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2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065.3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9%,增速较1-11月小幅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品出口770.51亿美元,同比增长28.44%,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29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0.88%。
从月度数据看,12月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99.15亿美元,环比增长4.72%,其中,纺织品出口73.72亿美元,环比增长4.22%,服装及其附件出口125.43亿美元,环比增长5.02%。
2010年纺织出口高增长的主要因素主要在于:
1、全球经济复苏势头超出预期,补库需求旺盛
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急剧下跌后,2009年4季度和2010年初世界经济开始强劲复苏,带动全球贸易大幅回升。特别是欧美市场在2010年前半程强烈的补库需求,给市场带来了乐观预期,出口量大幅增长,不少企业订单数量已经恢复到甚至超越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而外需的逐步恢复对纺织工业生产又形成了新的拉动力,特别是今年二季度,纺织服装单月出口额连创新高,至7月更是突破200亿美元大关。这些都是导致今年纺织出口高增长的因素。
但纺织出口从经济危机中刚缓过神来,却又掉进了全球经济复苏放缓、补库需求减弱的压力中,同时,下半年出口环境骤然恶化,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开始加速升值,另一方面,以棉花为代表的纺织原料出现暴涨,在上述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下半年纺织出口增长已经明显放缓。
2、纺织行业多年来积累的核心竞争优势明显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纺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已从单纯依赖劳动力成本优势向以丰富优质的劳动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产业配套、较强的设计研发能力等组成的出口综合竞争力转变。截至2009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到3780万吨,占全球的一半,纺织品服装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远远超出其他国家。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洗礼下,我国纺织业的领先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短期内其他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替代效应较为有限。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数上升至102.83,明显高于第二名的土耳其(101.85)和第三名的斯里兰卡(101.76),成为全球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表示我国纺织业出口增速与全球纺织业出口增速差额的出口增长率优势指数在2009年大幅提升,表明正是我国纺织业的率先恢复,使我国纺织品行业成为拉动世界纺织品市场回暖的重要力量。因此,第一纺织网认为,正是因为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最终促成了今年我国纺织外贸的整体向好。
3、2009年出口下降所带来的低基数效应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成为我国纺服出口最低迷的时期,用“冰点”来形容似不为过。当年出现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10.5%),全年出口额仅为1608.82亿美元,低于2007年水平,出口量下跌导致同比基数较低,在这样的阶段性低点基础上的高增长,应该说仍属于恢复性增长的性质。
当前纺织出口增速中,大约有8个百分点是受2009年低基数影响而“虚增”的。换句话说,如果没有2009年的负增长,那么今年实际增速大概就在15%左右甚至更低,进一步扣除成本推动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后,实际出口增长水平更低。
4、企业议价能力有所提高,出口单价全部攀升。
虽然2010年纺织行业是个好年景,纺织产品作为生活日常消费品,需求多,订单不断,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好的机会。但由于通货膨胀推动,出口企业普遍面临成本大幅增加的难题。依次有:人力成本提升、财务成本提高、汇率波动加大、原材料成本大涨等。为化解成本压力,今年我国纺织出口产品的单价全部攀升,并呈现出逐月递增的趋势,出口提价成为一种常态。
得益于出口产品结构改善,再加上出口单价的全面上涨,全球经济复苏下的出口数量的大幅回升,几者共同推动形成了今年纺织出口额的超预期增长局面。当然,就今年而言,数量增长仍占据出口增长主导地位。
金融危机中,企业都在一门心思保订单、保生产,但进入后危机时代,烦恼却有增无减。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加上人民币升值,环境成本、土地成本、资本成本的上升,企业的成本——注定上升是唯一的走势。高成本时代的来临,让订单变得越来越“烫手”。同时,越来越密集的贸易战更是悬在外贸企业头上的一把利剑。
订单在增加,但前景却不确定,这是目前外贸企业普遍的感觉。与业界的交流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