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资讯

货币政策微调对中国外贸影响几何

  纵观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并考虑到中国长期通胀中枢上升的事实,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货币政策整体基调还将是稳健,变化方向则是稳步趋松。
  
  货币政策微调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多种渠道对中国外贸施加影响。其一,从宏观层面看,稳中趋松的货币政策趋向将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降低人民币升值预期,甚至可能引致阶段性的贬值现象,进而给中国出口带来一定程度的汇率提振效应。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将加大国际资本流动大进大出的波动性风险,小幅恶化中国对外贸易开展的稳健氛围。
  
  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呈现出小幅贬值的特征,而截至11月25日,一年期人民币NDF合约价格已从前期的低于6.3上涨至6.4(人民币/美元),贬值预期浮出水面。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2012年货币政策微调正式进入实质阶段之后,全球利率结构的变化有望继续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而考虑到欧债危机影响下美元资产广受追捧、美元指数缓步走强的趋势特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压力则将进一步缓解。经济理论和实际经验都表明,升值压力的缓解将有助于中国出口增长。但值得强调的是,这一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政策稳中趋松的速度、幅度以及出口的汇率弹性。一方面,中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将是循序渐进的微调,速度和幅度都不大;另一方面,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相对较小。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该指标仅为-0.4,也就是说,1%的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实际贬值带来的出口增长也仅有0.4%。两方面的共同作用意味着,货币政策微调将通过汇率途径给中国出口增长输入额外动力,但从量能上看,这种施力较为有限。此外,中国货币政策微调本身及其引发的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预期内的调整,将共同导致国际资本流动的可能转向。事实上,最新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数据已经初步显示出国际资本近期从净流入转向净流出的可能倾向,而未来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微调可能将深化这一趋势,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波动性大幅上升,进而引致更多的不确定性,小幅加大对外贸易开展的潜在风险。

  其二,从微观层面看,稳中趋松、结构变化的货币政策将优化出口企业模式调整的经济环境,提升进口企业的进口能力,并从货币渠道改善中小贸易企业的融资条件,进而给其稳健发展和模式转型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货币政策目标从控通胀为主向保增长、控通胀均衡考量的转变,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势头,进而一定程度上提振企业的进口需求,并给出口企业在外需不振背景下开拓国内市场并借机实现出口模式的结构优化奠定经济基础。此外,2011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银根紧张、流动性趋紧导致资金价格居高不下,民间融资成本更是飞速上涨。各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显著加大,而货币政策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为主要导向之一的微调,将有助于改善中小贸易企业的货币环境,降低其资金成本,为其生存和发展壮大以及进一步实现结构转型创造条件。
  
  结合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多种渠道的影响,中国货币政策微调将从量的角度带来一定的出口提振效应,从质的角度为中国外贸结构转型创造较好的环境,但也会从风险的角度加大国际资本流动大进大出的不确定性。
  
  从整体形势看,货币政策微调从价格层次带来了一定的外贸刺激作用,但其量不足以抵消欧债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减速带来的负面影响。2011年10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就已降至15.9%,大幅低于2011年32.27%的月度平均增速和本世纪以来22.36%的月度平均增速;中国进口同比增速也降至28.7%,大幅低于2011年41.58%的月度平均增速和本世纪以来23.32%的月度平均增速。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及其预测,2012年,中国出口增速预估值为12.15%,不仅低于2010年的24.23%和2011年预估的15.56%,还低于过去10年17.64%、过去20年17.45%、过去30年14.11%的历史平均增速;中国进口增速预估值为12.42%,不仅低于2010年的19.8%和2011年预估的16.52%,还低于过去10年14.7%、过去20年16.4%、过去30年13.79%的历史平均增速。
  
  由此可见,尽管中国货币政策微调有望部分冲抵外部需求大幅萎靡的不利影响,但却难以彻底扭转外贸形势更为严峻的趋势。2012年,如何在贸易增速下降的大背景下寻求结构调整将是中国外贸面临的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