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杭州纺织企业陷入“围城”
“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的人想冲出去。”配额背景下的纺织品国际贸易市场,恰似一座“围城”,困住了国内的纺织品企业。这种现象,在昨日开幕的“国际纺织品买家杭州采购之旅”展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外贸纺企感叹生意难做
2006年“国际纺织品买家杭州采购之旅”如期而至。45位来自欧洲和美国,以及日本、印度、菲律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买手,于昨日上午准时来到设在和平会展中心的展馆,与本地近30家参展企业交流洽谈。
拖着旅行箱的“老外”们一坐下来,就详细地询问价格、品质等,一如既往的认真。但是不难发现,与上届相比,杭州此次的展会有“缩水”现象。本地参展企业较少,造成了买家排队询价的场面。
2005年,太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去年国际买家顶风而来进行采购,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热烈追踪报道。一些传递前沿政策信息的官方论坛,引人注目。重新回到配额时代的2006年,相对平静了不少。然而,平静的背后难以掩饰纺织企业的焦虑。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浙江共出口纺织服装5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29%;其中出口美欧设限类别纺织服装5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37%,增速比全部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低11.92个百分点。据了解,去年同期浙江纺织服装的增长幅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是40%以上。
美国C-ME公司负责人袁士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由于受配额的限制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纺织品成本价格有所提升,一些国际买家就放弃了来中国采购的计划。在这种情况下,本地的企业也流失了一些国外订单。
在现场,部分企业也感叹,如今做服装外贸生意,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舍。“太难做了。上次广交会上接了些单子,但是后来考虑到利润不多,以及其他因素,我们放弃了部分。”一家苏州的纺织品参展公司工作人员说。
国际市场仍然有吸引力
在杭州时尚轩服饰公司的展位里,记者看到了一条军绿色的连衣裙,款式独特,布料考究,充分体现了杭州女装的特色。据记者判断,这条裙子属于中档的服装产品,价格应该在150元人民币左右。
在来谈生意的老外面前,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显然有些生疏。由于首次参展,之前又没有任何外贸经历,所以他们不知道“老外”的口味如何。对于带来的样衣能否吸引老外,也没有把握。“我们都是做内销的。我们主要是利用这次契机,看看‘老外’的喜好,为今后做外贸生意积累点经验。”。
记者询问,这条军绿色的连衣裙,内外销价格如何定的。“内销价格一般都在200元人民币以上。但是为了能‘走出去’,经理就把价格定得很低,起初5美元,后来考虑到成本,才升到了8美元。”工作人员解释说。
显然,打出低价只是为了能冲进这座“围城”。在国内能卖出好价钱,但偏偏薄利多销走国际市场的企业,还有杭州的流金岁月。这家企业生产的品质颇佳的冬棉大衣,报价只在8.5美元至27美元之间。
不可能永远做低价生意
一方面,本地的纺织企业渴望走出低价出口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抬高价格又会失去竞争力。究竟如何取舍,本地的企业仍然找不到明确答案。
在展会中,记者遇到了来自美国的买手Glenn先生,他正在四处看样,询问品质和价格。据了解,他此行带来了300万打数量的服装采购单,主要集中在制服方面。
对于本地企业希望自己参与设计,提升品质,从而提高出口价格的做法,Glenn先生说,对于采购商而言,价格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也不是决定性的。他们还会考虑多个方面,如供应商承接订单的能力,后续服务等,总之要物有所值。
当我们询问杭州参展企业品质如何时,他表示总体质量不错。他已经看中了一家参展企业的样品,打算明天去工厂参观,以决定是否下单。
袁士麒也认为,国际买家不可能永远做低价生意,杭州的纺织企业也不可能永远都走低价出口的路子。“也许首先做‘ODM’,没有自己牌子,但可以自己进行设计。等成熟以后,与国外工厂直接接触,省略中间环节,这样信息的传递便捷,做生意就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