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工信部鼓励化纤企业加快生产弥补棉花短缺

  11月29日,针对近期部分能源、资源和大宗商品供应不稳定,价格大幅波动等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运行监测协调工作促进工业生产平稳有序运行的通知》指出,全国已进入工业生产旺季,同时也是冬季采暖和用电、用煤高峰期,经济运行协调保障任务十分繁重,要切实抓好四项工作,维护工业生产秩序的平稳。
  
  《通知》指出,要切实抓好重要工业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生产组织,加强重要工业产品和生活必需品产、销、存及价格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及时掌握供需动态,有效增加供给;切实抓好工业领域运行要素保障协调,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加强运行要素保障协调,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用能和运输需求,继续帮助企业拓宽纺织原料供给渠道,鼓励化纤企业加快生产、增加供应,以弥补棉花的短缺。同时,切实抓好工业应急协调和减轻企业负担工作。
  
  中国化纤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一段时间以来,受棉花价格影响,化纤短纤市场出现波动在预料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棉花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是国际游资和国内贸易投机恶性炒作的结果。通过国家宏观调控,恶性炒作的泡沫开始破裂,尚未给棉纺及化纤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体现出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及时、有力。
  
  郑植艺谈到,棉价的大起大落使棉纺、化纤企业遭受了一定损失。虽然棉纺企业因配棉所需库存量及占用现金较大造成的不利影响已难挽回,但是国家及时推出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损失,有效提高了棉纺织企业的开工率,为确保企业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增强下游产业进一步稳定发展信心创造了条件。
  
  “从近期市场的剧烈变化中,我们要汲取教训,痛定思痛。”郑植艺表示,“对关系到纺织产业整体发展的棉花等原料期货品种,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管和预警,保障原料市场的稳定,从而确保纺织企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尽管这次棉价动荡对化纤企业利大于弊,化纤企业并没有只顾自身利益,参与跟风炒作,而是站在保护下游的立场上,及时调整库存,减轻下游企业的现金流负担。特别是配棉使用的短纤生产企业,在此过程中始终坚持价格自律。化纤行业也积极参与强化PTA期货市场的规范,防止其因受棉花期货影响而大起大伏,使其较快回归合理的价格水平。工信部及时下发的这一通知,有利于短纤企业提高产量,为市场提供更多价廉物美的棉花替代产品,确保原料市场供应。经过行业调整和预警,化纤企业已找到了市场供需的平衡点。这一切突显了行业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知》下发后,记者采访了浙江桐昆集团等数家化纤企业的负责人。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有利于企业加快生产,保证化纤产品的充足供应,有效缓解纺织原料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