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伦敦洲际交易所10月期棉报价跃升3.2%,至每磅86.9美分,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并已接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业内人士预计,虽然新棉在一个月后即将上市,但是难以打压目前的牛市格局,2011年棉价很可能会突破2万元/吨大关。而供应趋紧和需求拉动是棉市疯狂的主因。
眼下的棉价可以用“疯狂”来形容。8月份,伦敦洲际交易所10月期棉报价跃升3.2%,至每磅86.9美分,创下2008年3月以来的新高,并已接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业内人士预计,虽然新棉在一个月后即将上市,但是难以打压目前的牛市格局,2011年棉价很可能会突破2万元/吨大关。
那么,如此疯狂的市场行情究竟缘何而来,又将如何演变,棉价的飙升是否会令纺织行业难以承受?
“棉价高企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目前全球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基本都处于历史高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说棉价也在调整过程之中。”中国第一纺织网主编汪前进首先给出了对市场行情的判断,他认为,供应趋紧和需求拉动是棉市疯狂的主因。
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7月份作出预测称,2009/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低于消费量250万吨,呈小幅短缺态势,尽管2010/11年全球棉花产量预计增加13.6%,但是增产的量有可能和储备量互相抵消,因此未来一年全球棉花储备使用率可能保持在39%左右,为17年来最紧张水平。
美国农业部也表示,与小麦、大麦等其他大宗商品不同,棉花价格不仅受极端气候的影响,更受市场需求影响。2010年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现棉花需求超过产量的情况,而库存也只有年需求量的40%左右,因此,棉花价格已连续18个月稳步上涨。
汪前进进一步分析,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产地,但是今年以来由于中部地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减产比较多,市场缺口有所加大。而且近两年,国家的储备棉处于“只出不进”的的态势,库存不断被消化,已处于低位,偏巧赶上欧美补充库存,国内市场对棉花的需求相当旺盛,不得不靠进口来解决问题,也因此带动了全球市场棉价的上升。
正如汪前进分析的那样,由于意识到了棉花的紧俏,美国农业部以“更旺盛的国内需求”为由,将对中国的棉花进口预测上调了7.3%,至1250万包。
反观国内市场,再有一个月,新棉即将陆续上市,与往年不同的是,国内多家机构依然不看好后市行情,认为新棉上市难以深度打压价格,涨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
第一纺织网裴红岭认为,同2009年相比,虽然今年的棉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受全国多个棉花产地的异常气候因素影响,新棉的质量和产量均不容乐观,尤其在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局面下,棉农很可能存在惜售心理。裴红岭预计,棉价很可能先小幅下跌,然后再大幅上涨。
长江期货也指出,今年棉花产量相对去年不会有明显改善,甚至可能出现减产,因此从供给端来看,产量不足以对棉花市场价格构成支撑。
棉价的一路上涨,带给下游行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有增无减,但是汪前进却认为,不能老是盯住价格,“价格仅仅是数字而已,关键看有没有利润空间,能不能被下游企业接受。国内的棉价也有1万元/吨的时候,但是纺织企业并没有因此而多赚钱,反倒是今年以来,中游棉纺企业的利润几乎是历史最好的水平,至少是从上游到中游成本的转移很顺利。对于终端的服装等产品而言,行业整体的新一轮提价也已经陆续开始,这是刚性因素,应该不会再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