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销基本情况
2009年虽然毛纺综合产销增速累计同比依然回落,但下半年以来表现逐月回升。1-11月,规模以上毛纺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7.83%,回落4.60个百分点,但较1-6月回升2.41个百分点,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工业总产值9.53%的增速;同期,销售产值增长6.66%,回落5.22个百分点,但较1-6月回升2.47个百分点,低于同期纺织业销售产值9.46%的增速。
各月产销衔接基本平衡,一直维持在95%-96%之间,1-11月产销率为96.64%,回落1.06个百分点。
1-11月毛纺生产增速普遍回升,但也有例外。初步统计,主要产品毛纱线生产30.56万吨,增速8.26%,增幅7.09百分点;呢绒生产4.47亿米,同比下降10.12%,降幅16.73个百分点。
二、行业投资增速趋缓
2009年1-11月,毛纺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竣工项目275个,同比增加27.91%。但行业投资增速逐渐放缓。作为投资增长的先行指标,新开工项目386个,同比下降6.99%。1-11月毛纺全行业实际完成投资额144亿元,同比下降2.04%。投资增速较1-5月转为负增长。分行业投资增速比较观察,分化特征明显。初步统计,毛纺织和毛制品企业投资实际完成同比分别大幅增长了39.90%和59.48%,但毛条、毛染整加工与毛针织企业累计投资同比则分别下跌55.27%、27.35%和1.29%。一定程度反映出部分行业对市场前景的信心不足。
三、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金融危机对毛纺出口冲击严重,呈持续下降态势。2009年1-11月,毛纺织品服装出口81.30亿美元,同比下降14.78%,降幅较1-10月收窄了0.80个百分点,大于同期纺织服装出口11.02%的降幅水平。表明2009年毛纺行业出口形势异常严峻。
出口分产品结构分析,服装类产品中梭织产品出口数量继续下滑。1-11月毛织物出口量同比下降23.61%,平均单价下降11.78%。其中精纺面料出口下降明显,出口量同比下降了33.80%,出口单价下降9.43%;粗纺面料出口增速下半年转正为负,1-11月出口数量同比下降9.78%,单价下降12.09%。梭织服装出口数量同比下降15.89%,平均单价下降1.60%。毛针织服装是少数出口保持增长的产品,但累计增速逐渐放缓,1-11月出口数量同比增长0.78%,比1-6月份累计增速减少了30.50个百分点。非服装类产品中毛毯出口速度加快,数量同比增长3.10%,结束了上半年同比下跌的态势;地毯出口数量同比下降0.57%,但较上年同期增速减少了47.44个百分点。主要产品的出口数量、单价都受到极大影响,给出口型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致使毛纺主要出口目的地国家份额小幅下跌。1-11月份出口欧盟、日本、美国、香港等四大主要市场的出口额比重达66.58%,比1-10月再降0.55个百分点,同时上述出口地区的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了13%至18%。尽管如此,1-11月份四大主要市场的出口额比重比1-6月份仍然增加了4.76个百分点,表明其它地区市场金额下降更为严重。
四、内销产值增速稳定增长
随着国家围绕“保增长、扩内需”实施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内需市场增长也呈现持续上行态势,并成为支撑行业企稳回升的首要因素。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毛针织企业内销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2.50%、16.00%和8.90%,内销比重分别达到86.50%、69.20%和61.24%,比上年分别增长了3.93、6.14和1.75个百分点。表明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日益重要。
观察1-11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国内零售市场销售情况,从5月份开始,市场销售出现转好并持续保持增长。1-11月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男西装销售量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比提高12.17%;1-11月羊绒衫及羊毛衫销售量平稳同比提高6.59%。
五、运行质量稳步提高、效益明显改善
尽管金融危机以来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始终严峻,但国家政策的及时出台,内销市场的重要支撑,加上企业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使行业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毛纺企业现价产值劳产率34.60万元/人,同比增长9.99%,表明生产效率继续提高;三费比例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67个百分点,为5.13%,表明企业费用负担下降;总资产周转率为1.29次/年,较上年同期提高0.83%,产成品周转率较上年同期加快13.83%,为12.03次/年,表明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行业效益逐步提高。进入3季度,行业利润率同比下降的态势得到遏制,1-11月全行业利润率达到3.95%,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31个百分点,表明行业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1-11月规模以上3914户企业累计实现利润95.18亿元,同比增长17.12%,行业利润反弹显著。
六、毛纺业原材料市场
三季度以来,市场受羊毛供应不足预期的影响,羊毛价格持续上涨。其中,由于澳元兑美元汇率上涨,7月份进入新的财政年度以来,澳毛兑美元价格上涨超过100美分/公斤,涨幅达20%。进入10月份,随着汇率平稳,羊毛价格波动趋于稳定,在870美分左右波动。11月市场较为平静,汇率波动相对平稳,当月澳毛美元指数793美分/公斤。从长期看来,由于世界主要产毛国原毛产量不断下滑,羊毛价格上涨趋势将会继续。据海关统计,1-11月份进口羊毛29.30万吨,同比增加5.01%。
七、因素分析
1、影响因素
1)2009年国际市场的需求未见明显好转,出口市场回升缓慢,出口的严峻形势对行业整体影响巨大。
2)扩大内需效果明显,成为行业重要支撑,但市场对企业要求更高,除微利经营维持生产之外,更增加了同行企业间的竞争,产品价格下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1-11月份衣着类全年单月商品价格均下降1-2%,高于居民消费类产品价格0.9%的下降幅度。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其中的衣着类商品同比两者基本持平,表明内销市场仍有较大潜力。
3)原料价格及要素价格基本稳定。原料及燃料动力价格下降明显。1-11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2.70%。
4)节能减排工作推进与社会责任的落实使企业加大了投入、增加了成本。
5)相关政策的成效仍需时间。
八、2010年展望
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继续,2010年出口形势依然严峻,国际市场将处在一个较长的恢复期,形势仍不乐观。
扩大内需效果将更加明显。随着国内市场的继续扩展,对行业的复苏和发展将起到较好效果。国际市场订单同比回升,但客户压价严重,影响效益增长。
1)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显示逐渐转好,特别是国内市场对2010年经济复苏预期良好。增强了企业信心。
2)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
3)企业劳产率提升,技术改造和减员增效效果明显。
4)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企业加快调整和技术改造步伐。
5)国家对纺织各项支持政策的效果将逐渐显现。
6)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原料及燃料动力价格的上涨加大企业成本。
7)招工难的问题在部分地区更加突出。
虽然世界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大众的消费行为,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态度与消费习惯,造成出口产品价格普遍偏低。生产经营不同门类产品的企业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程度不尽相同,预计2010年全行业效益增速会进一步减缓。面对当前严峻的形势,毛纺企业必须密切关注两个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努力扩大内需,转变营销方式,加快市场化经营模式形成,确保行业平稳度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