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国内资讯

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并不意味前景一片黯淡

来源:金融时报 | 发布日期:2008-12-19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我国11月份外贸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各项指标自2000年以来再次同时出现负增长。12月16日,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1月外贸形势分析报告指出,11月份,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速均为负值。外需不振将成为未来我国贸易状况进一步恶化的主因。中国进出口总量11月份全部负增长证明了贸易活动全面萎缩的现实。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11月份我国进出口这样大的跌幅,可以说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我国进出口在预料之外,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才两个多月,我国月度进出口额就由持续快速增长一下子转为下降,逆转之快确实超乎寻常。尤其是进口额同比下滑幅度这么大,很有些硬着陆的景象。说是在情理之中,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贸易形势急转直下。美、欧、日等几大主要经济体都已经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也明显减速,外部市场需求一时间急剧萎缩。国内投资和工业生产近两个月也迅速降温甚至下滑,许多工业原材料由上半年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由于经济前景极不确定,进出口商大都紧急调整订单和进货出货数量,因此进出口额必然出现锐减。
  
    国家发改委预计,2008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5000亿美元,增长15%以上;全年顺差超过2800亿美元,比2007年增加180亿美元以上。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逐步加深,2009年发达经济体的进口将出现负增长,对中国外贸格局将形成冲击。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家及时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自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涉及3770项产品,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并调整了部分钢材、粮食、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同时还将大力支持钢铁、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加国内需要的产品进口。这将有利于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李健认为,未来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将是我国外贸发展的严冬。但同时也应当看到,11月份的情况可能有着危机初起时各方反应过度的因素,并不意味着我国外贸发展前景一片黯淡。近期国内钢材等原材料价格已经趋稳,预示着相关进口也将回稳。一些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出口在经历一段时期回落之后增长速度又有所反弹。实际上,我国外贸有着应对危机的一些有利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首先,我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次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我国已经发展起了产业集聚度高、上下游配套、技术较为领先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强的出口制造业。我国出口商品中消费类产品占有较大比重。在经济衰退情况下,这类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有着一定的需求刚性。而且,我国的商品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更为物美价廉,在消费者紧缩开支的情况下可能更受欢迎。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能充足,内需潜力很大。金融危机将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偏重第二产业向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明、后两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投资,拓展民间投资。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国际市场实现要素合理配置,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资源、原材料的潜力仍然很大。
  
    第三,国家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外贸发展。近几年我国大幅调整了外经贸政策,包括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促进了出口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提前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生存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充分估计到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一方面多管齐下,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另一方面及时调整政策大力支持外贸发展,帮助外贸企业克服眼前困难。这些都有利于保持进出口稳定、健康增长。
  
    第四,金融危机将带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前几次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都引发了国际间的产业转移。这次经济萧条之后的复苏也将一样伴随着国际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和转移。中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增长潜力很大,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稳步地推进。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人力资源有了很大进步。迄今为止外商对中国直接投资热情不减。这些都有利于中国吸收利用国外更多先进技术和管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主要产业抵御暂时的困难,继续发展和壮大。 
  
    2009年外贸进出口发展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李健认为,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的坚实基础,有国家灵活审慎的调控措施帮助,企业只要认清形势,沉着应对,扬优汰劣,奋力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战胜危机,我国外贸进出口也将迎来新的春天。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