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我国纺织企业投资需慎之又慎

来源:纺织贸促网 | 发布日期:2006-05-29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05年纺织行业运行分析及2006年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06年国内外经济稳步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促进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同时,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协议的签署为企业出口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出口仍将继续增长;国家关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等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均有利于促进衣着消费的增长;此外,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西部大开发等各项重大决策的启动势必带动这些地区纺织行业的发展。

   需求快速增长 现实问题难掩

  中国纺织行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几大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第一,纺织行业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随着配额取消,纺织品服装出口潜力集中释放,短时间内对欧美地区出口出现高速增长;欧美等国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立场,采取特保、反倾销等多种形式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限制;另一方面,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价格却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追求数量、产品附加值低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另外,企业在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行业自律等方面缺乏规范运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贸易摩擦。

  第二,棉花供求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2005年度全国棉花总消费量达940万吨,比上年增加80万吨,而国内棉花产量为570万吨,缺口达到370万吨。由于供需矛盾突出,目前企业用棉价格高出国际市场20%左右,棉纺行业竞争力明显削弱。

  第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已初步显现。就目前而言,由于中国纺织行业出口顺差大、平均利润率低(行业平均利润率3%左右),对人民币升值的承受能力十分有限,2005年下半年,因人民币升值2%已对纺织行业的当期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2006年人民币继续升值,仍将对纺织行业的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压力。因此,尽快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运用多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对我国纺织行业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第四,纺织行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建设、市场规范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高端纺织机械如喷气织机、自动络筒等主要依赖进口;纺织服装出口主要是贴牌加工,创新设计能力不足,自主品牌走上国际市场的寥寥无几,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部分企业在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税收制度及土地政策等方面执行得不规范,不仅影响优势企业竞争力的发挥,加剧了部分地区低水平产能的扩张,也影响到我国纺织行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

   投资不断扩张 特点日趋明显

  目前,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下,纺织业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增速有所加快。据统计,2005年,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97亿元(城镇500万元以上),同比增长35.5%,增幅提高5.3个百分点;计划投资规模3785亿元,同比增长38.8%;施工项目数6738个,增加1463个;新开工项目4775个,增加1202个;

  第二,各行业投资增速差异明显,棉纺、纺机、服装增速较快。棉纺织行业由于出口需求增长较快和棉花供求较为平稳等因素,投资完成额达520亿元,同比增长55.5%,增速提高31.9个百分点。受市场需求拉动和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环境的影响,纺机行业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额39亿元,同比增长53.6%,增速提高18.6个百分点,其中,纺机行业外商投资增长1.2倍。服装制造业也呈现了较高的投资热情,投资完成额达到339亿元,增长49.3%,增速提高了18.3个百分点。化纤行业投资同比仅增长1.9%,增幅下降47.6个百分点。麻纺织、丝绢纺织等行业固定投资出现负增长,分别下降14%和21.9%。

  第三,中部及东北地区投资快速增长,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为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东北三省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4年增长75%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2005年完成投资76亿元,增长68.8%。随着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制约的加剧,纺织业投资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中部地区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中部六省完成投资256亿元,同比增长44.9%,增幅提高11.3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投资仍占主体,投资完成额1161亿元,增长32.1%。西部十二省区投资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32.7%,增幅回落15.8个百分点。全国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50%的有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河南、重庆、陕西共十一个省市/地区,投资出现下降的有山西、上海、福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七个省市/地区。

  第四,内资投资增速高于外商投资,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内资完成投资1205亿元,同比增长39.6%。受贸易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速下降,共完成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外商投资增长22.1%,同比回落12.5个百分点。 国内投资中,国有投资同比下降16.3%,占全行业总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的7.7%继续下降到4.7%;国内集体、联营、股份、私营等非国有投资增长较快,投资完成额1129亿元,增幅达4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2004年末的65.7%提高到70.7%。

  第五,国内贷款比重下降,自筹资金比重继续上升。从资金来源看,2005年国内贷款同比减少33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9.3%,所占比重下降5.9个百分点;自筹资金占全部到位资金的72.1%,同比提高了6.8个百分点;利用外资占全部到位资金的13.9%,同比略有上升。

   规模攀比求大 加剧经营风险

  随着资源约束加剧、贸易摩擦增加和出口增速的放缓,部分企业投资的过快增长将加大经营风险等问题应引起重视。

  第一,部分企业存在投资的盲目性。出于对取消配额后纺织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加上各地鼓励企业做大的政策倾斜,部分企业攀比求大的心态较强,单纯追求规模产值的高增长,而人才、管理、技术难以同步跟进,持续发展面临困难。如化纤行业近五年投资较为集中,特别是聚酯能力从2000年的49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800万吨,增长了2.7倍,但其原料PTA60%以上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2005年化纤行业利润下滑20%,平均开工率仅为70%,投资基本停滞,同比仅增长2%。

  第二,棉纺行业投资大幅增长将加剧经营风险。2005年是配额取消的第一年,棉制产品呈现了旺盛的市场需求,据统计,国内全年纱产量同比增长23.6%;棉制品出口增长31.7%;棉纺织业实现利润160亿元,增长77%,推动了投资的大幅增长。棉纺织行业投资增长55.5%,施工项目1795项,新开工项目1355项,同比分别增加613项和531项。尽管目前企业开工率、产销率较为正常,但如投资和产能继续较快增长,则潜伏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一是加剧国内棉花供求矛盾。国内棉花缺口将进一步加大,棉花价格上涨较快,部分企业已难以承受;二是加剧市场过度竞争。由于欧美已重新对我棉制品出口实行数量限制,棉纺投资和产能的持续增长,将加剧市场产需矛盾和企业经营风险。

  第三,银企合作亟待加强。2003年以来,金融机构对纺织行业贷款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措施,不仅对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更为谨慎,有些地区还压缩了流动资金贷款规模,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困难,一些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较高项目的推进受到影响。从统计数据看,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的比重持续下降,已从2003年的20%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0%以下;另据调查,纺织业固定资产实际贷款的比重明显高于统计数据,部分企业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避开了金融机构的监管,实际上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金风险。

  总体来看,我国纺织行业需求前景喜人,然而,基于一系列现实因素的困扰,纺企投资需全面衡量、慎之又慎。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