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麻纺行业: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今年以来,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我国麻纺行业经济运行也出现回暖迹象。生产小幅增长,亏损减弱,效益降幅收窄,赢利能力有所回升,行业形势趋于好转。但是,进出口贸易形势依然严峻,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我国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8.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1%。其中,出口5.67亿美元,同比下降7.15%;进口3.07亿美元,同比下降8.8%。

  虽然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麻纺行业加快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努力稳定出口市场,实现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下游和终端产品比重增加,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初显成效。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

  我国生产的麻纱、坯布进入发达国家,经过后整理,摇身一变就成了一件件精美的麻制品。目前,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麻纺产业链在向下游延伸,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最低级的上游一端。

  据海关统计,今年1~10月份我国出口麻纱线0.85亿美元,同比下降29.77%,占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出口总额的15.02%,占比同比下降4.84个百分点;麻织物出口32.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9%,占出口总额的57.11%,占比同比上升了3.17个百分点;麻制品出口1.52亿美元,同比略升0.21%,占出口总额的26.86%,占比同比上升了1.97个百分点。

图1:2009年1~10月麻纱线、麻织物、麻制品出口占比变化表


  可以看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对我国麻类纤维、纺织及制品进口减少。但是,对我国麻纺下游和终端产品需求仍有增长,尤其是附加值高、高科技含量的麻纺织物和制品需求强劲,麻织物和麻制品出口比重不断增长。

  高附加值面料出口增加

  据海关统计,在麻纺产品出口中,麻织物出口占很大比例。从表1可以发现,今年1~10月我国大麻织物出口呈现高速增长,黄麻织物出口金额也增长了一倍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两种麻纺织物都在开发高档面料方面有所突破,更加贴近消费者的需求。

  有“天然纤维之王”美誉的大麻,经解放军总后军需部汉麻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的多年研发,成了造福于人类的功能型、环保型稀贵纺织原料和军用纺织品原料。利用高科技改良育种后大麻也被统称为“汉麻”。汉麻产品具有独特的环保、保健功能,附加值很高,赢得了国际消费者的青睐,这从今年大麻织物出口情况可见一斑。

表1:2009年1~10月各类麻织物出口情况表

 

  而黄麻的传统产品是麻袋、麻布,麻袋是最主要的产品。作为绿色包装,国际市场对麻袋有很大的需求空间,同时我国已成功地将黄麻用于生产较高档的产品,如装饰品和服装等,在一些麻制品展览会上,地毯、各式服装、手提袋、鞋、帽、玩具、座垫、台布、绒毯、包装箱以及某些工艺品全是用黄麻做的,而且很精致。因此,黄麻织物出口增长在情理之中。

  出口市场基本稳定

  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传统的麻纺产品出口市场需求呈现萎缩趋势,继续巩固和发展麻纺织品出口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成为麻纺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今年1~10月我国内地麻织物出口前十大市场分别是:我国香港、韩国、日本、意大利、孟加拉国、越南、多哥、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从这些市场看,都具有对麻织物很强的后加工能力。

表2:2009年1~10月麻织物出口前十大市场量值表

 

  可以说,在金融危机下,我国麻织物出口市场基本稳定,市场多元化趋势明显。其中,日本市场开始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孟加拉国、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市场虽然还未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是已经开始回升。

  从今年1~10月我国大陆麻制品出口前十大市场看,分别是:美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日本、我国台湾、澳大利亚、我国香港、意大利、韩国、英国。这些市场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斯坦表现最为特殊,新兴市场对麻类制品需求强劲。

  1~10月吉尔吉斯斯坦进口我麻制品2645万美元,同比增长了46倍。哈萨克斯坦进口我麻制品1281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5倍。主要是这两个国家对我棉麻制簇绒织物和装饰毯需求旺盛。其次,麻制品出口澳大利亚、韩国、英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我国麻制品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仍呈现下滑态势,1~10月美国进口我麻制品3103万美元,同比下降35.77%,降幅比1~9月扩大了0.34个百分点。

  在麻纺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我国麻纺产品出口市场保持了稳定,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虽然出口形势仍不乐观,但稳定的市场份额将为后危机时代麻纺产品出口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