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大豆纤维应用正在跨过门槛
在2006年上半年国内举办的各种博览会上,参展企业在突出家纺、服装类产品的“功能性”和“舒适”主题时,不约而同地将大豆纤维作为新产品开发的重要原料之一。大豆纤维在纺织品开发上的应用正在悄悄地跃上一个台阶。
从2001年起,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倡导下,我国开始规模化生产大豆纤维。几年来,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0家纺织企业参与了大豆纤维应用和开发工作。
在实践中,纺织业内评价大豆纤维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价格较高,二是纺纱过程中存在静电问题,三是印色不匀及热收缩问题,四是易起毛起球。
目前经过工业化规模生产,大豆纤维的价格性能比已被下游应用企业认可。浙江嘉利蛋白纤维有限公司是生产大豆纤维的专业基地,总经理金晓春告诉记者,大豆纤维自发明以来,已进行了多次改良和创新,目前形成了有色、本色和漂白,棉型和毛型等系列产品。在价格上,已从初期的每吨7万多元,降至3.5万元左右。由于大豆纤维具有优异的导湿、透气和贴肤的舒适性,加上具备抗菌、防紫外线、产生远红外和负离子功能,其性能价格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纺织工艺的发展使大豆纤维可与任何纤维以任何比例混纺而不会产生问题。大豆纤维生产商通过改进工艺,使大豆纤维批次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完全一致,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染色均匀性问题。通过选择合理的工艺,大豆纤维在高温下收缩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混纺成分的选择以及纺纱工艺的变化,成品起毛起球问题得到改善,但想从根本上解决,在目前还有困难。
近年来,我国纺织专家对大豆纤维具有远红外、负离子、抗紫外线和抗菌等功能进行了开发和研究,在纺丝原液中加入一定的金属盐,使纤维具有以上功能。东华大学的科研成果表明,由于改型后的大豆纤维成为了负氧离子纤维,有较强的氧化还原作用,因此具备抗菌能力;另一方面,大豆纤维中丰富的氨基酸是细菌滋生的营养基,因此专家提出,在混纺组分中加入3%左右的抗菌纤维,能使大豆纤维产品获得稳定和长久抗菌效果。
东华大学的另一项科研成果表明,采用ZnSO4作大豆纤维纺丝的脱水剂,在后道加工中,ZnSO4与NaOH作用,生成ZnOH存留在纤维微孔中。经过高温烘干后,ZnOH还原为纳米级的ZnO并与纤维本身形成共价链结合,使大豆纤维对紫外线产生很强的屏蔽作用。
西安工程学院的专家发现了一种新的染色机理,并由此发明了“微悬浮染色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大豆纤维,可使上染率由70%提高到90%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大专院绞、科研单位和多家纺织企业,有超过百人对大豆纤维的生产和加工技术进行过研究并发表过论文。东华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工程学院和西安工程学院的一批专家教授长期从事大豆纤维的产品开发工作。他们认为,大豆纤维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对大豆纤维特性的把握和利用。许多纺织企业在设计开发大豆纤维产品时,并没有考虑到这种纤维的特殊性,只是简单地用传统工艺来处理,因此造成新品不新,甚至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大豆纤维的主要成分与羊绒及真丝类似,有单丝纤度细、比重小、强伸度好的特点,用于面料产品,具有羊绒的手感、真丝的光泽、棉的导湿性和羊毛的保暖性,只要注意选择纱线组分和加工工艺,产品将因新颖性和功能性而具较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