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西樵试水产业集群产学研创新平台

  前不久,中国纺织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暨产业化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召开,至此,西樵作为我国首个纺织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试点基地的地位确立。以全国纺织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纺织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平台转化为生产力的西樵模式宣告正式建立。如何将全国纺织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企业对接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传统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西樵镇充当了创建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平台的试点。
  
  老树新花再作角色转换
  
  从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到首个纺织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试点基地,西樵走过的是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记者曾多次到西樵采访,目睹了它十几年的发展变化。从原来的南方小镇,到成为全国纺织产业升级的“急先锋”,西樵镇始终起到纺织产业集群的标杆和示范作用。2003年它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面料名镇”称号,2004年,全国首个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在这里落户。此后,西樵这个纺织产业集群最早的示范区域,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产业机构调整、效率优化提升等,将纺织产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开始了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探索。
  
  中国纺织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认为, 创建纺织产业集群产学研合作平台是顺应产业发展潮流的。西樵作为全国的纺织重镇,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示范效应,西樵纺织业在科技创新产业化转化和对接方面的试验,将推动西樵纺织的二次革命,而且能为全国纺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尤其是让科技成果服务于产业集群发展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
  
  据了解,目前,西樵镇一些纺织企业已经与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和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等院校签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协议,在人才、技术方面展开全面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最近,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正式聘请西樵科丽达针织印花有限公司两名技术骨干为客座教授,而该公司则聘请了学校4名老师担任公司的科研顾问,解决公司印花、染整等工序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校企还联合成立了工作室和工学实训基地,拉开了西樵镇纺织企业产学研合作深入推进的帷幕。
  
  加速融入广佛都市圈
  
  今年1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目前,我国新的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形,其中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环渤海、海峡西岸、东北三省、中部和西部等新经济区域相继建立。广东佛山西樵将融入广佛半小时都市圈,成为珠三角旅游休闲商务的“后花园”。在这种形势下,2009年5月,镇政府制定了《2009~2011年西樵镇纺织产业提升实施方案》,提出以促进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完善产业链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以实施名牌战略为引领,着力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西樵镇纺织产业平稳较快发展。走产学研合作之路,破解纺织产业提升的技术难题,为此,镇政府计划下一步投资2亿多元,逐步实现产业基地内工业污泥统一处理、企业统一供电,进一步打造“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品牌,把西樵纺织产业基地打造成传统产业升级示范点。以建设绿色环保现代产业基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目标,在纺织产业基地实施“三统一”工程。 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实现“三统一”后,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将重在完善配套设施,加快纺织产业提升,实现产业链“一条龙”的聚集效应。西樵纺织产业基地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引进纺织机械、纺织原材料、服装产业等纺织产业链上的重要行业,将产业基地的集群化效应进一步扩大和完善。
  
  为了鼓励企业改造老设备,提升企业竞争力,西樵镇政府日前出台了《进口纺织设备增值税贴息奖励办法》,两年内,政府将拿出600万元专项资金,对企业技改进口的纺织设备增值税款进行贴息奖励。目前,首批奖励资金已下拨到企业。
  
  为解决纺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过西樵政府多方努力,目前已促成了交通银行佛山分行、广东发展银行佛山分行与纺织企业对接,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织机最多可享受为期3年和70%设备购置金额的银行融资。
  
  据了解,这些奖励和扶持措施出台后,西樵的纺织企业在设备更新方面的热情很高。到2011年底,全镇织机总量有望从3万台增加到4万台,进口织机的数量将从目前的3500台增加到7000台,对于提升整个西樵纺织的区域品牌综合竞争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信息中心主任孙瑞哲指出,产业集群产学研创新合作平台将重点讨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行业创新示范体系,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技术创新中的共性问题,凝聚科技创新实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纺织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和推广。目的有一个,就是充分研讨西樵的试点模式,并向全国产业集群地区进行“复制”。有望,西樵经过不断地历练打造,成为带动纺织产业集群向纵深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