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直通车

业界动态

四大商圈共舞 绍萧杭纺织产业整体水平提升

来源:天天商报 | 发布日期:2006-04-06

    “中国轻纺城面料·绍兴钱清纺织原料市场·中国纺织品采购博览城·杭州女装”,作为国内著名的纺织走廊,几大市场同台竞争,错位共赢,形成原料、面料、服装一条龙——

  中国的纺织业震撼着世界,环杭州湾的纺织带震撼着中国。

    地处长三角南翼“黄金产业带”的环杭州湾,包括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六市,是浙江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其中纺织业又是该区域最重要的经济增长因素。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调查,全国54个纺织产业特色镇中,浙江占19个,而杭州、绍兴、嘉兴又占14个。如此强劲的纺织工业基础和完善齐全的纺织产业链,使中国纺织走进环杭州湾时代,已经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但辉煌背后也危机重重:环杭州湾的纺织产业链都面临着升级的考验,尤其是众多纺织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我们已听到了一个个专业市场向市场改造发起“冲锋”的号角。

  历史纵深:中国的纺织在浙江,浙江的纺织看萧绍

    众所周知,近二十年的发展,使浙商成了中国经济的一面旗帜。而浙商的背后则是实力雄厚、活力四射的浙江经济。浙江经济又以产业集群、块状经济为典型特征。无论是温州的鞋业,永康的小五金,还是义乌的小商品,嵊州的领带,大唐的袜业等,都是在国内外声名卓著的产业集群。尤其是环杭州湾的纺织产业集群,更是“领军”全国的块状经济。可以说,环杭州湾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纺织制造、集散中心,拥有一个巨大的纺织产业带。尤其是纺织专业市场,更是独占鳌头。

    从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轻纺市场伊始,经过近20年的发展,拥有了大批全国数一数二的纺织专业市场:

    ·绍兴柯桥的中国轻纺城:是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纺织产品交易市场,拥有建筑面积67.9万平方米,2005年成交额达276亿元,居全国专业市场第二位。

    ·萧绍交界的“明华”、“钱清原料市场”:全国最大的纺织原料交易市场,两个市场2005年年成交额超过300多亿元,占中国化纤市场原料销售的三分之一。

    ·杭州女装市场:按照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杭州已有女装生产企业2456家,女装品牌160多个,年产值达到了40多亿元,已经形成庞大的产业群,占据了全国女装品牌的半壁江山。

    ·嵊州领带市场:全国最大的领带专业批发市场,2004年成交额达到20亿元。

    其他还有诸暨大唐袜业市场、湖州织里童装市场、余杭布艺市场、嘉兴羊毛衫市场等。

    从上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的轨迹在环杭州湾纺织产业中显得异常清晰,历史,把纺织产业的辉煌过去和未来发展赋与了环杭州湾地区,尤其是核心地带萧绍平原。因而,国内有许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纺织在浙江,浙江的纺织看萧绍。”

  现状透视:纺织业界内忧外患,专业市场阵痛不断

    然而从去年开始,纺织业界可谓内忧外患,尤其是地处环杭州湾的萧绍一带纺织“块状经济”阵痛不断:

    国际上,纺织品贸易烽烟四起。欧美的反倾销、特保、设限等一系列的贸易摩擦,这让差别率不高、基本处于粗放型的萧绍纺织业频撞“南墙”。实际上,这一带的纺织产业大多存在着一些先天缺陷:如生产起点不高,产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是从集市贸易经营户或家庭作坊起家,产业基础弱,集群基础低。这在进入后配额时代这个新的时代背景和国际形势下,明显缺乏竞争优势。遭受纺织壁垒,也是萧绍一带纺织业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坎。

    在国内,外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无锡一带众多轻纺市场的崛起,对萧绍一带纺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强有力的外部挑战。像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的广州国际轻纺城今年8月横空出世,提出建设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等“八大中心”;还有无锡想建立一个130万平方米的国际纺织城;南昌要建设一个80万平方米的中欧联合纺织城。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轻纺城等一些纺织专业市场的潜在威胁。

    就萧绍一带纺织业本身来说,在纺织制造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后,专业市场的各种滞后缺陷日益凸现:

    ·市场经营业态相对陈旧 主要体现在市场现代化程度不高,离“窗口化、公司化、配套化”还有不小距离;

    ·管理粗放 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扩大了,但管理体制相对滞后。市场形势变化了,管理方法和理念却没有更新;

    ·外部形象欠佳 一些纺织专业市场的年交易额年年跃上新台阶,发展不可谓不快。但市场外部形象却一直没有多大改变,说得不恰当点,始终像一位家境富裕、打扮俗气的小商人,这与大市场的内涵极不相称;

    ·商务成本不断提高 市场环境改变了,交易方式变化了,但由于配套设施不完善,交易观念落后,法制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商务成本不断提高。

    这一系列内部缺陷,无疑制约了萧绍一带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大大削弱了萧绍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

  谋变战略:产业升级势在必然,市场改造引擎启动

    众多的内忧外患,让萧绍一带的纺织业界进入了理性的反思:由“产业集群”而形成的纺织“块状经济”的升级已别无选择,这是纺织产业应对后配额时代机遇和挑战的必走之路。而“块状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是纺织专业市场,因而,专业市场的同步或提前升级,已成为萧绍纺织业界的共识和当务之急。

  ·绍兴县:5年时间升级改造轻纺城市场

    为续写中国轻纺城的辉煌篇章,绍兴县决定大刀阔斧地推进轻纺城的升级改造。在日前召开的中国轻纺城市场发展大会上,绍兴县确定了轻纺城市场升级改造的时间表。提出用5年时间,通过改造、隆市、展示形象等手段,把轻纺城建设成为商务成本低、配套设施全、经营品种多、调控管理严、业主素质高的现代化“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

    在5年时间内,具体要实施“一二三”战略。即改造升级一个主体市场,对群贤路以南的传统市场,大力实施改造升级,联合市场准备明年初投入使用,对群贤路以北的以窗口化、公司化、电子化为特征的现代市场则抓有序发展,使其南北交易区相互呼应,互为一体;健全完善两个配套市场,即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和中国轻纺城国际物流中心;发展壮大三个要素市场,即中国轻纺城全球纺织网的网上市场,中国轻纺城人才市场,中国轻纺城科技市场。

  ·萧山: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应运而生

    去年7月28日,对中国化纤名镇——萧山区衙前镇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该镇明华村104国道旁的浙江明华纺织原料市场旧址上打下了第一根桩,标志着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由此拉开了宏伟的建设序幕。

    作为第五代市场的领跑者,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秉承“超前的定位,科学的规划,一流的设计”理念,致力于前瞻性地打造一个全新的以专业市场为基础的产业服务平台和跨国纺织材料营销中心,引领环杭州湾的纺织产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的横空出世,预示着萧绍一带专业市场改造的引擎已启动,纺织产业升级已迈上征途。

  经营户访谈:几大商圈共舞促使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

    面对杭萧绍三大商圈要在杭州湾共舞大纺织产业链的消息,一些纺织圈内的经营户对此反响强烈。

    ·一位准备在近期入驻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的经营户王先生:市场的升级改造,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杭萧绍几大环杭州湾纺织产业链的共舞,在很大程度上将提升该区域纺织产业带的整体水平。

    ·绍兴县钱清原料市场内经营纺织原料生意的张先生:有竞争才能促发展,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尤其是内忧外患的时代,伴随着杭萧绍环杭州湾产业带的不断升级,纺织业产业链必将被进一步拉长,质量必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中国轻纺城内经营户胡先生:在充分利用绍兴、萧山两大现有化纤、纺织、印染特色工业园区的产业基础上,杭萧绍环杭州湾三大纺织产业带的联合、互补、促进以及同台竞技,必将进一步提高轻纺城面料与杭州女装品牌的关联度,从而形成化纤原料、纺织面料、服装设计、加工、营销为一体的整个杭州湾纺织产业链,结果必将使整个环杭州湾三大纺织业商圈实现共赢。

  专家观点:用“现代纺织”理念发展新世纪纺织工业

      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吕伟元:浙江纺织工业产业大部密集分布在环杭州湾区域,它的产业群已在发挥集聚效应。如以化纤产业群为例,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发达的化纤产业群又为杭州湾沿岸的纺织业提供了强大的上游产业链,仅绍兴一个县,纺织面料就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后一步的主要工作是要用“现代纺织”的理念来思考和发展新世纪的纺织工业,建议建立现代纺织技术的研发基地;形成一批不污染环境、以时装和内衣为主体的都市纺织业;重点开发一批高水平的产业用纺织品和高科技纺织品,从而迅速提高杭萧绍三大纺织产业链的含金量。

  政府声音:要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再是量的扩张

    绍兴县相关部门的领导认为,纵观国内外形势,纺织业现确已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关口,今后的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再是“量”的扩张。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提升产品档次,改变纺织品“价低量大”的形象,在中国纺织业界已成共识。在绍兴等地要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高档设备与中低档产品、庞大的总量与饱和的市场”这两对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改变大纺织中行业链之间整合度不够、服装用布与产业用布、装饰用布比例失衡的现状,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

  


 


 

免责声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对纺织贸促网上所刊登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请您自行甄别。由于信赖本网任何信息所产生的风险或损失均由您自行承担,与我会无关。