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重在对外贸易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突破万亿美元大关,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积极应对挑战大胆向外发展,可获得更多机遇。这种机遇实质就是企业在自身利益驱动下,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在竞争中发挥、发展和创造优势,在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抓住发展空间。
近几年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急剧增加,对外投资进入迅速发展期,但也遇到一些问题,最大问题是发展方向和主攻核心不明。
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证明,企业对外投资,一般都带有鲜明的贸易效应。外资进入我国,对我国外贸发展带动效应就是最好验证。我们曾对我国近10年吸引外资与三资企业出口之间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的相互关系如何?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结论。为此,商务部研究院配合商务部合作司,以我国对外投资企业为对象,于2006年3月进行了一次大范围问卷调查,共收回411份有效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是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主要目的与扩大贸易有关。
问卷调查中共设有9项提问,其中有25.4%的企业回答投资目的是为增加市场份额,这一点占比最高,这意味着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出口是主要目的;7.8%的企业回答为了进口当地原材料。也就是说共有33.2%的企业决策对外投资与扩大贸易直接有关。28.4%的企业回答投资目的与获取技术有关,10.8%的企业是为获取市场信息,显然这些选择与发展对外贸易存在一定关联。
二是投资主体普遍经营对外贸易且平均规模较大。
调查显示我国对外投资主体普遍经营外贸,2004年平均经营出口规模达429.87万美元,进口421.07万美元,根据经验判断,其经营外贸规模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三是投资主体经营出口商品一半集中在机电和纺织。
在受访企业中,回答出口机电商品的企业最多占36.7%;出口纺织品的企业占17.6%,农产品占11.8%,高科技产品亦占11.3%,化工占9.8%,金属占6.0%等。
四是投资主体经营机电商品进口业务最多。
在问及受访企业经营进口商品种类时,企业回答经营机电商品最多占33.7%;经营高科技产品和农产品占比均为12.2%,矿产品占8.6%,纺织品占8.2%,金属占7.1%等等。
五是投资主体出口产品单一化倾向特征显著,多品种经营的企业稀缺。
调查显示受访企业经营单一产品出口的占60.9%,经营2~4种产品的出口企业占15.7%。这说明我国对外投资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比较单一和单薄,在世界市场上多数不具备综合优势,相应地抵御风险能力也较弱。
多数企业反映其海外子公司基本达到经营目标。
其中达到所有预期目标的占13.9%,达到多数目标的占52.5%,达到少数目标的占23.7%。即有超过六成的海外企业经营基本达到目的。因此可以判断,至少六成以上企业对外投资是成功的。
但成功因素是什么?
19.0%的企业反映海外子公司经营取得成功,在于有良好策划和正确信息,16.0%的企业认为在于适应市场变化灵活应对,14.0%的企业认为与合作伙伴合作良好,12.7%的企业认为获得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10.0%的企业认为抓住了机会,9.0%的企业认为比同业对手有经营优势,7.9%的企业认为正确应用了国内经验,7.3%的企业认为获得海外当地政府支持。但因参与了容易赚钱的市场和行业而成功的企业仅2.8%。一般来讲容易赚钱的市场或行业,进入门栏较高,我国仅有2.8%的企业可打入该市场,说明这些企业经营有独到之处。
当进一步调查成功因素背后的竞争优势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练就的看家本领”,在海外施展的效果不错。
21.0%的企业认为竞争优势在于低成本,19.6%的企业认为是商品质量。这说明我国企业的低成本竞争力,在国际市场表现比较突出,产品质量已得到世界市场广泛认可。
此外,14.8%的企业将政府支持列入对外投资第三大竞争优势。这说明我国海外企业发展对政府的支持依赖度较高。11.3%的企业认为是更优越的营销策略,10.7%的企业优势是商品设计和开发等。
随着海外子公司、联营公司、分支机构在世界各地布局,各项业务进入角色,对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受访企业在对“2004年公司海外子公司、联营公司、分支机构出口或代理出口我国产品,占公司总出口额比例”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企业承担中国产品出口业务。其中28.3%的海外机构出口,占母公司出口总额的20%以上,5.1%占母公司出口比例在15~20%,6.1%企业出口占母公司比例在10~15%,11.4%企业回答出口占比在5~10%,32.1%的企业出口占比在5%以下,反映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出口作用相当突出。
进口方面,海外机构经营贸易的业绩也比较突出。
2004公司海外机构经营向我国进口或代理进口业务的比例高达62.6%。其中12.6%的海外机构进口或代理进口,占母公司进口总额的20%以上,2.0%的企业占15~20%,1.3%的企业占10~15%,11.4%的企业占5~10%,39.9%的企业占5%以下。
调查我国企业未来三年海外经营发展的战略性方向时,28.2%的企业考虑在已进入市场,增加销售原有商品和服务,23.9%的企业考虑将原有商品和服务扩大到新市场。也就是说我国海外企业的经营,基本上需依靠母公司已具备的产品优势在世界市场上参与竞争。这说明我国企业向外发展,主要采取的还是“延展式投资发展战略模式。”还有20.5%的海外子公司将把新开发的产品和服务,扩大到新市场。四分之一的海外子公司采取创新型对外发展战略模式,说明海外子公司为适应海外市场竞争要求,不得不拿出独到的产品和服务参与竞争。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外新投资重点将放在制造业。
当问及企业未来新投资计划时,38.8%的企业选择投向制造业,9.8%的企业选择农林牧渔业,8.3%企业选择投资建筑业。说明这些行业是我国在国际市场分工中,有一定竞争优势的行业。6.8%的企业选择了采掘业,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能源需求越来越多。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主要面临六大问题。
第一,就海外子公司面临的压力和风险,23.8%企业认为来自同业对手。但进一步调查显示,仅有7.0%的企业反映竞争压力和风险,主要来自同业竞争对手推出的新设计和新产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海外企业与同业对手之间的竞争,主要不是技术,更多的是价格。
调查还显示20.2%的企业认为,海外子公司竞争压力和风险,来自汇率变动。这是我国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进行调整和加大波动幅度以来,企业遇到的新问题。说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在应对市场汇率变动方面的能力,还达不到客观要求。还有15.5%的企业认为经营风险在于当地政权政治、社会环境不稳定,市场经济制度不成熟而产生国家风险和商务风险。这说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投向,发展中国家比例偏高,如非洲、中东、东南亚、南美。
第二,就海外子公司经营面临的主要障碍,23.2%的企业认为最大障碍,是缺乏海外经营经验和管理人才,14.6%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尚未完全可兑换,资本项目交易受管制是障碍,14.3%的企业认为海外当地政府对经商的管制和限制是障碍,13.5%的企业认为缺乏强有力的营销手段和网络,9.2%的企业认为对目标市场了解不够,7.3%的企业认为缺乏懂外语的国内员工。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经营缺乏国际性人才,是当前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最大障碍。而人民币完全兑换对海外子公司筹措资金问题,随着我国外管局于今年7月1日公布的措施付诸实施,将会得到缓解。仅有3.0%的企业认为主要障碍是缺乏适合海外市场需求的商品,这说明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企业通过对外投资,基本可满足海外市场对各种商品的需要。
第三,就海外子公司经营失败的原因,24.5%的企业认为是缺乏海外经营经验和管理人才。
18.0%的企业认为缺乏资金,10.7%的企业选择了时机不成熟,9.3%企业选择了市场条件出乎意料的恶化。这些情况说明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当务之急是解决人才问题,其次是解决资金问题。对于时机尚未成熟、市场条件出乎意料的恶化、策略虽然正确,但是不能贯彻执行、错误的策略和不正确的资讯等失败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缺乏各类经验和人才,企业领导缺乏对海外企业的预见性。
第四,就对外投资企业对政府的期待,18.9%的企业希望政府简化中资企业在海外业务和筹措资金的规定,14.1%的企业希望从中国各家银行的海外机构获得贷款,12.1%的企业希望放宽资本项目管制使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这三大期待,有近半企业是希望解决资金问题。这包括为企业在海外经营提供固定资本投资用汇、流动资金周转用汇和投资前期企业进行立项和论证用汇等各类资金问题,都能得到彻底解决。
联想到前面企业总结失败原因时,提到了缺乏资金和我国企业为什么如此普遍地在海外私自设立账户进行资金调度,正是通常所说的前有原因后有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企业被逼急了,当然只有靠自己解决问题。可见解决资金问题,已成为我企业对外投资头等关心的大事,也是对政府给予最高期待、望能能尽快解决的问题。
15.8%的企业希望政府在WTO和其他国际组织中更积极发挥作用,14.1%的企业希望政府推进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
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说明我企业迫切期望我国政府通过开展多双边更加密切的经贸合作,为其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更加便利和自由的市场环境。
此外,16.2%企业希望驻外使馆和其他官方机构,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好服务和业务支持。
联想到前面调查企业成功因素时、曾有12.1%的企业选择了获得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14.8%的企业认为参与海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在于我国的政府支持等,说明我国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对我企业向外投资及海外企业经营运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部分调查结果,反映出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主要是围绕对外贸易。本文集中反映了扩大贸易的功能,事实上还有为减少贸易摩擦和绕过各种市场壁垒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