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内资讯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变革的思考

  无论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怎么大,经济再怎么萧条,饭终归要吃,觉终归要睡,东西终归要买,日子终归要过,只是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在这些变化过程中,一些新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和文化理念渐渐呈现出来,也就是时尚。一种趋势一旦成为时尚,就有可能孕育出新的商业机会,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危机下更需要创新思维
  
  现在是产品简单,商业复杂的时代,中国的时尚商业之路才刚刚开始。当前形势下,企业遇到的问题不是生产不出来,而是生产过剩。中国企业家既需要宏观经济的视野,也需要中观产业格局变化的思考,更需要微观商业创新的思维。经济寒夜,走出困境的良好途径是商业创新,而所谓的商业创新,往往就是在细微变化中发现端倪的。
  
  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企业和商家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思维。一个完整的商业创新,一定来自于它本身商业模式的科学性,商业创新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去做好未来的升级。在国际大视野下,用国际观点结合中国本土的实操能力,创造新的商业创新,是非常有用也非常有前景的。因为中国有太多太多的东西还没有做;有些做了却没有做到位;有些即使做到了,但还没有做好。商业不是阴谋就是阳略,它永远在推出你跟不上的流行。事实上,商业本无定式,如果我们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换一个角度重新审视,换一种思维方式重新思考,就会从许多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新的不一样的世界。
  
  产业强商业兴品牌立
  
  不要一味否定制造业,搞一刀切,世界工厂这个旗号并不代表低级和落后。制造业的发达是一个国家进入第三产业占主要的发达国家的必要准备,进入发达国家,则是制造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其本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的高速进展,代表着国家综合国力处于快速上升期。
  
  从全球角度来看,无论是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还是中国香港和台湾,都曾是制造业高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只有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这样一个发展历程,实现制造业的整体升级,产业才能继续强大。而在有了产业基础之后,应当重视商业发展研究,中国就算短时间不能创造世界级的品牌,也可以创造出世界级的企业。产业强,商业兴之后,才有可能实现品牌立。面对许多企业生产过剩、利润微薄的困境,我们既可借鉴快速、低价的管理模式,也可选择高端、溢价路线,从价格战场转向价值关注。只有找准自己的生存优势,审时度势制定发展方略,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才能不断适应变幻莫测的未来,走上产业强、商业兴、品牌立的良性发展道路。
  
  思想的改变是首要的
  
  思想的改变是首要的。最可怕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面对危机产生的悲观绝望情绪。与其抱怨经济危机改变了市场环境,导致企业的商品难卖,利润率下降,经营困难,不如更深层次去挖掘这场危机带来的商机,寻找应对之策。金融危机下,企业更需要认真研究商业现象和市场规律,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适应经济环境,获得继续生存发展的空间。
  
  孙子说“谋天下大计者,必先静观天下大势,而深入其细微。万变纷起,而执一定之理以处之,然后可以制变。”这个战略思想用在今天的商业市场同样是适用的。用通俗的话来说,我们必须要用全局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观察市场,用全局的观点来指导和制定经营管理策略,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当今国际品牌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中国市场正逐渐成为全球化的国际市场。在此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全球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和商战的残酷与多变,关键是要开拓思路,创新思维,勇于尝试更有效的运营模式,提高本土化运营水平,有效拓展在全球品牌资源中选择经营的空间,以全争于天下,以变致万变,只有不断地变革、进化,才能拓展中国品牌的生存空间,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制胜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