以舒口气了。2002年是如意工业园建设的第一步: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5亿元,利税3.5亿元,利润1.5亿元。而今天的如意,已形成六大产业基地,每一个基地的规模、效益,都超过了当年声名显赫的工业园。坐镇济宁,挥师汶上,跃马金乡,会猎重庆,占地新疆,订单在欧洲,控股在日本,布局在澳大利亚……哪一步,不是山东如意的龙骧虎步;哪一步,不是炎黄子孙的亲历亲为?谈到发展路径,如意是千变万化的大师,用邱亚夫的话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但就发展方向而言,纺织服装产业就像亘古不动的北极星。”
不说如意痴迷“长城秀”,也不说其定情“英迪龙”、恩宠“路嘉纳”,单说如意与意大利、德国企业连手打造“皇家如意”,就令人眼界大开。
不再是中国人“年年岁岁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了。它们或许是来自德国、意大利的百年老店,或许是产自日本的知名企业,不同的是,总设计、总经营是中国人。中国的创造力独一无二,经济发展到了火候,为什么不能调动天下资源,让别人鞍前马后,为中国人“缝补衣裳”。
“皇家如意”就是源自这种国际间的合作。犹如为世人打开了一扇“天窗”,对今日中国刮目相看:从秘鲁的安第斯山脉、阿根廷的潘帕斯高原、澳洲的天然牧场,到中国西藏及内蒙古的极寒高地……遍寻世界不多的珍稀纤维资源,是“皇家如意”的选料秘诀。这些纤维平均细度在14微米以下,触感柔软细腻,具有丝绸般光泽,为全球盛赞的稀世珍品,贵比黄金。
“皇家如意”加上首屈一指的“如意纺”技术,全球顶级原料、技术的集合应用,奠定了“皇家如意”的品质基础。如意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珍稀原料,并运用全球唯一的“如意纺”技术彰显纤毫之魅,赋予产品无以复加的天然最高价值。西方的一句名言:“一切精美奢华之物,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冠!”成了如意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